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送饭到家为啥这么难?

2020-11-30新闻5

日前,在爱巢社区照护中心建通店“妈妈味道”社区食堂,老人们正围在桌旁包饺子。 河北日报记者 霍相博摄

□河北日报记者 周 洁 霍相博

人越老越需要照料,这其中,最基本的莫过于一日三餐。

现实问题是,儿女工作忙,无法提供一日三餐,老人因为腿脚不利索、记性差等问题,做起饭来多有不便。不少老人和其儿女,为一日三餐一筹莫展。

全国老龄办调查显示,四成多受访老年人对“养老餐”有需求,这个比例高居养老服务项目之首。

然而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尽管老年人需求巨大,但很少能有送上门的口味合适、价格适中的饭菜。送饭到家为啥这么难?是什么让居家老人吃不上合口饭?

“饭菜贵了老人不买账,太便宜了难以维持”

——养老餐一份多少钱最合适?

“吃没吃?吃的啥?吃饱了吗?”每到饭点,父母的吃饭问题,就成了石家庄市民王女士的“头疼事”。

王女士的父亲82岁、母亲78岁,老两口单独住在石家庄市宝力小区。买菜太远、做饭太累、刷碗太麻烦,俩人经常一次做出两三天的饭来,顿顿吃剩饭凑合。

眼看父母日渐消瘦,王女士焦急万分。“请保姆,舍不得;点外卖,又嫌太贵……”办法想了很多,老人都不满意。

这不是个例,像王女士父母一样的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在全省有700多万。

记者采访发现,虽然需求旺盛,但真正订养老餐的老人却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价格高。在街头随机采访了20位老人,超八成希望老年餐定价在10元左右,而目前一份外卖价格基本在20元上下。

这与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侯建华调研结果也相吻合。侯建华提供的数据显示,我省老年人口生活来源以家庭供养为主,10位老人中有4位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每月大概2700元,让他们每月拿出一半多的钱来吃饭,显然难以承受。”

一方面老人消费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老年餐开办者也面临着利润难题。

11月10日11时,记者来到省会爱巢社区照护中心建通店“妈妈味道”社区食堂,十几位老人正围在桌旁包饺子,忙得不亦乐乎,“素饺子8块,肉饺子10块,吃饱为止,挺划算的。”

“这是我们经过多年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以互助的形式让老人轮流做饭,既解决了部分老人吃饭问题,支出也会缩减一部分。”河北爱巢养老集团创始人张红雨坦言,即便如此,餐费也仅能达到收支平衡。

一位多次试水养老食堂的负责人曹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厨师每月工资5000元,一个工作人员每月工资3000元,再加上房租等,每月成本怎么也要一万多元。一份饭定价10元,就按能赚两元钱来算,想要回收成本每天至少得卖出170份饭。”

“养老餐市场看似巨大,但起码目前还没有盈利。”在侯建华看来,养老餐如何解决盈利难题,是亟需破局的瓶颈。

采访中,大多数老年食堂举办者呼吁政府补助扶持。对此,侯建华认为,养老,政府有责任,但政府职责亦有边界,要将政府职责、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可以按照“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办法“众筹”。

“粥是甜的、菜是辣的,尝了一口就不吃了”

——老年餐怎样才能合“老年胃”?

张女士的母亲今年65岁,退休后一直帮着张女士带孩子。自从今年9月张女士的儿子去外地上大学,母亲好像又一次“退了休”,独居在省会庄窠小区,吃饭总凑合。

为了解决母亲吃饭问题,张女士曾点过几次外卖,结果“小米南瓜粥是甜的,凉拌土豆丝是辣的,尝了一口就不吃了,最后还是母亲自己下了点儿挂面”。

什么样的老年餐才能合“老年胃”?

刚开始做老年餐时,张红雨认为是“营养”。他在营养上下足了功夫,油焖大虾、青椒炒肉、蒜蓉西蓝花、西红柿鸡蛋汤,每天的菜谱荤素搭配,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科学配置。可谁知,老人们根本不买账,订饭者寥寥无几。

后来,他琢磨出了门道:应该是“家常”。老人最懂老人心,这几年他探索让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给老人们做饭,饭菜口味、口感越来越合大家胃口,最多时一天能订出七八十份饭,“没想到,一碗最简单的热汤面,竟成为大多数老人的‘心头好’。”

在开过多家老年食堂的曹总看来,菜式还要变化多样,“大部分都是刚开始红火,每天一两百人来吃,吃着吃着大家就吃腻了,来的人越来越少。”

“既要软烂、热乎,又要低油、低盐、低糖,还要求品种丰富。”采访中,一些养老餐举办者道出了其中痛点,五花八门的个性化需求,正是当下老年餐市场的难点。

正因为如此,虽然老年人需求不小,但社会餐饮企业涉足者很少。记者打开外卖软件,以“老年餐”“老人餐”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均没有结果显示。随机采访谷满天、祥和家常菜等五家饭店,也没有一家店面专门经营“老人餐”。

“我们只有在顾客提出要求时,才会注意烹饪时符合老年人的口味、口感,单做老年餐的话需求少、成本高,难以盈利。”管理人员坦言。

“小规模的老年食堂资金规模、厨师水平都很有限,建议采取中央厨房模式,通过规模化提升专业化,更多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曹总认为。

“如何让基数庞大的老年人吃上合口饭菜,应该引起社会注意。”侯建华认为,随着城市家庭的小型化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老年人空巢和留守比例还将持续增高。侯建华建议餐饮行业应多考虑老年群体需求,在口味、口感上适当向老年群体倾斜。

“送餐范围小、成本高,上门入户风险难预计”

——“送餐上门”为啥送不到?

高大妈今年74岁,由于年纪大爱忘事,女儿把她送到小区楼下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吃午饭,一个月餐费300元。

今年9月,全家搬到附近一个老旧小区。小区里没有养老服务中心,从此每天坐三站公交去吃午饭,成了高大妈的日常。

“每天坐车我都要担惊受怕,如果能把饭送到家门口就好了。”高大妈的女儿时常打电话建议养老服务中心提供送餐服务。

“打电话要求送餐的大多是空巢、半失能老人。”“妈妈味道”社区食堂员工徐汇告诉记者,“解决吃饭问题,对他们来说是‘刚需’。”

然而现实情况是,送餐范围局限、成本增加、风险增加等问题,制约着向这些“刚需”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首先,老年人对于饭菜的温度很挑剔。为了保证老年人能吃到及时、热乎的饭菜,送餐员必须在开餐后一个小时之内送餐入户,这就大大局限了送餐的范围。

“增加人手的话经营成本就会增加,为数不多的送餐需求与成本投入不成正比。”一位从业人员坦言,他们曾和外卖平台沟通联系,但最后因为配送费等问题未达成共识。

“再就是风险,工作人员入户送饭,承担的风险难以预计。”该从业人员坦言,比如有些老人需要喂饭,需要扶着上厕所,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危险,责任划分就成了不可避免的难题。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点餐用的APP和小程序,对老人来说也很不方便。“一个是流程问题,很多老人觉得麻烦;另一个是支付问题,一些老人没有绑定银行卡的习惯,建议采取传统的电话叫餐方式。”侯建华建议。

“空巢、半失能、失能老人送餐上门的需求很大,应在这方面加大服务。”侯建华表示,现阶段我省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基本形成、服务设施建设取得全面突破,今后应更加注重服务的提质求精,努力做到服务与需求精准匹配。

#养老#退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