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区绿萝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江城区覆盖范围最广的扶贫产业。
■阳江市江城区岗列街道对岸村的党建长廊。
■珠海市金湾区对口帮扶阳江市江城区华陈村以来,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建设种鹅养殖基地,引进汕头市的狮头鹅养殖。
强化党建引领,着力产业带动,阳江市江城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喜人
对阳江市江城区长坑村的贫困户陈华意来说,现在的日子是他以前不敢想的。四年前,他在阳江市江城区绿萝产业园阳江双捷基地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随后,妻子和儿子也在这里就业。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去年住进了新建的小洋楼。
江城区绿萝产业园将扶贫产业送到贫困户家门口,探索出一条“收益带动脱贫、就业带动脱贫、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扶贫新路。
精准扶贫以来,阳江市江城区强化党建引领,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大转移就业力度,通过“以奖代补”激励贫困户自主增收脱贫;扎实落实医疗、教育、养老等各项政策,让贫困户过上了有奔头的好日子。
阳江市江城区副区长冯为朗表示,江城区正在积极推进脱贫攻坚的巩固和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谋划如何让产业更加兴旺,让生态更加宜居,让乡风更加文明。
党建引领
全村党员每月回村上党课
从“白粉村”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名村”等,对岸村是从党建抓起的。党员挨家挨户走访摸查,加入治安联防队深夜巡逻……“党组织强起来,得到群众的信任,工作就好开展了。”梁鼓劲说。江城区供电局驻对岸村第一书记蔡华营介绍,“作为第一书记,我每个月都要给党员上一次党课,对岸村有196位党员,每月都会回来上党课。”
精准扶贫以来,江城区一方面实施“头雁工程”,选强配强党员干部队伍。以省定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为重点,从机关单位选派114名优秀党员干部挂任村(社区)第一书记,全覆盖指导帮助村(社区)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一方面深入实施“漠阳红”党建示范工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此外,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全区9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都由区委常委和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挂点,每月至少一次调研指导工作。按“六有”标准建设全区镇街党校,新建或修葺了39个村(社区)办公用房,完成了114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有效夯实了党建基础。
产业稳基
特色农业产业项目遍地开花
脱贫攻坚以来,江城区始终抓牢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和绿萝种植、种鹅、肉鸽等特色农业产业。
绿萝产业园是江城区覆盖范围最广的扶贫产业,共流转土地6000亩,资金收益1380万元,由广东苏航农业科技公司投资建设,带动全区41个村委会投入资金2105.79万元合作发展,为建档立卡贫困户3265人实现人均年增收920元以上。
除了省市统筹的大项目,贫困村的扶贫产业发展也可圈可点。白沙街道华陈村素有养鹅的传统,珠海市人民检察院对口帮扶后,第一书记张超雄和村干部深入调研,确定了重点发展种鹅养殖的产业思路,考虑到市场情况,选择价格更贵的狮头鹅。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华陈村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000元。2018年,基地还辐射带动隔壁的城西街道龙湾村投入资金140万元共同建设,为两条贫困村贫困人口174户387人实现人均年增收约1000元,还带动村内合作社投入资金35万元建设了两个肉鹅养殖基地。
华陈村的基地里3万只狮头鹅浩浩荡荡,埠场镇那蓬村的6个肉鸽大棚也叽叽咕咕十分热闹。珠海市委办驻那蓬村扶贫工作队2018年成立蓬祥农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技术能人共建肉鸽养殖基地,占地12亩,总投资353万元,养殖7000对种鸽,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通过“集中养殖分红+贫困户养殖增收”的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预计全部建成后年收益超过100万元。
2016年以来,江城区共落实帮扶项目2029个,总投入9230.95万元,建成了江城区绿萝、智慧农业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5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创建了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了26个家庭农场和148家专业合作社,去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9元,同比增长9.6%。
就业增收
岗位“送上门”培训“送出去”
冯为朗介绍,“针对贫困村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我们大力发展产业,积极推动就业,通过扶贫车间、小额贷款等方式,帮助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就业。”
双捷镇茶水村贫困户卢燕秋今年30来岁,因聋哑残疾不方便外出工作。在帮扶单位阳江市财政局的联系下,她随母亲来到茶水村绿萝扶贫车间工作,卢燕秋做起绿萝扦插非常娴熟,每月可收入2000多元。
这样的绿萝扶贫车间,在阳东区塘坪镇上村村、江城区城北街道金郊村、江城区双捷镇长坑村和茶水村共有四个,共安置就业15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0多人,带动他们实现人均年收入4万多元。
四年多来,江城区还通过安排技能培训班或者观看远程教育视频等方式,组织有劳动力贫困户至少1人参加技能培训。积极发动贫困户参与“南粤春暖”等大型招聘会,为贫困户实现转移就业提供各种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江城区一些贫困村通过就业“以奖代补”政策激励贫困户外出务工。华陈村第一书记张超雄介绍,从2018年起,华陈村的产业分红就按照贫困户工资收入来分配,倡导“多劳多得”。目前华陈村已稳定就业35人,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家庭至少转移就业1人的目标,2019年平均每人月增收2600元,最多的贫困户分红奖励达四五千元。
村容换颜
昔日贫困村成了旅游热门地
在发展扶贫产业,促进贫困户增收的同时,江城区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关山月故居所在地那蓬村远离主干道,但有种“别有洞天”的惊喜感。驻村第一书记冯春江介绍,帮扶以来,珠海市委办多方筹措资金,改善那蓬村整体环境,完善村道、路灯、自来水、厕所等基础设施。因为整治成绩突出,那蓬村蓬山自然村被选为阳江建设社会主义示范村中的先行村,今年10月获得阳江市十大文明示范村称号。环境的改善,加上关山月名人故居的文化招牌,那蓬村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地。
那蓬村不是个案。在江城区,全区51个贫困自然村的各类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基本达到新农村整治标准。有16个贫困自然村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类项目建设,5个贫困自然村开展绿化美化类项目建设。
冯为朗介绍,江城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引入竞争遴选机制,优先安排创建条件成熟的自然村启动项目建设工作,优先下达财政资金。“分步实施,第一批安排91条村,总投资约1亿元;第二批计划再安排116条村,把江城的农村整体环境打造好。”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通讯员 陈怡 ■图片: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