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漫步闽侯上街厚美村,只见绿树掩映,近10个古厝及历史文物点点缀其中。“戏份”十足的大本厝,曾经名师荟萃、书声琅琅的环翠楼,以及少年吴清源让父亲破局反胜的故事,都展现出独特的人文魅力。
借助旗山湖“三创园”项目建设的东风,立足大学城人才和科研资源优势,以研修、体验、文教为主导,厚美村将走出自己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大本厝里“戏份”多
厚美村保留有大本厝、三厝里、环翠楼、淑显故居等清代古厝。电视剧《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南少林》、电影《少年侯德榜》《少年林祥谦》等都曾在大本厝内取景拍摄。
上街镇宣传干事、厚美村党委副书记林童告诉记者,大本厝由张大本于清道光年间建成,全木结构,三进三天井,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从门楼到厅堂要穿过六重大门,纵深有近千米,这在大宅中比较少见。大本厝厅堂的正梁之中悬挂着一块牌匾,上有红底漆金浮雕楷书“诰命”二字。大本厝理事会会长张孟颖说,这块匾是清同治皇帝钦赐的。2006年,大本厝被列为闽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张家成立了保护管理祖屋理事会,对大本厝进行更为规范的管理和保护。”张孟颖说。
环翠楼百年书声
在大本厝的北面,还有一处古建筑。该建筑四周有回廊,前后两书院,东、西、南三面墙翠竹环绕,常年郁郁葱葱,因而得名环翠楼。
环翠楼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张大本的父亲张淑显建造。当年张大本在此办学授业,环翠楼不仅成了方圆几十里办学兴学的发源地,还成为闽侯县历史悠久、名声在外的私塾书斋之一。
86岁的老人张金水曾是这里的学生。他告诉记者,当年有近80名学生聚集于此,年龄从15岁到40岁不等,学习的内容包括《三字经》《诗经》《左传》等。张大本为接济农家贫困学生,每年捐赠二十担谷子作为教育基金,借此带动乡间富有人家和有识之士解囊,为乡村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力。直到1950年前后,楼内仍然名师荟萃,书声琅琅。
这座乡间私塾,还曾留下福州历史名人陈若霖、林则徐、张元奇等人的足迹。一代棋圣吴清源也与环翠楼有着一段故事。
据说,上世纪20年代初,少年吴清源随外公张元奇等人回到厚美村。一天,吴清源的父亲与环翠楼教师下棋,正为难时,观棋的小清源在旁指点,让父亲破局反胜。
建设历史文化长廊
除了特色古厝文化和书院文化外,厚美村还有诸多特色文化,如张氏入闽始祖张睦流传下来的海丝文化,以及以汉镇闽将军庙为主的宗庙文化。
“多样化的文化熏陶下,使得厚美村村民大都能文善乐。”上街镇党委宣传委员、厚美村包村领导林葳葳告诉记者,村民建房,大都会设一处凉亭,摆上笔墨纸砚,烧一壶茶水,品茶习字,怡然自得。在村里的老人会及环翠楼内,老人们吟诗、吹弹乐器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为此,厚美村在省级美丽乡村提升改造和“整洁闽侯”行动中,格外注重将历史文化特色融入其中。
厚美村党委书记张龙魁介绍,村两委串联了千年古榕、淑显故居、环翠楼、怀远将军府、大本厝、福建军政大学遗址等近10个历史文物点,对沿线进行了环境整治及古厝修缮,建设约800米的厚美历史文化长廊。
自去年10月,上街镇对镇内18个村(社区)每月评选最美村居,厚美村始终位居第一。
打造古村改造典范
今年1月,厚美村与福州大学地域建筑研究所一起举办了一场乡村文化游园活动,展现了厚美村的独特魅力。5月,福州喜娘非遗婚俗展演活动在厚美村淑显故居举行,实现双赢。
林葳葳说,厚美村要借助旗山湖“三创园”项目和大学城的资源优势,实现乡村振兴。
日前,厚美村与闽江学院人文学院就厚美村村史编撰、开设国学班等达成初步合作协议。上街镇将通过梳理厚美村古厝及特色建筑资源,对各个节点进行整治优化,挖掘可改造利用的建筑资源,作为文旅产业的载体。依托紧邻的千年侯官古村的津渡文化,厚美村将与之形成两小时旅游闭环圈,打造一片具有文化价值和生活气息的古村居保护群。
“打造老百姓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广泛共建的古村改造典范,这或许是厚美村最美的样子。”林葳葳说。
交通小贴士
从福州市区走金山大道,接着上橘园洲大桥,经国宾大道转侯官北路,抵达厚美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福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