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秦始皇陵如果有水银河,经过2200多年水银还会流动吗?

2020-11-29新闻19

我是杂谈胡侃,不绕圈子,直接说答案,据专家估计,秦始皇墓中有近百吨水银,虽然史记中有记载,工匠们为了让水银模仿江河的流动,利用机械驱使其运动,但根据现代科学理论中的能量守恒定律,世界上不存在永动机,可以肯定的是,秦始皇陵墓中流动的水银在机械能量耗尽或机械装置损毁后就停止流动了。

秦始皇陵中的水银是哪里来的?

秦始皇作为大秦帝国的缔造者,生前已经天下无敌,死后依然不想放弃曾经的荣光,其陵墓可能就是大秦疆域的微缩版,所以才有了用水银模仿百川河海的想法,用机械制造动能来促使其流动。

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过贸然打开古墓而造成难以挽回损失的先例,所以后世的

考古学家们本着对祖国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对秦始皇陵的发掘慎之又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已经具备给秦始皇陵无损扫描的能力,通过科技手段发现秦始皇陵中汞含量高乎寻常。呈现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的态势。该种布局与我国渤海以及黄海的分布位置十分符合。

在已经探测到汞含量异常的区域,面积大概有12000平方米,但是这些地方并不一定全部被水银覆盖

,按照史记记载,水银主要是分布在有河流、湖泊以及海洋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墓室中模拟陆地部分仅仅是有挥发出来的汞蒸气而已,并不是被水银覆盖。

按照丹砂提炼水银的转化率来看,100吨水银,至少需要115.928吨丹砂原材料。

根据史料记载,秦朝时期巴蜀地区和陕西地区是丹砂储量最高的地方。

很多人曾一度认为秦始皇墓中的水银主要是由巴蜀地区的一位叫巴寡妇清女的企业家提供

,理由是在巴蜀地区丹砂和汞矿储量在秦国疆域内数一数二,就算到了今天,依然是国内之首,

而这个人掌握着提炼水银的独家秘方,当地汞矿采挖全部由她掌握,

所以秦始皇就瞄准了她,让他供给陵墓中所需的水银。甚至还修了一座怀清台纪念她的丰功伟绩。

但是转念一想,从巴蜀之地到达关中,道路运输是何等困难。

炼汞原料从巴蜀运抵关中,需要翻越大巴山,再穿过秦岭,巴中道路历来崎岖,许多地方是凭百丈高崖而建,光是道路就要了人命。走完山间险径还不算完,又要渡长江、汉江,逆流嘉陵江而上,其中困难,不是用人命就能铺出来的。

这一路上的开支,恐怕就是天文数字,就算秦朝再有钱,也不能把国库当柴火烧啊。

所以秦始皇很有可能是让巴寡妇清带着技术到关中,在陕西就地取材,提炼水银,现如今已经探明的陕西汞储量已经达到1.6万吨。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银很大概率上从陕西获取的。

根据地质部门勘探报告显示,陕西旬阳公馆和竹筒两乡交接处大小青铜沟一带就有长达近百里的特大汞锑矿床,储量位居西北地区首位,

在此处,勘探人员还发现一个在汉代之前的古矿洞。所以秦始皇时期在此处进行开采也不足为奇。更重要的是,此处到秦陵运输更加方便,全程不过230余里。

关于水银流动的可能性猜想

广义的秦始皇陵包括陵区在内,总计56平方千米

,面积大小相当于78个故宫大小,最外面是外城墙,东西宽971米,南北宽2188米,面积有2.13平方千米。外城墙与内城墙之间东西单向相隔195.5米,南北单向相隔416.5米,内城占地面积0.79平方千米;内城里面就是封土堆,位于内城偏中位置,东西长345米,南北长355米,高度55米。地宫位于封土堆之下,呈矩形,东西70米,南北长146米。专家根据遥感和物质探测方法进行过测量,确认地宫位于封土堆之下,距离地面35米深。

墓室有一个足球场大小,高度为15米,位于地宫中央,东西长80米,南北长50米。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卫星图

秦始皇陵卫星图

研究人员发现在秦陵周围底下有规模巨大的阻排水渠,长达千米,这个阻排水渠外形更像墙,反正多数人应该没见过厚度达到84米的墙,

墙底部防水材料(青膏泥)更是夸张,足足有17米厚。而整个陵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落差高达85米。如果按照史记所记载,在秦始皇墓中应该会有类似水车一类的东西(动力来源于渭河或附近石川河的地下河),把流向西北方向的水银抽到势能较高的东南方,从东南方自上而下流淌,形成水银河流的奇景。

关于秦始皇陵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史记中所记载的穿三泉,下铜以致椁,形容的墓室有多深,而墓室是不是为了防水,先以夯土铺砖,青膏泥填缝,最外层再用铜汁灌筑,形成一个无比壮观的铜椁呢。在墓中那种驱动水银流淌的机械到底是什么原理呢,给后人留下无限遐想。

#考古盗墓#君王皇帝#秦始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