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曾国藩当时听从了曾国荃的建议,起兵推翻清朝,大概率的情况下他是能成功的。
1864年,曾国藩率领湘军攻下南京后,他的弟弟曾国荃劝曾国藩拥兵自立,这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事的。其实不止是曾国荃,曾国藩手下的一大批将领也有这样的想法。如湘军水军统帅彭玉麟就曾经问过曾国藩“江南半壁无主,老师有意乎?”还有曾国藩的手下李元度,甚至与人合谋,在一天晚上将湘军高级将领30余人聚在一起,打算重演一出“宋太祖黄袍加身”的历史剧。
▲攻下南京的时候,曾国藩手上的湘军是当时实力最强的军事力量
后来我想了下,其实他的部下劝他自立是出于这几点:一是贪心不足,大部分人在当了清廷的大功臣之后还想再进一步,当开国元勋;二是对清廷不满,认为也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拥护曾国藩能开创一个新的美好时代;三是出于民族主义,毕竟清朝是满人的朝廷,不是汉人的朝廷。总之基本是出于这几点,他的部下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但是曾国藩对于部下的劝进,他最终都拒绝了,那么曾国藩有过自立的想法吗?我认识其实是有的,而且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才下了决心。
▲太平天国失败后,曾国藩确实有拉拢李秀成的想法
比如当他听说李秀成被俘后,便命人对李秀成以礼相待,并亲自审问了李秀成。当时的李秀成也表示如果曾国藩愿意自立,他可以召集太平天国几十万的余部投靠曾国藩,助曾国藩一臂之力。可以说李秀成这番话是让曾国藩心动了,虽然当时他并没有做出表态。又如在部下劝进的时候,他表现得很慌张,要部下不要声张,但他也没有对劝进的部下做出任何处罚。这些都说明当时的曾国藩其实是在犹豫的,只是没有下决心。
那么曾国藩自立的话胜算有多大呢?其实胜算非常大,他是有几个硬性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就在军事上。他手下的15万湘军是当时整个清朝实力最强的一支部队,不但战斗力强悍,而且手下精兵良将众多。反观清朝,最后一支能打的部队是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部队,也已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损失殆尽,当时的清廷已经拿不出一支部队来抗衡曾国藩了。
▲当时的湘军可以说是兵强马壮,一时间天下也没有那支部队是湘军的对手
其次在于曾国藩的部队几乎控制了长江中下游所有的战略要地,只要他在南京自立,那么就可以立即控制几乎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而几乎控制整个江南,拥有战略上的优势。这是什么概念呢?我认为如果曾国藩这样做的话,那么局势就会发生一个穿越,直接穿越到1856年太平天国全盛时期的形势,只不过对抗清廷的主角换成了曾国藩而已。
在1856年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占领了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的大片区域,在长江中游地区攻下了武昌,并攻入了湖南境内。在东边打破了江南大营,巩固了南京,同时清廷一时间拿不出一支像样的军队来抗衡太平天国。如果当时的太平天国正常发展的话,推翻清朝是非常有可能的,只可惜太平天国自己闹了内讧,把大好的局面拱手相让。
而曾国藩自立之后,基本能继承太平天国全盛时期的地盘,并且由于湖南是他的老家,拿下湖南地区也不会遇到当年太平天国攻打湖南时期的阻力,估计会比较轻松地拿下。这样一来曾国藩的势力就非常恐怖了,相当于全盛时期的太平天国+湘军,这样的组合清廷是对付不了的。
▲如果曾国藩自立,对于清廷来说就等于要重新打一次全盛时期的太平天国,估计慈禧要欲哭无泪了
第三在于王朝周期律和民族主义。其实当时的很多人都相信清朝的统治已经到了末期了,也到了一个改朝换代的时候了。这也是缘于我们的历史周期律,一般300年一个王朝,在曾国藩时代,清朝也基本到了一个王朝的末期,在当时发生改朝换代的事情是人们能普遍接受的。清廷腐败的统治也丧失了民心,在鸦片战争中丢了首都,可以说是威信扫地。而以汉人为主的地区对于满人的统治多少还是有些抵触的。这也给了曾国藩造反的名正言顺的旗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只要曾国藩能打出这样的旗号,再加上他的影响力,响应的人也会络绎不绝。
那么曾国藩不利的地方在哪里呢?其实三个不稳定因素。第一个不稳定因素是左宗棠,第二个不稳定因素是李鸿章,第三个不稳定因素是李秀成。
▲清廷那边最难对付的应该是左宗棠
