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和范文程都曾是明朝的官员,二者在明亡清兴的重大变革之时都选择了背叛明朝,投降清朝,乍一看,两人的政治选择近乎一致,但是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三百年来,两个人虽然同时被一些人痛斥为汉奸,但是范文程的名声明显比吴三桂要好,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范文程虽身为汉人,但是投降清朝后却成了满清发达的重臣,并效忠到死;而吴三桂不仅投降清朝放满人入关,并亲手杀死最后的明帝永历,而后又背叛清朝。
范文程有着显赫的出身,他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的十七世孙,但是范家延续到范文程这代时早已经家道中落,虽然贫穷,但是范文程从小就非常好学,并且聪明敏捷,十八岁时中了明朝的秀才。万历四十六年,也就是后金天命二年,21岁的范文程主动求见了刚刚攻下明朝抚顺城的努尔哈赤,同时投降了后金朝廷。从这时起,范文程的一生就与清王朝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他一生先后辅佐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皇帝长达四十余年,是清朝初年重要的文臣和谋士,对于清朝初年一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弊政的革除以及伐明的策略等,范文程都起到了重要的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一生忠诚于清朝皇室,尤其更视清太宗皇太极为恩主,故而,在摄政王多尔衮权势滔天的时期,范文程以沉默不合作的方式忠于皇太极的继承人顺治帝。
康熙二年(1662年),范文程奉命祭告清太宗山陵,趴在地上悲伤痛哭,人扶着都不能起来,此时皇太极已经去世二十年之久,范文程的忠诚让人感动。范文程一生历清四世,为清朝开创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他对清朝的功绩可与汉朝的张良、明朝的刘伯温相提并论。他韬略过人,又能悟移人主,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巧妙地转变为现实,是一位有远见并且忠于清廷的政治家。
相比范文程来说,吴三桂的经历似乎更为丰富了,他的一生历经“三叛”。当李自成的大军围困明朝京师北京时,崇祯帝命吴三桂驰援北京,可是吴三桂的军队却走了四十多停还没到北京,半路上听说京师陷落崇祯自缢后便又返回山海关,李自成军攻打山海关时吴三桂便引清兵入关投降了清朝,这是吴三桂的“一叛”。投降清朝后吴三桂的军队充当了清军南下攻明的马前卒和主力军,吴三桂在清朝主子面前卖力的绞杀农民军余部以及南明势力,最终一路追着南明永历帝到了缅甸,并将其捉回并绞死,此为吴三桂“二叛”。
吴三桂因为军功被清廷授予平西王,成为了清初仅有的几位汉族藩王,随着吴三桂权力的日益增长,他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偏安一隅的藩王了,于是,在康熙十三年,吴三桂举兵反清,但是颇为搞笑并且十分讽刺的是的是,他的起兵口号竟是“兴明讨虏”,此为吴三桂“三叛”。吴三桂前后背叛三位故主,于大节有亏,更为重要的是吴三桂不仅背主,还上演了一出僭越称帝的闹剧。
范文程和吴三桂都是投降清王朝的汉族人,我们不能单纯因为他们投降清朝就认定他俩是汉奸,毕竟清朝不仅仅是满洲人的清朝,但是范文程在投降清朝后对清朝尽忠了一生,而吴三桂却多次反复,背信弃义,为人所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