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有温度的医生”王巧民:身心同治,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

2020-11-28新闻18

从解决一个个患者的消化问题到关注一群人的消化身心健康;从援驻松潘的医疗队长到千余人IBD病友会的大家长,你从未停下奔走的脚步,只为患者的利益和健康。有担当、有温度,将心比心,这是你的座右铭,更是你用行动为医者代言。致敬!人文情怀奖获得者——王巧民

王巧民,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学术主任,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医师协会消化病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江淮名医”,全国第二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获者。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5项。

勇攀高峰,做消化王国里的领舞者

提起王巧民,很多患者和同事毫不吝啬对她的溢美之词:“白衣天使”“技术好”“温柔善良”“认真负责”……她从事消化专科30余年,完成胃镜、肠镜万例以上,其中大量为危重、疑难、复杂病变患者,挽救了一个个生命,拯救了一个个家庭。

2007年12月,王巧民凭借娴熟精湛的胃镜技术为一名两岁的小女孩成功取出误吞入胃内的5厘米长的金属指甲钳,避免了开腹手术。

2006年6月,她和治疗组同仁为一名辗转各地,被误诊为“腹膜转移性肿瘤”“胃癌”的患者确诊为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这是一种当时较为罕见的疾病,确诊后,患者服用了20天强的松即痊愈,让一个长时间被疾病阴霾笼罩的家庭重新迎来久违的灿烂阳光。

30年来,王巧民紧跟消化专业发展趋势,在国内较早、省内率先开展并积极推广大肠镜单人操作技术,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国内较早、省内率先开展胃肠功能和动力疾病研究与诊治,获得安徽省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在安徽省率先积极倡导开展一系列消化心身疾病诊治实践与研究,许多项目开展均为全省第一,实效与成果显著。

心身同治,让医学人文融于临床实践

王巧民在炎症性肠病(IBD)、消化心身疾病等诊治方面积极倡导践行医学人文和心身同治的理念。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极其疑难、复杂、诊治困难需要终生治疗的疾病,又称“绿色癌症”。曾有一位患者小陈,被疾病折磨数年,辗转多家医院仍未能确诊和有效治疗,消极沮丧。经过王巧民诊疗团队全面系列检查、会诊讨论,确诊为克罗恩病。小陈又陷入深深的精神痛苦,失望甚至绝望。王巧民反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精心为小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让小陈重拾治疗信心。目前,小陈病情稳定,回归正常生活与工作,她也成为IBD团队的一名志愿者,帮助更多患者。

王巧民长期组织开展IBD患者教育管理随访科普活动,近几年组织有影响力和实效的公益患教活动10余次,获益患者达1000余人次以上。组织建立800余人的医患志愿者微信服务平台:IBD之家、青少年IBD群等,网上答疑累计5000余条以上。王巧民还是全国爱在延长炎症性肠病基金会(CCCF)公益IBD医师,多次参加各种形式的公益慈善捐助活动。

在王巧民的大力倡导和积极努力下,2017年,IBD被纳入安徽省新农合重大疾病单病种付费项目,患者可报销70%的治疗费用。这样的医保政策,目前在全国仅有安徽实施,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2018年,王巧民作为合肥医保门诊特病鉴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让炎症性肠病纳入安徽省合肥市门诊特病范围并享受最大报销比例。

仁爱之心,无疆大爱洒向更多地区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安徽全力对口支援四川松潘县重建。那时,王巧民虽已到知天命之年,但仍主动报名参加了安徽省卫生厅(现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第二批医疗队,担任队长并兼任松潘县医院副院长。她是安徽支援松潘医疗队伍中最年长、职称和资历最高的医务援建者,也是当时四川松潘县医疗卫生系统年龄最大的人。

王巧民克服家庭、高原寒冷缺氧、当地医疗条件极其简陋等困难,带领全体队员开展了大量医疗、护理、人才培训、管理等方面工作。

王巧民在松潘县救治当地患者 图片由本人提供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向王巧民赠送汶川5.12重建纪念章 图片由本人提供

她在3个月救治了大量危急重症和复杂疑难藏、羌、回、汉族患者,创造了许多松潘县医院乃至阿坝州医疗系统的“第一次”:第一次开展胃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第一次采用大剂量生长抑素治疗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第一次主持编写覆盖9个临床专业的诊疗规范和医院管理丛书,成为四川阿坝州首部医院管理丛书,受到医院、省卫生厅和省援建办临时党委的通报表彰,获得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阿坝州政府“对口支援优秀工作者”称号。(中国科大附一院消化内科、党委宣传与统战部 /文 黄歆/图)

#汶川地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