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和你熟知的版本差别很大

2020-11-27新闻5

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号称是三国时代最著名的一场战争。

然而,我们对于赤壁之战的了解,一般仅限于《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比如诸葛亮借东风、庞统献连环计、火烧赤壁、苦肉计、蒋干盗书、草船借箭,等等.......

不可否认,罗贯中把这些故事讲的的确非常精彩。但是,故事毕竟是故事,和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总有些不符之处。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到底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小编就按照史书中的记载,对“赤壁之战”的真相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剖析。

图 | 赤壁之战一、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输?

一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肯定会直截了当的回答:当然是因为他中了周瑜和诸葛亮的“火攻”之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火烧赤壁”。

没错,火烧赤壁的确发生过。但是,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落败的原因并不仅仅是遭到了火攻。或者说,火攻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并不是根本原因。

按照史书记载,曹操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北方士兵水土不服,因此在军队中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瘟疫。

图 | 赤壁之战路线图

这一点并非妄言,而是在史书中有非常多的证据。例如,在《三国志.周瑜传》中就有记载: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

意思是说,曹军顺江流直下,和周瑜统帅的孙刘联军相遇于赤壁,两军还没交战,此时曹军中已经染上了瘟疫。连战争获胜一方的传记中也承认了这场瘟疫的存在,说明此事并非虚假。

另外,史书里也记载了这场瘟疫的严重程度,《吴主传》中说:(曹军)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由此可见,曹军中有大半士卒是因为瘟疫而丧命,而不是被火烧死的。在瘟疫横行之下,曹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才是导致赤壁战败的首要因素。

图 | 赤壁地理位置

那么,曹军当时到底得的是什么瘟疫呢?

我们知道,赤壁位于江汉平原一带,根据考证,长江一带流行一种名叫血吸虫病的传染病。而赤壁之战发生于冬季的十二月左右,正好是血吸虫病的高发期。

从北方而来的曹军,很有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的原因,大面积的感染了血吸虫病,丧失了战斗力,因此才输掉了这场至关重要的战争。二、到底是火烧赤壁,还是火烧乌林。

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点是哪里?

很多人肯定会说:这不是废话吗?赤壁之战,当然是发生在赤壁啊。

没错,按照我们一贯的认知,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点当然是在赤壁,也就是今天湖北省赤壁市(原蒲圻县),位于长江的南岸。

但是,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其实发生了两场战争。第一场战争的交火地点是在赤壁,这点没错。而第二场,也就是著名的火烧曹军战船一战,其实是发生在长江北岸的乌林镇(今湖北洪湖)。

图 | 赤壁之战第一阶段

关于第一场战争的具体经过,《周瑜传》是这样记载的:(双方)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这段意思是说:曹操从江陵顺江流直下,和孙刘联军相遇在赤壁。两军在江面之上相遇,不可避免的爆发了第一场遭遇战。

由于曹军当时已经感染了瘟疫,战斗力下降,所以曹军败退,停靠在了长江以北的乌林镇。而孙刘联军则停靠在了长江以南的赤壁一带。

就这样,两军以长江为界线展开了对峙。紧接着才有了第二阶段的战争,也就是孙刘联军使出了火攻之策,由黄盖诈降,将火船冲入了驻扎在乌林的曹军舰队,最终大火蔓延,这才有了曹操的全面溃败。

图 | 赤壁之战第二阶段

所以,赤壁仅仅是双方第一场遭遇战的发生地点。而后来火烧的是江北的乌林,并不是江南的赤壁。因此,“火烧赤壁”一说并不完全准确,而应该是“火烧乌林”。

这一点,在《三国志》里中还有非常多的佐证。例如《程普传》中说:(程普)与周瑜为左右都督,破曹公于乌林。

还有《吕蒙传》中也说: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

这些都可以证明,乌林才是真正的“火攻曹军”的发生地点。三、“火攻”的计策是谁提出来的?

在《三国演义》里,有一个很经典的剧情:

诸葛亮和周瑜商量破曹之计时,两个人各自把计策写在了手上,最终摊开手掌,发现两人手上都是写的“火攻”二字。

后来,诸葛亮还曾专门写过一句话,叫做: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相信很多人对这段剧情都有很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们自然而然的认为,“火攻”的计策就是诸葛亮和周瑜想出来的。

这样的话,的确神化了瑜、亮二人。但是,这却对另外一个人有些冤枉,他就是黄盖。

因为,在真实的赤壁之战中,提出“火攻”建议的,不是瑜亮,而是黄盖。

有人可能会问:有没有搞错?黄盖不是一个武将吗?充其量是个配角,怎么可能会想出这么高深的计谋呢?

