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量子双缝实验如何解释

2020-07-16知识8
量子力学对双缝干涉实验的几种解释 于是就由此衍生出了如下几种较为主流的看法:1。哥本哈根派:观测前电子按照波函数展开(并非变成了一团云雾,这只是一种数学描述),它是干涉的。而一旦我们观测了,那么波函数就发生了塌缩,从而我们只能观测到电子通过了其中某一条缝,而非观测前的叠加态。但是,这种说法深入探讨下去就将观测者放在了一个超越自然的地位上,甚至会遇到“意识”的干扰。显然我们据此推论说:如果没有观察世界的我们,那么一切都是无意义的,都只是波函数的弥散罢了。而这是任何一个受过唯物主义哲学教育的人所无法接受的。2。多世界解释:哥本哈根的同志们被塌缩搞得头昏脑胀,于是科学家又提出了叠加态实际上是希尔伯特空间内一矢量的假设,从而得出如下解释:低维的希尔伯特空间非正交,那么坐标轴互相之间有投影,导致了事件的叠加态。而一点观测介入,就必然使其成为一整个复杂系统,从而达到一个很高维度的希空间,高维情况下正交的可能性如此之大,使我们得到的结果非叠加。通俗的讲:当量子力学中以一定几率出现多种可能的时候,宇宙就分叉了,一个结果的每一个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只是存在于不同的宇宙中,在一定的情况下发生交叠。拿上面电子干涉实验来说,就是电子在到达双缝之前... “双缝干涉”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双缝实验证实了光的波动性,与以前的光的粒子性实验,证实了光是物质粒子次波的形式运动。 双缝实验到底是什么意思,谁能简单的给我阐述一下? 双缝实验是一种演示光子或电子等等微观物体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实验。也是一种“双路径实验”。在这种广义的实验里,微观物体可以同时通过两条路径或通过其中任意一条路径,从初始点抵达最终点。这两条路径的程差促使描述微观物体物理行为的量子态发生相移,因此产生干涉现象。1961年,蒂宾根大学的克劳斯·约恩松(Claus J?nsson)创先地用双缝实验来检试电子的物理行为,他发现电子也会发生干涉现象。1974年,皮尔·梅利(Pier Merli),在米兰大学的物理实验室里,成功的将电子一粒一粒的发射出来。在探测屏上,他也明确地观察到干涉现象。2002年9月,约恩松的双缝实验,被《Physics World》杂志的读者,选为最美丽的物理实验。扩展资料:在双缝实验里,不论是电子、中子或是任何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66306531其它量子尺寸的粒子,粒子抵达探测屏的位置的概率分布具有高度的决定性。量子力学可以精确地预测粒子抵达探测屏任意位置的概率密度,可是,量子力学无法预测,在什么时刻,在探测屏的什么位置,会有一个粒子抵达。这无可争议的结果,是经过多次重复地实验而得到的。这结果给予了科学家极大的困惑,因为无法预测粒子的抵达位置,这意味着没有... 如果中国人能有效地解释双缝实验的奥秘,你认为有重大意义吗?对量子力学有何影响? 谢邀这是一个回答了会招喷的问题,不过既然题主邀请了,那就说说自己的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首先,个人很鄙视所谓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遵循不同物理规律的白马非马的诡辩神逻辑。也鄙视哥派否定因果律的神逻辑。如果说光有波粒二象性,个人赞成,说什么任何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那是扯淡的玄学。单电子双缝实验被扭曲夸张到玄学层面了,个人也是很厌恶,但是仅仅靠理论解释,难以扭转这种局面,因为没有有效的实验手段和设施。电子体积几何?没人知道,而所谓单电子双缝实验的缝是纳米级的,让这个缝仅能容一个电子通过,那这个缝难道不应该是费米级的?所谓单电子是以电荷计的,而我们知道电磁波可以让电子跃迁,出现所谓测不准原理是正常的,而且至今根本没有人可以用势阱“锁住”一个电子,并没有可能操作单电子。个人觉得,人类第一步应该先重新做油滴实验,弄明白这基础电荷到底是不是来自电子,弄明白电子到底是实体粒子还是量子。在没有切实证据得到真像的时候,个人也不会去迷信那些严重形而上甚至唯心主义的解释。不死不活的猫就是瞎扯淡 如何理解单个电子能产生双缝干涉?这个实验几乎把我三观摧毁了 ?www.zhihu.com 量子力学就是用概率来描述的,干涉的条纹与公式的计算结果是完美匹配的,已经广泛的运用在实践当中。你一次性扔数量足够多的骰子,统计出来每一个点数是... 关于量子论的多宇宙理论的疑惑 量子态指的是概率叠加的状态 每一种状态都是真实的 但是它们有各自的概率如果你在其中一种状态中观测 就使这种状态的概率变成了100%因而其他的状态都是虚的0%这就是你觉得自己真实的原因而量子态的角度就是不进入任何一种状态而观测 从而可以观测到叠加态的现象 双缝干涉实验的观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双缝干涉实验结果说明光在微观上并不是绝对的直线传播,而是波动状传播的,即光具有波的性质一一波动性。 量子力学对双缝干涉实验的几种解释 于是就由此衍生出了如下几种较为主流的看法:\\x0d1.哥本哈根派:观测前电子按照波函数展开(并非变成了一团云雾,这只是一种数学描述),它是干涉的.而一旦我们观测了,那么波函数就发生了塌缩,从而我们只能观测到电子. 量子力学里的“观察”、“观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比如电子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导致不干涉? 是不是不如类似“威尔逊云室”、“气泡室”之类的,显示电子经过的整个路径?这就是观察导致双缝不干涉吗? 谁能站着般若空性的角度,解释一下量子双缝实验? 1:不是物理专业,也不是佛学专业。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或许能解决你的问题。如果需要电子版图书,请私信.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