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国君嬴姓赵氏。赵国始祖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由此为赵氏。赵氏历经二十余代,传至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毋恤。赵鞅打破了晋国六卿的格局,赵毋恤力战智、韩、魏的围攻,简襄之烈确立了赵国版图。公元前403年,韩、赵、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至赵武灵王时,赵国称王,施行胡服骑射,沿阴山修筑赵长城,公元前296年消灭中山国。赵国的疆域包含了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内蒙古的阴山以南的部分。
因此,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成为山东六国最强大的国家,与秦国展开了数十年的争霸战争。其中,就赵孝成王这位君主来说,其在位期间,正是秦国和赵国较量最激烈的阶段。比如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不仅是白起和赵括之间的兵戎相见,也是秦昭襄王和赵孝成王之间的纵横捭阖。当然,最终的结果,却是赵国元气大伤,自长平之战后走向了下坡路。不过,对于赵孝成王来说,也因此完成了从昏聩误国到拯救社稷的转变,从而为赵国续命30多年。
一
首先,赵孝成王(?-公元前245年),嬴姓赵氏,名丹。赵惠文王之子,东周战国时期赵国第八位君主。公元前266年即位,在位21年。对于赵孝成王来说,即位之初就面临着秦国的不断紧逼。彼时,在战国七雄中,齐国已经因为五国伐齐而走向了衰落,至于楚国,同样在鄢郢之战等战役中遭到了秦国的重创。而就韩国和魏国来说,自然无法对秦国构成威胁了。因此,对于当时的赵国,成为秦昭襄王的重点进攻目标。
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年),秦国攻打赵国,攻占了三座城,赵国的左师触龙说服太后派遣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为人质。齐国于是发兵营救赵国,秦军开始撤退。当然,这一次进攻,只是秦昭襄王在试探赵国的实力,也即真正的决战,还没有到来。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公元前263年),秦国的武安君白起攻打韩国,攻占了南阳(河南焦作修武县以西),占领并断绝了太行山道。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
二
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赵国的国君赵孝成王和平阳君赵豹商议此事,平阳君主张不接受上党郡,他认为冯亭不将上党郡交给秦国,是想嫁祸给赵国,接受它带来的灾祸要比得到的好处大的多。对此,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真的有,那一定是陷阱。就赵孝成王来说,因为贪图上党郡的城池,所以不顾平阳君等人的劝谏,执意接受了韩国的上党郡。
而这,不仅给了秦昭襄王出师攻打赵国的借口,也促使秦军将士比较愤慨,从而坚定了和赵国决战的信心。当然,在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的错误,显然不止贸然接受上党郡这一个。在长平之战初期,廉颇的固守,虽然没有取得什么成绩,却也没有造成大的损失。在此背景下,秦昭襄王为了扩大战果,派人用千金来施行反间之计,在赵国大肆宣扬说:“秦国最伤脑筋的,只是怕马服君的儿子赵括担任将领而已,廉颇容易对付,他就要投降了。”对此,赵孝成王信以为真,于是打算派赵括前往长平,从而取代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
三
蔺相如闻讯,与赵孝成王进言说:“赵括只会读他父亲遗留的兵书罢了,并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不听,仍命赵括为将。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赵括被白起击败,赵国损失了40多万精锐士卒,也从此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资格。对此,在笔者看来,长平之战的失败,无疑是赵孝成王昏聩误国的最好体现了。在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完全可以避免如此重大的损失,却因为固执己见等原因,从而给赵国带来了无可挽回的后果。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见赵违约不割六城,反而与山东诸侯国合纵对付秦国,遂于公元前259年10月令五大夫王陵率军直攻赵都邯郸。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在长平之战中失利,但是,幡然醒悟的赵孝成王,终于在邯郸之战中找到了对付秦国的正确方法,也即联合其他诸侯国,而不是独自抗衡秦国。在邯郸之战中,赵孝成王派人联系魏国、楚国等大国,从而获得了这两个大国的支援。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魏、楚两国的大军先后进抵邯郸城郊,进击秦军。赵国守军配合城外魏、楚两军出城反击。
四
最后,在三国大军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王龁率残部逃回汾城,秦将郑安平所部两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只好降赵,邯郸之围遂解。对此,在笔者看来,邯郸之战的胜利,不仅推迟了秦灭六国的进程,更是为赵国续命30多年。如果在公元前257年,赵国没有取得胜利的话,那么赵国很可能将立即被秦国消灭,而赵国一旦灭亡,其他五国的灭亡时间也将明显提前。同时,在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用赵括取代了廉颇,不过,在之后的战役中,赵孝成王终于认识到廉颇这位老将的价值,从而对他委以重任。
赵孝成王十六年(公元前250年),燕国派兵攻打赵国,赵孝成王派廉颇反击,结果廉颇反而包围燕国都城,燕国用厚礼向赵国求和,赵国才退兵解围。于是,赵孝成王封乐乘为武襄君。在此之后,燕国在赵国的背后算是基本上消停了。对此,在笔者看来,赵孝成王重创燕国,无疑解决了赵国的后顾之忧,这有助于之后赵国专心抗衡秦国。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太子赵偃即位,是为赵悼襄王。总的来说,对于在位21年的赵孝成王,前期的行为可谓昏聩误国,不过,在赵国陷入险境的时候,赵孝成王选贤任能,终于挽救了社稷,帮助赵国续命30多年。换而言之,赵孝成王对于赵国,自然是功过并存的,这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