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统治者分化和瓦解少数民族政权,西晋时期北方天气寒冷,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逐步南下。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杂居,促进了民族融合。但统治者的政策使民族矛盾加剧,内迁民族被迫起兵反晋。
恐怕以后的历史教材会这么写吧,我认为五胡乱华改为少数民族南下,确实有一定的依据。刘渊的匈奴休屠部在西汉武帝时候就内迁了,族里还出过金日磾(汉朝大臣)。刘渊长期在西晋做人质,本质是依附西晋内迁的匈奴部落。刘渊起兵后号称刘邦的后裔,打出为蜀汉复国的旗号。
苻坚的氐族就是西晋登记在册的子民,严格来说他们和汉族人一样,都是西晋的百姓。并且五胡中很多都推行汉化,鲜卑慕容部汉化的太严重,被拓拔部开除鲜卑籍,苻坚汉化太严重,是前秦灭亡的原因之一。北魏因为汉化统一了北方,而他们无不视自己为华夏正统,整天想着天下未平,统一江南。
但民族融合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过程,五胡乱华初期北方汉族人口约1200万,冉闵灭后赵时,汉人只剩下400万左右。北方沦陷为少数民族的牧场,牧场里是几百万汉人,学名两脚羊。当兵的饿急了,他们会被充当军粮。不愿意做两脚羊的汉人收拾金银细软、老婆孩子往南方跑,美其名曰衣冠南渡。
而历史教科书中,只强调了少数民族南下内迁,甚至是被中原统治者逼迫,却忽略了内迁过程中汉人的伤亡,用“少数民族南侵”或许更加合适。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五胡乱华”改为少数民族南下,实际上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有一天,卫青、霍去病不再是民族英雄,变成阻挡少数民族南下。岳飞“民族英雄”也不能用了,因为他“阻止民族融合”。
只要涉及到历史上和少数民族冲突的,就不能提了,这是忽视历史的行径,与韩国的起源论本质上是一样的。当所有人都不提了,后代们就会认为那就是真的,这才是最可怕的。不同民族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但前提是请不要篡改历史,往往改动历史的人,他们瞄准的不是过去,而是对当下有所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