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德最后一课人物分析
郑振铎最后一课与都德的最后一课有哪些不同之处 郑振铎最后一课与都德的最后一课有哪些不同之处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
最后一课的重点(都德)急用。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5、分析环境描写。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都德的《最后一课》 写了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和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拓展资料:《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著名作品,常期被选入我国中选语文教材,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它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常被选为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国也有译文。小说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时隔70年,当二次大战中德国侵略者的铁蹄再次践踏美丽的法国领土时,面对似曾相识的景象,人们不能不感慨历史的轮回。都德(1867—1942),法国作家,龚古尔学院院士。与著名排犹主义者和民族沙文主义者德吕蒙友善,在德雷福斯案件中站在极右的一方。他自己也拥护民族沙文主义。1904年与莫拉斯认识。1908年与莫拉斯合编保王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