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戏曲故事情节发展的慢节奏不合时宜

2020-11-27新闻2

可能有这方面的因素。戏曲故事大多为历史故事,当然也有改编的现代故事,但是大多数故事情节发展慢,演员唱的时候咿咿呀呀,无形中拖长了故事情节,让很多适应快节奏的年轻人不适应,只能转投其他的外来文化。比如流行歌、街舞、嘻哈文化,如果互联网游戏也算一种文化形式,那么在这个时代,很多年轻人对于互联网文化的热衷是前所未有的,也是空前壮观的。

互联网的普及让很多人适应了互联网文化,会分享,会花钱,会快节奏生活,而戏曲对于这些文化的入侵只能保持缄默,或无可奈何。那么,戏曲艺术能不能发展年轻人并让庞大的年轻人群体成为忠实粉丝?根本不能,别说发展年轻人,就是发展老年人也是不得力的。按理说,戏曲艺术程式化的表演形式,缓慢的故事节奏以及提供的借鉴意义适合老年人的思维特点,但戏曲艺术表演需要一定的基本功,不是每个老年人都能唱戏的,也不是每个老年人都有时间欣赏戏曲艺术的。很多老年人也被快节奏的生活感染了,大多数时候不得不去紧跟节奏。很多老年人已经把养老钱给了儿子或女儿,和他们一起捆绑在楼市上,还要给孩子做饭,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哪有时间欣赏戏曲艺术?即便有一点时间也会干点对自家生活有用的事,而不去欣赏什么情节冗长戏曲艺术。也就是说,戏曲艺术的普及除了城市里的大戏院就是公园里的戏曲爱好者们扎堆的地方了,而这些人大多属于极少数人,也形成了让人不敢轻易接近的群体。

而互联网文化催生的各种艺术形式就很亲民,很接地气,不像戏曲艺术那样以高难度的表演容易形成天然的接受壁垒,尤其是互联网文化快节奏的形式,更适合年轻人的特点,也适合一部分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快节奏特点。其实,城市化进程让很多人进城买了楼房,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也就不自觉地加快了生活、工作、学习的节奏,而这种快节奏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快节奏,而是捆绑了一家人的快节奏。于是,戏曲艺术的慢节奏变得不合时宜起来,也就被社会所抛弃了。但这并非是一种文化现象,说到底还是一个经济现象。

资本没有注入戏曲艺术,只是靠一些人提倡并不行。大资本注入以后,戏曲才会大发展,说白了就是没钱发展。为什么没钱发展?因为戏曲艺术不怎么赚钱。为什么不怎么赚钱?因为没有全民普及。如果戏曲艺术真的进了课堂,让小学生开始学戏曲,那么相信戏曲艺术应该得到大的发展。但从现在教育的发展来看,这种强推并不可行。于是,戏曲艺术处于很尴尬的境地,故事情节慢节奏、唱的形式慢节奏、发展也是慢节奏,也就成了小众艺术。曾经红遍神州大地的艺术形式现在竟然成了被人冷落的艺术形式,是不是能引起有些人的深思?

从当前来看,似乎不能。因为还是没有大资本投入,毕竟资本都是短视的,投入以后不能立刻赚钱,谁还投入?戏曲艺术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资本长期投入,而这些似乎都没有落到实处,也就难怪戏曲艺术慢慢发展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