我要说,这一点也没搞错。黄盖虽然是个武将,但的的确确是他提出了火攻之计。这在《三国志》中也有很明确的记载。

例如《黄盖传》中曾记: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

所谓“建策”,就是提出计策的意思。

另外,《周瑜传》中也有佐证: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可见,黄盖才是真正的“火烧曹军”的发明者,而且他不仅发明,还亲自付诸了实践。他诈降曹操,并在船中散满了火油和薪草,点燃了曹军驻扎在乌林的大本营。

所以,火烧曹军之功,应该算在黄盖头上。

火烧曹军四、 诸葛亮当时在哪里?

那么有人会问,既然火攻之计是黄盖提出来的,那诸葛亮当时在干嘛?他是否也参加了赤壁之战呢?

首先要说的是,当时诸葛亮的确也在前线军营之中。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孙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这段意思是说:赤壁之战前夕,刘备屯兵于夏口,派诸葛亮出使东吴面见孙权,讨论联合抗曹之事。当时孙权在柴桑(江西九江),听到诸葛亮的游说之后很高兴,所以派周瑜等人率军前去和刘备汇合,一同抗曹。

所以,诸葛亮随着周瑜一同来到了赤壁前线,当时也在军中,这点是没有问题的。

可问题是,诸葛亮到底为赤壁之战做出了多少贡献?

首先,“火攻”之计不是他提出来的,而是黄盖,这点刚才我们已经说了。

其次,“草船借箭”根本是一件子虚乌有的故事,历史上压根没有发生过,史书中更没有记载。

第三,“借东风”一事也完全不可能。史书记载:当时江面上的确是“时风盛猛”,也就是风很大。但这绝对不可能是诸葛亮用法术借来的,历史上的诸葛亮就是一个普通人,根本不会呼风唤雨。

图 | 诸葛亮施法借东风

最后,赤壁之战结束时,周瑜也并没有打算杀死诸葛亮,当然诸葛亮也根本没有逃跑。事实上,赤壁之战结束后,孙刘联军的第一要务是追击曹操,并且抢占南郡,根本没时间起内讧。周瑜压根没这个心思,也更没有这个权力。

鲁迅先生曾说:“诸葛亮智而近妖”。意思是罗贯中把诸葛亮描写的太神乎其神了,不仅能未卜先知,而且还能呼风唤雨,占卜星相,完全有点像个妖魔。

细细一想,这句话的确有些道理。因为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就是个普通的文臣,并没那么大的本事。

图 | 诸葛亮智而近妖五、不要小瞧刘备的作用

在小说里,赤壁这一段的戏份完全被周瑜和诸葛亮两人抢了,好像跟刘备完全没什么关系。刘备就像一个看客,高卧后方,目睹了整个战争的发生。

但其实,在真实的赤壁之战中,刘备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按照孙刘联军投入的兵力来计算,东吴一方派出了三万人,而刘备则集合了关羽和刘琦属下的约两万兵力,总共大约五万。五万之中,刘备占了两成,比例并不低。

其次,《三国志.先主传》中说:(孙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

这说明,赤壁之战时,刘备带领着关、张二人亲临战斗一线,并没有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躲在后方当一个旁观者。

图 | 刘备

最后,在曹操溃败时,刘备还亲自率军进行追击,一直追到华容道上。所以,曹操在华容道并没有遭遇到关羽的拦截,而是一直在逃避身后紧追不舍的刘备。

这一点在《山阳公载记》中也有记载: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按这段史料的描写,参与烧船的是刘备,在华容道上追击曹操的也是刘备,他的作用的确不容小觑。

总结: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归纳总结一下整个“赤壁之战”的真相:

1.曹军中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很有可能是血吸虫病,直接导致了曹军战斗力的下降;

2.赤壁之战中发生了两场战役,第一场是双方在长江的赤壁一带遭遇,曹军由于瘟疫而兵败,退兵驻扎在江北乌林。第二场则是黄盖献诈降计,火烧乌林成功;

3.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亲临一线,亲自上阵,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反,诸葛亮的作用反而被罗贯中无限夸大了;

4.还要补充的是,除了借东风、草船借箭等剧情是虚构以外,庞统献连环计、蒋干盗书等剧情其实也都是小说虚构的,史书中并没有记载。

图 | 赤壁之战

当然,说以上这些,并不是在否定罗贯中《三国演义》的精彩之处。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描写的确经典绝伦,引人入胜,让中国人爱上了三国,爱上了那段烽烟四起的历史。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我们不能因为小说中描写的精彩,就忽略了历史的事实。还原一个真实的“赤壁之战”,也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三国,品味三国。你觉得呢?

(文中地图原创绘制,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违权必删。)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