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巴渝风 | 到万盛,体味“抗战煤都”的家国大爱

2020-11-28新闻9

原标题:巴渝风 | 到万盛,体味“抗战煤都”的家国大爱

雄风浩荡,热土绵延

八面山麓,乃我矿山

抗战煤都,彪炳青史

家国情怀,薪火相传

走进这座曾经的“抗战煤都”

——重庆万盛经开区

翻开它发展的近百年履历

一起体味那份家国大爱

……

南桐煤矿全景图

1938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接近华中重镇武汉,国民政府决定在重庆建立一套从钢铁到武器的战时工业体系。

钢铁是战时工业的基础,而钢铁工业的基础是铁矿石和煤炭。随着西昌和綦江铁矿的开发,重庆钢铁的矿石有了依托。煤炭,特别是优质炼焦煤则成为急需之物。

重庆周边,特别是南部的万盛一带,从清道光年间就有了开采煤炭、炼制炭花的历史。

乾隆年间在万盛场、青年场附近采煤图

1938年7月,“南桐煤矿筹备处”西迁重庆,1938年8月,筹备处迁到紧靠南桐井田的桃子凼(今万盛一带)。10月,国民政府投资100万元,征地1018公顷。一个现代化的抗战煤矿基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拉开了建设的序幕。

南桐煤矿开采委托书

筹备处以原河北井陉煤矿矿长侯德均为主任,张伯平为工程师,崔桐为副工程师兼洗炼厂厂长,设立了相应的工程技术和办事机构。这些早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留学欧美的学子,深知炼焦煤资源为钢铁工业的命脉所系,一开始就提出将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的设备调用南桐煤矿,得到政府批准。南桐煤矿从筹备起,就具有了现代工业的构想。

从王家坝到胡家嘴一带,地形复杂,道路崎岖,匪患严重,建厂条件很差。但是这里蕴藏了西南地区最优质的炼焦煤资源,尽快出煤,能就近解决重庆钢铁工业急需的原料。

根据侯德均主任“……意在先行小作,亟图早日出煤。故利用汉阳大冶各机械,尽可实施开采,克日观成……”的方针,筹备处开始收购改造小煤窑。从1939年5月起,相继收购了王家坝陈介清土井和减堂(即“赶塘”)霍书舫土井,经改造,当月就产出第一批原煤。1939年,共生产约5000吨原煤运往重庆。

南桐煤矿四分厂谷口河炼焦厂

工人用铁筛筛出大块煤矿以便洗练

土井原煤远远不能满足重庆钢铁工业的需要,筹备处人员不畏艰险,连续工作。1938年8月迁到桃子凼后,10-12月就征购土地,并相继开工了总厂、一分厂、二分厂和两个较大型矿井的建设……

南桐煤矿一分矿第二号矿井

1940年,原煤产量从上年的5千吨上升到5万吨,1941年,达9万吨,1942年,达12万吨的最高年产量,为推动重庆战时工业体系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当时中国(敌占区除外)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 。

南桐煤矿焦煤运输生产线

1940年3月1日,南桐筹备处正式改称“军政部兵工署、经济部资源委员会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南桐煤矿”,正式纳入国家抗战工业体系。

南桐煤矿矿徽

以侯德均、崔桐、张伯平等为代表的南桐煤矿首创者们,不顾日机轰炸,带着从大冶铁矿、汉阳兵工厂拆卸的近千吨设备,千里跋涉,溯三峡,抵重庆,又来到万盛,在这个偏远之地点燃了现代工业文明的第一缕星火。

运输中的煤车

放煤槽中堆积成山的煤炭

工人洗煤图

抗战期间,南桐煤矿与刘泗英、康心之等爱国企业家投资开办的东林煤矿,为国家贡献焦煤上百万吨,这些焦煤全部供应钢迁会(即重钢前身),作冶炼钢铁之用,保障了重庆钢铁和军工生产,为民族抗战大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万盛因此被誉为 “抗战煤都”。

如今的东林煤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国家工业重心东移。南桐煤矿步入相对缓慢发展的时期,从1946年—1949年年产量降至不足8万吨/年。由于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崔桐:保矿斗争 还国家财产于人民

