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为山区注入现代教育理念

2020-07-22新闻17

林芝市第一中学粤芝楼

大洋网讯 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一中学,令人惊叹的改变正在发生:学校的教研氛围日趋活跃,老师逐渐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学会思辨和质疑,连走路都抬头挺胸了,还有人鼓足了学习劲头,将来想报读中山大学。

一年前,横跨三千公里,来自广东省9个地市的20位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组抵达林芝,其中4名队员来自广州,他们都怀着一个共同目标,使现代教育理念在少数民族地区结出硕果,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梦想的种子,让雪域雄鹰展翅飞翔。

援藏教师刘健正在上课。

“我想完成自己的理想,由于爷爷的红色教育,我产生了家国情怀,总觉得促进民族团结,提升当地教育水平,作为老师应该贡献一份力量。”

——刘健(从2015年开始申请援藏,直到去年终于如愿,之前他还去过贵州、新疆挂职)

“选派老师要有三个条件:首先是政治素质过硬和师德高尚,坚决执行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其次是专业素质强,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广州选派的老师超过6成具有高级职称;再次是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符合高海拔地区工作的要求。我们会跟老师定期交流,了解他们的现实困难。之前有位老师的孩子比较小,他去援藏,我们就给他的家属临时调动了工作,方便接送小孩。”

——广州市教育局师资处处长王桢桢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团队

2019年8月9日,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首尝“组团式”模式,50人的教育队伍进驻三所学校。其中林芝市第一中学援藏组的20人中,广州占了4个,按照“人尽其才、按需安排”的原则,他们除了教课还担纲行政职务,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副校长黄梦华任校长,同样来自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的刘健任分管教务教学的副校长,来自真光中学的杨兴盛任教务处主任,来自番禺区石楼中学的钟优道任德育处主任。

即使在教育战线工作了26年,接到组织任命时,“掌舵人”黄梦华还是感到挑战巨大,“我是第9名担任援藏校长的援藏队员,这里的老师对我们的理念并不陌生,我要做的就是让理念扎实地落地。”她说。

另一方面,学校突然多了20位外地老师,本地教师担心自己的课时和绩效受影响,甚至发问:他们是来顶替我的吗?援藏教师们以行动消除疑虑,真正“以校为家”,工作量是进藏前的两到三倍。校园内,无论何时,黄梦华都是行色匆匆。在广州时,黄梦华长期以干练的短发示人,来林芝以后,就慢慢蓄上齐肩长发,一是“忙到没有了剪头发的时间”,另外也“希望温柔一点”。私底下,藏族教师桑吉拉姆称黄梦华为“可爱的小姐姐”,无论深夜还是清晨,她遇到困惑都能得到对方及时回复。

不少援藏教师主动挑起繁重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就像学生的保姆,从早上6时工作到晚上11时已经是常态。”刘健笑言,老师们还经常参加“夜总会”,“因为我们都是晚上开工作总结会,白天根本没时间”。

一年以来,来自广州的老师在不同岗位上发挥引领作用,在援藏组与本地教师之间以及援藏组内部等“两个融合”上取得初步成效。黄梦华认为,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关键在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教研水平。为此,援藏教师与本地教师一起上课、备课、做课题、搞教研,稳步推行“青蓝工程”,持续开展双师教研活动280场次,激发本地教师的竞争意识,带动他们快速成长。

按照三年行动计划,到2022年中,援藏组要推进学校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初步形成智慧管理体系、智慧型教师队伍,培养综合素质“高”、应变能力“活”、互帮互学“和”的智慧型人才,创建成智慧教育品牌学校。

援藏教师黄梦华正在为学生答疑。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回答实践的三个特点,对,就是你了。”林芝市第一中学的一节哲学课上,黄梦华希望学生主动举手和老师对话。她启发大家“学习不能只是死记硬背”,强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前一秒还是主讲老师的桑吉拉姆,此时乖乖坐在台下,变成一名认真记笔记的“学生”。这是“青蓝工程”的典型场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该工程旨在把西藏本地青年教师培养成学校骨干,同时发挥援藏教师示范作用,以老带新,互教互学,共同促进。

在桑吉拉姆眼中,师父黄梦华相当厉害:讲课先抓住宏观,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我原来的教学比较传统,一定要让学生记住所有知识点。她的课很受欢迎,气氛很轻松。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后,我们班这门课的成绩从倒数第一进入年级前五名”。给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上课,她嗓子不舒服,黄梦华就为她倒了一杯水,后来每逢有她的课,学生都会准备一杯水放在讲台上,“这就是示范的价值”。

上课是满堂灌,还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林芝市第一中学,时时刻刻上演着两种教育理念的交锋。“师生之间在课堂上有语言沟通、思维碰撞,才能教学相长,绝对不能让老师一支粉笔、一张板书讲到下课”,按照刘健的经验,一堂课至少有10分钟应该完全是学生的,“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基础稍弱,但足够勤奋刻苦,他们可以早上5时就在路灯底下看书。我觉得如果经常训练,他们一样可以学得很好。”刘健说。

