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古代的大臣贪财,这真的是一个非常让人不喜欢的事情了。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朝代是不防着大臣贪财的,当然,这万事总会有意外的,而这个意外就出现在唐朝。唐朝有个皇帝很有意思,他执政的后期可谓是非常的贪财,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贪财皇帝。但妙就妙在,这个皇帝有一个非常看重的大臣,当真是两袖清风。当贪财的皇帝遇上清廉的大臣,这个事情就有趣极了。
这个贪财的唐朝皇帝就是唐德宗。唐德宗很有意思,他刚执政的时候,也是一位清廉的好皇帝,可偏偏,这个皇帝在执政中,遇到了朱泚事变,这之后,他似乎看到了钱财的重要性,开始了自己的敛财。作为一国之君,唐德宗敛财的手段让人所不齿,他是常常主动开口要求地方向他进贡。更是会派自己信任的宦官到各地方的衙门公开索取,还美其名说是“宣索”。
你说说,遇上这样的皇帝,百姓不是很遭殃吗?而遇上贪财皇帝的大臣,则更惨吧。陆贽就是那个不愿意贪财的大臣,他也是唐德宗时期的好官,更是一个倍受唐德宗相信的官员。陆贽出身寒门,即便是官至内相,他都没有利用手中的职权而贪污一毫一厘。作为一个官位极重的大臣,陆贽有的是机会和那些藩镇的官员交往,但是,他常常是一尘不染,不拿别人的一点东西。
这样的陆贽放到其他朝代,那帝王都是要夸的,可偏偏唐德宗不一样。贪财的唐德宗还觉得陆贽有点“清慎太过”,是妨碍办理公务的。他作为一国之君,还常常劝慰陆贽,说你平时还是可以收一点的。这也就算了,你能想象一国之君给大臣传密旨,却他贪财吗?唐德宗的密旨是这样的:“清慎太过,都绝诸道馈遗,却恐事情不通。如不能纳诸财物,至如靴鞭之类,受益无妨”。
可以说,这话的出口其实是帝王的一种保证,也可以算得上是允许陆贽奉旨贪财。说实话,如果是和珅听到这个消息,那都不知道得乐到什么程度了。但偏偏,听到这话的人是唐朝的有名官吏陆贽。在陆贽辅政的那些年中,唐朝发展的非常不错,以至于,后世提起陆贽,都会将他与西汉名臣贾谊并列。而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清正廉洁。
陆贽最后是在被贬的寓所中去世的,去世时的他并不知道,唐德宗还是舍不下他,召他回京的旨意已经在路上了,但他没有等到。这两人,一个贪财,一个不贪;一个是帝王,一个是大臣,却偏偏有着别人所没有的不一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