随着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脚步临近,国民党政府甚至决定破坏这个较为先进的大西南工业基地。当时的土匪也窥视着矿山的公私财产。1949年11月,工人们自发成立了护矿组织,自制了大刀、长矛等武器,自动组织了巡逻和保护要害部门的岗哨。

在工人们自发护矿行动的感召下,矿领导层中的有识之士也深深感受到新时代来临的气息,认识到必须保存这一宝贵的国家财产,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作贡献。代矿长崔桐接受了工人护矿的要求。1949年11月23日,正式成立保矿委员会,由崔桐任主任委员。同日,国民党死硬分子的矿警队挟持无线电台仓惶逃跑(行至江津猫儿沱,被解放军缴获)。保矿委员会立即接管了全矿工作,成立了专职护矿队,队员88人,装备了大刀、长矛和少量枪械。展开了有组织的护矿斗争。在11月—12月14日这个政权真空时期,保矿委员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保卫了矿山。

由于护矿斗争的成熟发展,南桐煤矿终于平安渡过1949年这个黎明前的黑暗时期,于1949年12月14日,迎来了以孔勋为军代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接管。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矿山回到人民的怀抱。从此,南桐煤矿汇入中国建设大潮,解放后成立的南桐矿务局发展成为拥有2万职工,7对生产矿井,4个地面生产单位,年产240万吨能力的大型工业企业。

新中国成立后,万盛作为西南重要的能源基地,承担着为国家特别是重庆市经济社会建设提供能源保障的重任。

1955年1月,由贵州省桐梓县第十区的17个乡、四川省南川县第十区的1个镇6个乡、綦江县的青年乡、建设乡、金灵乡(包括南桐、东林等煤矿区),建立重庆市市辖区重庆市南桐矿区,区政府驻地在万盛。

1993年2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南桐矿区更名为重庆市万盛区。4月8日,重庆市万盛区正式成立。201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万盛的发展过程中,侯德均、崔桐等南桐煤矿建设先驱的引领下,万盛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爱国奉献、廉洁无私的先进代表人物,如:八年建功汤家沟的王茂贵、青春热血献煤海的杨如林、全国优秀农民工冯寨平等等。其中,王茂贵带领大家修建万盛汤家沟水库时的廉洁故事,最为万盛老百姓们所熟知。

王茂贵:廉洁奉公 建造“生命工程”

1993年8月8日汤家沟水库正式破土动工,时任万盛区政协副主席的王茂贵任水库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全面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

万盛区委区政府为了鼓励他们多争取资金,准许给予1%的奖励,算起来这个数字不小。王茂贵认为,区财政紧张,多争取一点资金是自己的责任,决不能分吃唐僧肉。他婉言谢绝了这些奖励。

王茂贵说:“我们建设的是万盛的生命工程,只能谈奉献,不能有其他任何想法,更不能成为罪人。”

他围绕着保证质量、廉洁奉公两个中心,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环环相扣,不是挂在墙上的装饰品,而是工作人员的行动准则。

在水库建设期间,王茂贵为了节约资金,自己坚持在恶劣的环境中办公居住,想方设法解决工程施工中的种种难题……他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为汤家沟水库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整个工程完工,市审计局同志审查完账目后,感叹地说:“这是一个廉洁工程,指挥部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都是真实的,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2001年11月,汤家沟工程指挥部解散。王茂贵将所有办公用品,包括专门给他配备的一部手机,全部交清后,一身轻松的离开了汤家沟水库。

正因为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家国大爱……万盛从偏僻一隅成为一座不断发展壮大的工矿城市。

南桐矿务局机关招待所

方便职工就医的南桐总医院门诊大楼

南桐矿业公司电厂

如今的万盛,通过转型发展,已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是重庆煤电化工基地、中国西南地区玻璃新型材料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和羽毛球之乡。

但“抗战煤都”那一份尘封往事中所蕴藏的家国大爱,即便穿越数十年的时光,仍然有令人感动至极的力量。

万盛城市宣传片

万盛经开区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万盛经开区黑山镇鱼子村“鱼子水园”风景如画,充满诗情画意。

作者:徐 杨 陈正勇 肖紫依

责编:徐 杨

编辑:梁枥月

校对:张洪瑶 罗泽旭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国民党#万盛#家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