事实胜于雄辩。起初,本地老师对广州老师的做法有些不解,渐渐地,后者的教育观念产生的效果显而易见。据黄梦华观察,全校那个最会打篮球的学生以前走路总低着头,现在都会抬头挺胸了,“这里的孩子有礼貌,普遍内敛、羞涩,需要更多展示的舞台来培养自信”。

援藏教师杨兴盛和学生互动。

尼玛扎西的心中装满了梦想

对学生而言,援藏老师给他们打开了新世界。高一14班的达吉说,钟优道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让他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写检讨的“特殊奖励”不仅让同学们认识到错误,还锻炼了写作能力,课前三分钟演讲、有趣的人物串演等巧妙的设计使学生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把艰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享受。

尼玛扎西是杨兴盛任教班级的学生,“现在上课不敢打盹了,氛围很好。杨老师不会一下课就像完成任务一样立即走人,而是会主动关心大家,同学有问题可以随时问他,他在黑板上当场写出来。”尼玛扎西知道自己基础一般,很感谢老师的耐心和平易近人。

老师们也在孩子们的心底埋下了一颗颗梦想的种子。尼玛扎西的家在察隅县,到林芝坐车都需要一天,入读林芝一中已十分难得。去年12月,在杨兴盛的鼓励下,他作为“青翼计划”的一员,得以走出大山,首次到广州看看,到过广州塔、广州博物馆等热门景点,在中山大学和学长学姐交流,他还立志报读中山大学,“我未来也想像杨老师那样做公益,去支教”。

驱车一个小时,黄梦华到达米林县鲁霞村,慰问她结对志愿帮扶的洛桑登丹、阿牛两户人家。之前,由于疫情的原因,他们大部分时间通过微信联系。这一次,在典型的藏式院落中,“亲戚”当面叙旧,场面分外热闹。哈达、酥油茶、时令水果等都精心准备好了。如今,洛桑登丹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将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大儿子在拉萨读大二,小儿子刚高考完,正准备填志愿,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想当警察。

拉着洛桑登丹的手,黄梦华笑着说:“我来得正是时候,这里有我电话,让你儿子联系我。当了20多年的老师,我会指导他填志愿,这是我的专业,希望我能帮助到他”。她还打算邀请两个优秀的孩子到林芝一中讲座,“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们,读书并不耽误干农活,只有教育才能彻底改变命运”。

林芝市第一中学的同学在全神贯注地听课。

记者手记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在黄梦华的住处,客厅墙上悬挂着一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书法,这是对广州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的最佳诠释。在林芝采访的一周,与黄梦华、刘健、杨兴盛、钟优道等老师面对面时,记者听得最多的是“别的顾不上,就是想真正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感受最深的是,他们虽然面庞不再年轻,但内心依然火热,说到教育便两眼发光。

面对家人和朋友的担心,风风火火的他们也展露柔软的一面。黄梦华与母亲视频通话时,母亲不停叮咛:“记得好好吃饭,多喝水,只有照顾好身体,才能干自己想干的事。”听到这里,她眼圈泛红。她刚接到上级通知,暑假如无特殊情况不能离开林芝,这意味着她暂时无法回广州见家人和朋友了,原定的手术也要推迟了。

这一年,刘健消瘦了20斤,得了肺炎住院两个星期,由于中气不足,他如今上课只能用麦克风。聊到这里,他摆摆手说,自己精神状态很好,后面会慢慢调理,对如期完成援藏计划充满信心。

教育需要久久为功,改变正在悄然发生,援藏老师却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有了他们的默默耕耘,我们期盼现代教育理念能在当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广州教育帮扶多点开花

结对帮扶

广州15所学校与波密县中小学结对,围绕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整合等方面进行交流,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人才培训

通过集中培训、跟岗学习和送教上门等形式,为林芝市和波密县培训了350名教师,接收60名校长、教师来穗跟岗学习。

资金投入

近年共筹集560万元,用于林芝市和波密县完善基础设施和师资培训,为林芝市和波密县部分学校兴建了地理园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智能自动录播课室等。

信息化帮扶

广州市教育局联合广州市图书馆,为波密县教师开通网络数字图书馆。与林芝市教育局等单位举办“易美课堂”“互联网+美育”展示交流活动。

人才支援

在广州市教师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先后选派5批干部挂职或支教,共选派27人次支教。

职业教育发展

合力培养拔尖技能型人才,指导和集训学生在酒店管理和汽车机电维修项目实现自治区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牌零的突破,指导教师获得地区职工技能大赛金牌。

文/广州日报特派西藏全媒体记者曾俊

图/广州日报特派西藏全媒体记者魏雄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