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救援中心,嘉陵江孝滩水域,有两船发生碰撞,请你立即做好应急准备!”
“救援中心收到,立即出动智能救生器、无人机,随后出动救援船艇!”
江面的“事故船只”上,升腾起冲天的火光,随后是巨大爆炸声。随着紧促的报警和镇定的指挥,无人机、救援船舶、救生器等迅速出动,利落地化解了“危机”。
11月27日上午,一场激烈的“大片”在嘉陵江化龙桥水域上演,这是由市交通局主办,市港航海事事务中心承办的2020年重庆市水上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包括人命救助、失控船舶拦截拖带、溢油处置、潜水打捞等六个项目,20多艘先进救援船舶,100多名专业水上救援人员联动,无人机、遥控救生器、多波束水下扫测系统等一系列新型救援装备亮相。
这是重庆今年规模最大的一次水上应急救援演习,也是对地方水上应急体系建设成果的“大考”。
水上救援惊心动魄 岸上观众自发鼓掌
上午10点,嘉陵江孝滩水域,“交运09”在红岩村大桥上水域掉头下行,“祥龙808”在嘉华大桥上水域上行,两船在华龙桥基地下水域模拟发生碰撞,“事故”造成多名人员落水,船上集装箱香蕉水桶也沉入江中。两船“碰撞”后发生爆炸,顿时浓烟滚滚,火焰蹿起数米高。船上的“乘客”惊慌失措,到处跑动。
两艘“事故船”向港航事务中心应急值班室报警,随即展开自救。船员立即使用身边灭火器灭弧,并指导乘客穿戴救生衣、安抚情绪。
港航事务中心接警后,一边通知水上执法大队实行交通管制,一边通知救援中心出动救援船艇开展人命救助。救援中心先出动无人机搭载救生浮板、智能救生器赶往现场,救人要紧!
两艘冲锋舟又迅速赶往现场,救助起没有救生器材的人员,并将救生器和救生浮板上的落水者接上岸。水上公安赶到“事故船只”疏散遇险乘客,港航部门派出救援人员支援其开展堵漏作业,嘉陵江航道处所属的船只进行化危品桶拦截,同时渝中区生态环境局前往事故发生水域开展水质应急监测,收集事故水域水质变化情况。
同时进行的还有船舶消防,参与船舶消防的是渝救援“113”、消防指挥艇、综合型消防战船,强劲的“水龙”朝燃烧的船只奔腾而去,狰狞的火焰很快偃旗息鼓。接着是失控船舶拦截拖带、溢油处置和潜水打捞,将整个事故现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重庆是“六区一线”水上安全监管重点水域,山区河流众多、通航环境复杂洪水威胁长期存在,环境安全风险较大。这次开展的水上交通应急救援综合演练,设置了预案启动及响应、人命救助、拦截危化品桶、船舶消防、溢油处置、潜水打捞等演练科目,锻炼应急队伍、磨合应急联动机制,全面提升水上应急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守护水域生态环境,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滨江路上聚集了附近的众多居民,他们看到江面的“动静”后赶来观看,得知是演习后,自发鼓掌,对救援人员给与鼓励和感谢。“太精彩了!没想到现在咱们的水上救援力量这么强大,万一遇到危险也不害怕了!”65岁的市民陈江全说。
我市形成国内领先水上救援体系
此次大型水上应急救援演练,由市地方水上应急救援中心、市公路事务中心车渡站、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市公安局水警总队、市消防救援总队水上支队、市客轮有限公司、重庆长航救助打捞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单位联动,出动各类船艇23艘、无人机2架。全市港航海事系统、社会救援组织等10支救援队伍100多名救援人员参与。
“多单位合作,磨合应急联动机制,起到锻炼应急救援实战能力,展现救援技能,推动重庆‘十四五’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目的。下一步还准备继续提升科技装备,通过无人化、智能化,加强水上救援能力。”重庆市港航海事事务中心副主任陈晓翔介绍。
2012年开始,重庆市地方水上应急体系的规划和建设正式启动。经过近十年建设和实战磨炼,重庆水上应急救援体系已成为一支专业化水上救援力量。
今年8月19日,位于渝中区储奇门某公寓有群众被上涨的洪水围困,急需疏散救援。重庆港航水上交通应急救援中心接警后立即派出两艘冲锋舟赶往支援,救援队兵分两路经过2小时奋战,成功转移疏散被困群众200多人。
2018年10月28日,在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中, “渝救援111”轮赶赴现场,利用船舶视频运行调度系统,回传现场实时画面,协同作战,担负起交通联动现场指挥和后勤保障重任。
目前,重庆市地方水上“1+6+8+N”的应急体系基本建成,主城、彭水、合川基地已相继投用,涪陵、巫山、云阳等基地稳步推进,北碚、江津等8站和全市119个人命救助点基本形成。自地方水上应急体系开建以来,已成功应对72次洪峰,处置758次险情,救助涉险船舶203艘次,开展溢油处置45次,救助涉险人员1548人次,挽回经济损失4.5亿元,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充分发挥了应急救援的“最后一道防线”作用,确保了重庆地方水上交通安全总体平稳。
一批先进水上救援设备亮相
重庆水上应急救援先后配备了一批高科技智能化救援设备。万州“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后,从国外引进的多波束扫测设备,能够在深度水域快速准确定位水下沉船沉物。扫测半径达深度6倍,精度为分米级,实时显示水底地貌,精确测定沉船、沉物位置、深度等功能,弥补了地方水上搜救智能化的空白。
配备的智能化无人机,可以利用空中优势对复杂水域开展救生器材投递、缆绳牵引、小型火灾处置和救援现场画面实时回传等。
而兼具灵活性与轻便性的智能遥控救生器被称为“水上搜救利器”,能在第一时间到达事发水域实施救援。小小的救生器融入了最新的水上机器人救生技术、GPS和北斗双定位技术,空载速度可达到每秒6米。在实现快速救生与精准救生的同时,还具备双面救生与自动返航等功能,能够在高效救援的同时从容应对复杂和恶劣的救援环境。救生圈不一定能准确落在落水者身边,而这样的智能救生器相当于一个“遥控救生圈”,在岸上就能够灵活操控前、后、左、右,让这个可承载120公斤的大家伙可以“跑”到落水者身旁,轻松将其拖上岸。遥控救生器前部还附有微型对讲机,落水者可以与岸上的救援人员对话。
投放的另一水上救生装备为水域救援漂浮板,用于水上、冰面、山间峡谷等水域的救援,救援人员或被救者可以趴在漂浮板上,保证身体安全露出水面。救援漂浮板也可以和水上摩托艇等机动器材配合使用,通过牵引漂浮板救起更多落水人员。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纪文伶 摄影 邹飞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