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年时间,他帮1750名流浪者找到亲人,央视总台发来感谢信
近日
湖南省公安厅政治部宣传处收到一封感谢信
感谢王曙同志对寻人公益事业做出的贡献
这封信来自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那么问题来了
他究竟做了什么?
且看事情原委
▼
缘起 | 一次出警,让他开始帮助流浪人员寻亲
51岁民警王曙的电脑里,存放着1750张不同的人像照片,这1750张照片是来自全国各地的1750名流浪人员,有的人已经在外流浪了55年。在王曙的帮助下,这1750名流浪人员最终都回到了亲人的怀抱。
王曙是长沙县公安局星沙派出所的教导员,还是一名参与公益寻人的志愿者。王曙参与公益寻人,缘于一次处警经历。2年前,王曙接到报警求助,将一名有精神疾病的流浪人员送到长沙县救助站时,该流浪人员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身份信息,工作人员通过民政救助平台查询也无此人信息,寻亲受阻。王曙根据流浪人员的口音和相貌,通过公安大数据平台进行大量人像比对,最终帮助流浪人员顺利回到家乡。
此后,长沙县救助站收到类似流浪人员,没有办法帮他们找到亲人时,都向王曙求助,于是王曙便与县救助站合作开展寻亲工作。
“这些人提供的有效信息有限,有的名字在系统一查有成百上千个,有的连名字都不知道,在茫茫人海中帮他们寻亲谈何容易?”在不断帮助走失人员找到家人的过程中,王曙潜心钻研人像比对技巧,摸索出一套高效、快捷的“识人”方法。
有一次有一个流浪人员,她能提供的有效信息只有她父亲的名字和照片。王曙将她父亲的名字输入大数据平台查询,发现全国有450多个这样的人,于是他一个一个认真比对照片,直到倒数第二个才比对出来。“经常会在电脑面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确实是很累的。”王曙说,“但每次看到流浪人员无助又带着渴望的眼神,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社会责任所在。”
去年11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等着我》栏目给他发了邀请函,邀请他作为《等着我》栏目的公益寻人伙伴。去年12月,王曙从央视主持人手中接过CCTV《等着我》公益寻人栏目组王曙工作室的牌匾,成为了全国4位拥有自己名字命名工作室的寻人志愿者之一。
感动 | 人像比对,他帮助失散21年的母子团圆
福建莆田的曾煌华,幼时父亲犯事被关在监狱里,母亲为了养活他常年在外打工,把他交给姥姥姥爷照看。
但在曾煌华8岁那年,他被邻居拐卖到一个陌生的小岛,他想尽一切办法逃离小岛找妈妈,每次都被抓回来。终于有一次,他趁养父养母不注意,溜进岛上的班车逃离“苦海”。
于是从13岁开始,曾煌华开始一个人生活,他去过上海、山西、湖南等10多个地方,做过服务员、厨师,还跑过摩的维持温饱。而在他心里有着一个心愿,那就是找到自己的母亲。
17岁那年,曾煌华独自回到记忆中的贵州老家,但一切变化太大,第一次寻母失败。
曾煌华没有灰心,边生活边坚持寻母。去年,看到央视《等着我》公益寻人节目后,他向栏目组申请求助。栏目组将曾煌华的寻亲信息发布在全国救助寻亲网和多个寻亲群内,王曙在群里看到曾煌华的寻亲消息后主动伸援手,开展人像比对分析。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曙发现一名疑似对象与曾煌华的容貌高度吻合,后经过DNA鉴定,曾煌华终于找到失散21年的母亲,母子俩在央视《等着我》节目现场深情相拥,王曙也眼角泛泪,感动不已。
▲王曙(左一)受邀参加央视《等着我》公益寻人节目现场录制
信念 | 谁能为我一眼望穿迷雾,亲人你好吗
“王教官,这个人名字不确定,只说是捞刀河的,麻烦您帮忙比对一下!”“这个人带有邵阳口音,麻烦王教官比对一下。”这天上午,王曙的手机又收到两条求助信息,分别是宁乡市救助站和涟源市救助站发过来的信息。王曙的手机里有5个公益寻人的微信群,其中一个是湖南群,湖南各市州救助站碰到找不到家人的流浪人员时,都喜欢向他求助。
在王曙的比对下,当天下午,他就顺利帮宁乡及涟源救助站工作人员确定了两位流浪人员的身份。
两年来,王曙充分利用公安大数据平台开展人像比对,为全国各地民政救助站开展流浪人员寻亲工作,目前已帮助全国1750名流浪人员找到家人,并通过民政救助部门送他们回家与亲人团聚。
在王曙的办公室里,有几面来自广东、上海、安徽的锦旗,那都是流浪人员特地寄过来的。其中安徽那位流浪人员,今年已经80岁,在外流浪55年了。那也是王曙帮助过的在外流浪最久的人。
由于王曙的警务工作本来就比较繁忙,大部分时间他只能在下班后或周末的时间来帮忙寻亲。“很多时候一坐就熬到凌晨,”王曙说,“但看到他们久别重逢、梦想成真,我的心里也暖暖的,这就够了。”
王曙说,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团圆画面,都会给他动力,让他在公益寻亲路上继续走下去。他还和同样是民警的几位公益寻人伙伴商量好了,即使退休以后,也会组团去各地救助站,帮忙寻亲。
审核:宋朝蓉
校对:禹亚钢
编辑:廖镇霞
来源:长沙警事、长沙晚报、星沙微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