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视野”艺术长廊。
文化驿站拓展区——艺术书吧。
7月20日晚,群星剧场的首场演出结束,演员集体亮相让戏迷拍照。刘伟 摄
数字体验区。
温州日报记者 伍秀蓉
盛夏的夜晚,市文化馆三楼曲乐阵阵,越音悠扬。群星剧场内由一方轩戏曲艺术团带来的《重逢梁祝》赢得掌声阵阵……7月20日晚,这场由著名瓯剧小生方汝将执导的诗化越剧开启了群星剧场的首场演出。可看、可学、可体验,经过改造升级后的温州市文化馆正以文化综合体的全新面貌展现在大众面前。
新的场馆,新的起点,新的期待。面对新常态、新情况,市文化馆从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对象、提高服务效能入手,努力成为市民学堂、文化客厅、文化驿站,逐步打造出名家视野、群星剧场等一批文化品牌,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让群众成为文化舞台的主角,在文化盛宴中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助力温州成功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新馆探营 功能齐全活动多样
温州市文化馆位于车站大道,毗邻东南剧院。远远望去,米黄色调的外观优雅大气。大门南侧是一条长约35米的艺术长廊,这是品牌栏目“名家视野”的主阵地,橱窗里每三个月更新一次的名家作品吸引着路人的目光。新中式主义设计风格营造出清新、淡雅、富有文化韵味的室内空间环境,馆所共四层,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设有展厅、群星剧场、多功能厅、舞蹈室、琴房、录音室等功能区,具备演出、培训、讲座、展览等文化功能。
走进大堂,中空玻璃顶棚通透明亮,左侧的电子导览屏可以了解馆场的活动信息和功能区分布。正前方一个巨型的电子大屏赫然在目,这里将是各种活动开幕启动仪式的最佳场地。在大厅南北两面分布着两个多功能展厅,全年将举办各种展览。通过常年开放的视觉艺术展厅,向市民展示我市乃至国内外优秀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提高市民的艺术欣赏水平和文化品位,打造市民家门口的“艺术廊”。在大屏幕的正后方,三个貌似电话亭的装置吸引了很多市民排队体验,这里是新设置的数字体验区。引入时下热门的练歌录音房和朗诵亭,在透明的玻璃房内,市民可以尽情K歌或深情朗诵,未来还将引入数字书画体验区。
全新的品牌栏目“温州鼓词荟”也设在一楼,是今年市文化馆致力打造的一大亮点平台。7月23日上午,首场演出将由国家曲艺牡丹奖得主陈小宝为鼓词爱好者表演《吴郎儿卖绡》。一个人哭一个人笑,一个人自问自答,一个人演绎一台戏。每周四上午,鼓词这个温州独有的民间曲艺在这里和你不见不散,广大爱好者可以通过官方网站预约观看。
沿着扶梯登上二楼,正前方就是一块可供阅读休闲的书吧,这是在原有文化驿站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部分,收集了3000多册的文化艺术类书籍供市民免费查阅,文化馆还可提供复印服务。作为我市文化驿站的龙头站点,这里计划每周开展2-3次品牌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化驿站的活动中去,真正打造市民家门口的“会客厅”。“音乐下午茶”作为文化驿站的驻场品牌将于8月份正式登场,这是市文化馆和温州大学音乐学院资源共享的产物。届时,每个周日的下午四点,你可以在这里喝着咖啡,聆听音乐学院声乐名师带来的现场演奏。
在二、三楼,共增设了7个培训教室和6个排练厅,可以提供舞蹈、声乐、戏剧、器乐等不同类型的排练,还设置了录音棚、琴房等,并升级了原有的培训教室、阶梯教室、多功能厅等场所。重新改造后的二楼阶梯教室拥有110个座位,增设了多媒体和网络直播设备,今后的讲座活动可以采用网络直播,惠及更多的市民;原有的多功能厅改造成了群星剧场,可以容纳300多个观众席位,演出设备一应俱全,社会文体团体可申请免费使用。每周一晚上,群星剧场的固定演出,你可来看也可来演。
“良好完备的活动设施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市文化馆馆长施丽君表示,“我们将充分利用场馆优越条件,把它建设成文化惠民的平台和阵地。新馆所有功能厅室,全面对社会免费开放。凡社会公益文艺团体可免费申请使用。
创新模式 让公共文化触手可及
“端午节,去温州市文化馆赶一场最文艺的集”是市文化馆在后疫情时期策划的一次线上线下联动的主题活动。线上预约线下体验做香包、包粽子、菖蒲花艺、蛋画、瓯绣等活动,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含义与韵味,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深受广大市民好评。如何让文化场馆更加亲近的存在,从观看到思考、从仰望到参与、从想象到体验,公众与文化馆的关系正在经历着转变,群文的工作思路也在不断创新。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数字文化馆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市文化馆充分利用原有的数字资源,延伸公共文化服务“云”网络,推出形式多样的线上欣赏普及、文化体验活动,创新思路将艺术培训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打破时空的壁垒,让公益培训不停步。今年2月份,该馆推出“掌上文化馆”服务概念,掌上精品课、掌上微视听、掌上展览馆、云端音乐厅、空中文化驿站等线上活动纷纷出炉,市民只需关注“温州市文化馆”官方微信号,即可获取优质便捷、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
