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徐丹青 通讯员 岳书杰 曹亚琼 郭方强 淄博报道
2月21日,淄博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北京绿能芯创碳化硅芯片项目参加了高新区分会场的开工仪式。
“淄博懂我。”11月17日,北京绿能芯创首席执行官廖奇泊说。
为了这个“懂”字,廖奇泊从20余个备选城市中选择了淄博,前后仅用20天就达成了合作协议。为了这个“懂”字,淄博高新区认真学习了有关半导体的专业知识,让廖奇泊刮目相看。
绿能芯创碳化硅芯片项目由北京绿能芯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20亿元,是世界第三条、国内第一条达到量产规模的碳化硅芯片产线。2019年10月,经扬州台胞企业协会介绍,北京绿能芯创首席执行官廖奇泊一行来淄博洽谈对接碳化硅项目,“第一次与淄博高新区接触的时候,他们对我们的半导体产业并不熟悉;当我们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淄博高新区的相关工作人员已经全面了解了我们的产品和上下游产业情况。”就是在这一次的接触中,让廖奇泊感觉到“淄博懂我”。
然而,淄博高新区的努力并不仅限于此。碳化硅芯片生产线科技含量高,工艺复杂,对环境特别是厂房震动标准要求非常高,是普通建筑的四倍,造价达到一万元/平方米。在与其他城市对接的时候,他们往往建议廖奇泊使用已经建好的标准厂房。“不管在哪里落地,我的要求都不会降低。对于当地来说,这是一个省时省力的解决方案,但这远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廖奇泊说。
这种情况并没有在淄博高新区出现,淄博高新区立即联系聘请上海微震测试专业机构,第一时间出具了完整的测试报告,完全符合建设标准。“淄博高新区的这一举动打动了我,他们真的懂产业、懂产品,坚定了我要在这里立足发展的决心。”廖奇泊说。在后续的厂房建设中,为了满足严苛的震动要求,淄博高新区协调在全市创新使用华夫板建设厂房,解决了半导体量产后的微振、洁净度问题,确保了后续产品优良率。
爱学习、懂专业,淄博高新区党员干部的作风让廖奇泊放心大胆地在这片热土上开创事业,也让廖奇泊放心大胆地发挥平台作用,将自己的朋友、客户介绍到淄博高新区。通过绿能芯创这个平台,淄博高新区与至纯科技、梅威斯电源、雨杉资本签订合作协议,与龙腾半导体、西安赛博、航晶科技达成合作意向,逐步形成纵向产业链、横向生态圈的创新群聚效应。
“招商干部既要是专家,又要当杂家。”一名从事招商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往往一天要接待五六拨客商,这些客商不可能来自同一个领域,这就需要他们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并且做到切换自如。
干招商要成为多面手,做园区管理也是如此。园区实行“管委会+运营公司+产业基金+N服务”的创新管理体制。这种新的园区管理服务模对式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基金,有了基金才能对项目更有吸引力,而这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电子信息产业园工作人员说。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从基金的出资比例到它的运作模式,每一个细节都逐步吃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吸引基金、更好地为项目服务。”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是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但要想达到专业百分之百匹配也非常困难。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来自财政局、经发局、城投公司等多个部门,在之前的岗位上,这些人都是佼佼者,但面对新的岗位和新的工作,他们还有很多课需要补。“对招商引资、项目服务、法律法规等方面,我们有很多不专业的地方。”新材料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说,为了强化人员素质培养,他们每周都专门进行业务学习,“新材料是淄博高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我们必须保持求知若渴的学习状态,才能真正管理好园区、服务好企业。”
学无止境,学习方能永葆活力。这是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新产业、新经济层出不穷,所以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产业的学习状态,让更多的“廖奇泊”在淄博高新区找到知己,让更多的项目在淄博高新区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