先说下左宗棠和李鸿章,当时的左宗棠有楚军,且是清末第一名将。李鸿章有淮军,虽然军事能力不强,但却是清末第一政治家。这两人一个精于军事,一个精于政治,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真打起来,曾国藩的手下没有人干的过左宗棠,而左宗棠应该不会跟着曾国藩造反,因为左宗棠压根就看不起曾国藩(他觉得曾国藩太笨了),如果曾国藩自立左宗棠应该会成为曾国藩的敌人。而李鸿章则会看情况,一方面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由曾国藩一手提拔。另一方面李鸿章当时在清廷也混的很好,没有太大的动机反对清廷。这两个人李鸿章可以争取,左宗棠肯定会与他为敌。
第三个不稳定因素是李秀成,虽然表面上答应投靠曾国藩,那也是形势所迫,李秀成最大的动机是在招募到太平天国的旧部后恢复太平天国。
这三个不稳定因素曾国藩肯定都考虑过,所以按照题目的假设,如果曾国藩反叛清廷,那么他一定会实施以下战略:
首先是劝降李鸿章,当然在一开始的时候李鸿章肯定会对此不置可否,但只要能稳住李鸿章,不让他出来与自己为敌就行了。当时的李鸿章控制了苏州,手上有一定的实力,站在李鸿章的角度来说,即不跟曾国藩的湘军打(确实也打不过),也不表示脱离清廷是最好的选择(曾国藩有可能会失败),应该会静观其变,如果曾国藩占了优势,就去投靠曾国藩,想必两人之间的师徒关系到时候也是好说话的。如果清廷占了优势,他就可以直接从苏州出兵进攻南京,如果能攻下南京那么李鸿章的功劳可就大了,平步青云不在话下,因此李鸿章会成为一个独立势力,暂时不加入任何一方。
▲如果曾国藩自立,李中堂的命运就会发生重大改变了
其次是左宗棠,他的军事能力极强,当时占据了杭州,手下也有不少的兵马,应该会与曾国藩为敌。对于这样的对手,曾国藩会让李秀成先召集旧部,然后让李秀成去对付左宗棠,李秀成不一定能扛得住左宗棠,但只要能抗住一两年的时间,等到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左宗棠也很难对他构成重大威胁了。而且毕竟李秀成并不会死心塌地地效忠曾国藩,用李秀成和太平天国的余部去消耗左宗棠是最佳的选择。
那么李秀成能扛得住左宗棠吗?应该是能抗住的,至少能抗住一段时间。如果他出来召集太平天国旧部,至少他的堂弟李世贤等人会归入他的麾下,这些人在太平天国后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同时还有汪海洋、陆顺德等人。杭州也曾是李秀成的地盘,让李秀成去夺回杭州李秀成也不会有什么意见。拥有一定规模的部队再加上李秀成这样的名将和手下几个确实能打的将领,这些都会给左宗棠制造不小的麻烦。
▲曾国藩一旦自立,大概率能迅速占据太平天国全盛时期的地盘
第三点是最为重要的,那就是迅速夺取长江中下游沿岸所有的战略要地。当时曾国藩手上不但有当时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湘军,而且还是清廷的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南军务,可以说江南几乎所有的地方官都要受曾国藩的节制。曾国藩在起兵后整个长江中下游沿岸的战略要地,如安庆、武昌、九江等地会迅速落入曾国藩的手中(这些地方实际上基本为湘军所控制),很多地方在遇到湘军的时候会不战而降,如果曾国藩行动迅速的话,完全可以在李秀成被左宗棠击败之前占据整个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迅速恢复太平天国全盛时期的地盘规模,这样一来清廷一时间就拿曾国藩没办法了。
在这三个战略步骤实施以后,顺利的话,李鸿章会迫于形势加入曾国藩的阵营,左宗棠可能能勉强击败李秀成,但这个时候曾国藩的势力已成,左宗棠也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了。到了这一步,曾国藩就既可以北伐进取中原,也可以南下拿下整个东南八省,在稳固了南方之后再行北伐。我认为按照曾国藩谨慎的性格,他会选择先拿下南方。那么在他的主力部队拿下南方的时候,清廷会从北方进攻吗?其实也应该不会,因为当时的北方还有捻军存在,当时清廷最难打的僧格林沁最终也是死在了捻军的手上,可以说北方的捻军也够清廷喝一壶的了,按照历史事实来说捻军直到公元1868年也就是在南京陷落后4年才最终失败,因此捻军对抗清廷可以对抗至少4年左右的时间,而在这4年的时间里,曾国藩是可以从容拿下南方八省的。
等到曾国藩拿下了南方八省: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后,就完全拥有了推翻清廷的实力,到时候发动北伐进取中原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我认为如果曾国藩当时拥兵自立的话,是可以大概率推翻清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