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1月28日报道:“我们不只是排一出戏,像刚才老师说的,这在为昆曲这个剧种拓宽排现代戏找一种样式。当然,这种思考和探索首先要守正,才能创新。”听完专家们对昆剧《红色娘子军》的建议,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老师们给我们认认真真的建议,让我们很感动,这是创作很重要的力量。”
11月26日至28日,2020年上海重点舞台艺术创作剧本研讨会召开,对包括京剧、昆剧、沪剧、越剧、话剧、歌剧、民乐、芭蕾舞剧、皮影剧、儿童剧、音乐剧、交响乐在内的12个舞台艺术门类的11部重点舞台艺术项目及11个选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9月23日,上海召开全市重点文艺创作推进会议。会议围绕全面小康和建党百年主题,发布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39项,其中舞台艺术项目15项。2020年上海重点舞台艺术创作剧本研讨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及本市的38位专家就15部重点舞台艺术项目中的11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讨论。
11部作品中,围绕建党百年题材的有8部,分别是京剧《换人间》、昆剧《红色娘子军》、沪剧《一号机密》《陈毅在上海》《早春》、话剧《前哨》、歌剧《晨钟》、芭蕾舞剧《宝塔山下的秧歌》,围绕全面小康题材的作品3部,分别是越剧《山海情深》、歌剧《康定“情”歌》、民乐现场《锦绣中华·共饮江河水》。选题涉及的题材则更为广泛,有展现建党百年内容的话剧《浪潮》《美好的事情》《寒色曙光》、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也有体现全面小康的沪剧《银杏树下》、话剧《新上海人》《漫长的告白》,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皮影剧《九色鹿》,也有赞颂中华优秀人物的儿童剧《宋妈妈》,话剧《师者之路》,还有抗疫题材作品沪剧《75天》。这些剧目和选题,有些已进入舞台演出阶段,有些正在进行进一步修改打磨,还有部分剧目尚处于创意构思阶段。
在研讨作品中,有3部“龙华题材”。话剧《前哨》由上海戏剧学院、龙华烈士陵园共同出品,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担任编剧,该剧围绕左联五烈士与左翼革命文学历史背景展开剧情。由文慧沪剧团创作的《早春》则以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为主要人物创作,展现其追求真理的一生。参与选题研讨的话剧《浪潮》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目前已完成剧本构思,内容同样聚焦“左联五烈士”。
除市级院团外,参与此次研讨会的区县、民营院团共有5家。包括参加重点剧目研讨的文慧沪剧团的沪剧《早春》,参与选题研讨的宝山沪剧团的沪剧《75天》、勤苑沪剧团的沪剧《银杏树下》、上海徐俊戏剧艺术中心的话剧《漫长的告白》和上海现代人剧社的音乐剧《寒色曙光》,体现了上海舞台艺术创作全面开花的态势。
90岁的吕其明亲临研讨会现场,听取专家意见。
此次剧本研讨会的主创团队构成,体现了舞台艺术创作领域的“传承”。上海爱乐乐团提交的选题《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由作曲家、《红旗颂》作者吕其明创作。“35岁写《红旗颂》,90岁写《白求恩在晋察冀》,这两部作品在我心目中是同样的分量,目的是共同的: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伟大的党。”90岁的吕其明亲临研讨会现场,听取专家意见。他介绍:“今年发生了疫情,看到白衣战士不顾自己的安危,冲上前线、奋力拼搏、无私奉献,这样一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动笔。”有专家表示,“《白求恩在晋察冀》在建党百年的契机,今年又发生这么大的抗击疫情,纪念白求恩有它的当代意义。期待这部作品能够正式公演,不仅让这部作品更多的人欣赏到,也可以让更多人学习吕老师的精神。”
传承还体现在剧本的合作中,京剧《换人间》(原名《北平无战事》)由剧作家罗怀臻与青年剧作家龚孝雄师生一同创作,数易其稿;沪剧《一号机密》由剧作家李莉与青年编剧章楚吟共同完成。上海昆剧团青年编剧俞霞婷担任昆剧《红色娘子军》编剧,剧团也邀请了计镇华、张静娴、蔡正仁、岳美缇四位艺术家担任艺术指导,为青年创作人才“保驾护航”。
据悉,各组专家的意见、主创团队的想法将被整理、归纳、提炼成书面文字提供给相关创作单位。本次研讨会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联、上海市作协主办,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承办。自2016年以来,上海已连续举办8次全市性剧本研讨,邀请全国著名专家就舞台精品进行集中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