疫情期间,市文化馆上下联动,以文艺为担当,珍惜时代赋予的使命和鲜活的素材,创排了近40个艺术作品,其中文化馆员原创歌曲《你最美丽》《春风不远》等作品被各大平台转载,并登上了学习强国app。情景报告剧《温·暖》创排期间就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全国抗“疫”题材重点舞台的作品。
“城乡艺网”是市文化馆探索现代新型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模式的新举措。通过“城乡艺网”移动互联网平台联通总分馆体系内各级文化馆、文化站等家单位、组织,形成一个整体;将文化驿站、乡村艺术团、表演艺术类培训机构公益大联盟等特色项目纳入其中,创立一整套促进温州市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制度体系。形成“一核多元、分类推进”建设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协调系统内各单位资源共享。
简而言之,市民可以通过“城乡艺网”平台在线查询各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同时可通过平台进行活动报名及评价、享受线上文艺服务。“城乡艺网”建成后,通过该系统,可以对全市的公共文化资源一目了然,方便统筹调度,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
全市融合 推动全民艺术普及
5月29日,第八届市民文化节在云端启幕,各县市区馆长都当了一回网红主播,晒出了各自的文化大餐。已经成功举办七届的市民文化节是全市群文系统大融合的最好例证。全市上下联动,累计举办活动8010余场,参与群众达2308余万人次。我市各县(市、区)还结合当地特色和资源,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特色群文活动,如瓯海的文艺小分队品牌进入瓯海区15个办实事项目之一。永嘉连续五年举办农民文化节,文艺红旗小分队深入村居。洞头开展七夕民俗风情节等海洋特色的文化活动。泰顺县开展2020“三月三”线上畲族风情节,文成县推出全新体验项目“山水舞台”,把舞台设在老百姓身边。
全民艺术普及是文化馆的使命和职责。温州市文化馆通过构建融合发展的理念,与各县市区文化馆和数千个基层文化站点构成了温州群众文化服务体系,是紧密联系、分工合作的一个整体,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动力引擎。
据了解,全市群文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普遍比较完善,11各县市区文化馆已经达到国家一级文化馆的标准。210家文化驿站,2515家文化礼堂,基本上构建了“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30分钟文化圈”的文化空间布局。2018年,我市以创新实践推动服务转型,推出“乡村文艺繁星计划”,以组建乡村艺术团为抓手,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从“向基层送文化”到“在基层种文化”的根本转变,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村民文化自给,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目前,我市共有2628支乡村艺术团、3000多个文艺社团活跃在群文舞台上,是温州文化工作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主力军。
大力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形成了融合发展新路径,在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深度和广度覆盖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市文化馆积极探索建立温州市、县(区)文化馆战略合作联盟,以“人才共享、精品共创、活动联办”为宗旨,主动承担起文化馆的使命与担当,为各成员单位结合区域发展特色、打造优势项目提供资源互补,实现文化馆“共享、共建、共创、共荣”,进一步推动温州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建设。2020年是温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验收之年,一个布局合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正在逐步完善,将给市民带来更多的文化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