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怎么理解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

2020-07-22知识1

心本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是什么意思?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 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若凄凉,无物能伤是什么意思? 老子道德经里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说的意思是人要有大的灾难,首先这个人要活着,有身体,要是他连身体都没有了,灾难还怎么加诸与他?联系到你这句话,应该可以理解为,心死了,还有什么能伤到心的。心若无物。何以目睹。是什么意思? 心若无物,就是诸相非相,对境界不妄想不分别不执着,即能见到自性佛性。见自性佛开悟。要先破我执,达到无我相以后才有希望心若无物,眼即无物 什么意思 本来无物,物由心执,如房非房,实是沙子,回归沙子,无常即常。怎么理解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 一花一世2113界,一叶一如来,一5261砂一极乐,一笑一尘埃,心惹无一物4102,身如明镜台…前1653四句是仿照以下的佛日:一花一天堂 一草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 一土一如来 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 一念一清净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一花一天堂 一草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 一土一如来 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 一念一清净 心是莲花开 繁华落尽,梦入禅声。月儿无语,照尽世间多少悲欢离合;莲花有情,普渡情海无数痴男怨女。莲花开过了,净土依然沉浸于尘缘未了的一方之中,追随着禅音而去,清清净净的世界也许就在前方…心惹无一物,身如明镜台…这两句分别出自两个作者,混淆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字面理解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请各位帮我解释一句话:“心若无物,便可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无物年轻的心,同一个世界,一朵花的航班,一草一天堂心若无物。何以目睹。是什么意思? 心若无物。何以目睹。是什么意思,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中国的词汇除了专有名词比如人名,地名等的意思不需要上下文就可以理解,同样是一个短语,高僧大德说出来就是念经,牛郎织女花前月下说出来就是俏皮话,意思会截然不同。前者心性开明,无需目睹必出于高僧大德之金玉良言。后者的解释就比较随意,总之词汇的解释要有具体的语境,也就是文章的上下文,才好确定它的具体含义。心若无物,当下即是什么意思? 这是禅宗见性开悟的境界,凭语言是不好理解的。同样的语句还有:”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心若无物,就是诸相非相,对境界不妄想不分别不执着,即能见到自性佛性。见自性佛开悟。要先破我执,达到无我相以后才有希望如何理解“心外无物”? “心外无物”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的命题,也是中国哲学中最容易被人误解的命题之一。很多人认为,物就是指物体、物质。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如果物指物体,那“心外无物”就是说人心之外没有物质存在,这不是说胡话吗?显然王阳明并没有这么糊涂。事实上王阳明说的物,和人们在日常中说的物并不相同。王阳明对于物有明确的解释: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果意在于孝亲,则孝亲就是一物,意在于忠君,忠君就是一物。所以王阳明心学中的“物”,就是“意之所在”,翻译成白话就是“人意识的对象”。你此刻的意识观照在什么对象上,那一对象就是物。如果理解了物的含义,我们就可以明白“南山花树”的故事是什么意思了。有一天,王阳明的朋友指着南山中一棵开花的树问王阳明:“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也就是说,你没看那花时,你是你,花是花,两不相干,花对你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没有成为你的对象。只有当你看到那花时,花才进入了你的心中,成为你的意识的对象。从此花便在你的世界中占据了一个角落,你的世界有了花,花的世界有。心外无物什么意思 中国明代哲学家 的基本观点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守仁发展了陆九渊的这些思想,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一草#王阳明#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