ZKX's LAB

心内科专家郑微:夏季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2020-11-30新闻10

1、夏季预防心血管疾病应合理饮食

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夏季的膳食宜“多汁多彩”,多食用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西红柿等,富含胡萝卜素、番茄红素)或绿叶蔬菜,能减轻动脉硬化。适量进食白色食物(如:燕麦粉、燕麦片等)和黑色食物(黑木耳等),能有效降低血黏度和胆固醇。

夏季不但饮食要清淡,而且不可暴饮暴食。夏季营养要注意全面均衡,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饮食多样化,少吃动物脂肪和甜食,多吃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要注意保持体内酸碱平衡。

限制饮酒量:健康饮酒量的定义为一个到二个标准杯;一个标准杯是指酒精的含量为12克;相当于1罐啤酒、100ml红酒、半两二锅头;每个标准杯相当于25克主食的热量。避免饮用大量过凉的冰镇啤酒,更不可过度饮酒。

此外,心脑血管患者每日需主动、适时、适量饮水,以避免因未及时喝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而导致血液浓度升高,发病率上升。

2、夏季预防心血管疾病应起居有节

在夏天,老年人宜静养为主,忌运动过量。许多老人习惯早起晨练,但调查显示早晨6——10点,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为70%—80%,因此应尽量避开在这个时间段进行锻炼。

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导致血压变化,产生血液循环障碍,因此要避免温差过大,调节室内温度,使其在人体舒适范围内。

3、夏季预防心血管疾病应平心静气

炎炎烈日、暑气逼人,人们极易产生焦躁情绪或受到外界不良情绪影响,导致情绪不稳定、激动、失控,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保持良好心态、随时调节情绪不仅是夏季养生的重要环节,而且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4、夏季预防心血管疾病应防暑降温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室外活动时应戴遮阳帽并备足水,天气闷热时,室内可以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28℃左右为宜。同时特别应注意避免刚从炎热的室外回来后,就对着空调机的冷风长时间直吹,这样最易使人体血管调节功能紊乱,而导致心血管患者发生意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夏季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日常保健

一级预防指的是在没发病的时候就去防病,从源头上进行预防。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高传玉教授提醒,预防需先知道心血管疾病的7大风险因素:50岁以上或女性绝经期后、早发心血管疾病的家族病史、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血脂异常)。如果存在7大风险因素中的3项以上,就属于潜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积极做好一级预防。

平时要注意从两方面进行预防,一方面是日常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达到控制危险因素的目的,一方面是药物干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要从饮食上控制高脂肪食物及大量甜食的摄入,避免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其次要戒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及适量的体育运动锻炼等。而药物预防,全球众多指南一致推荐:坚持每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且具有高安全性。

#心脑血管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