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可以让一个城市更加美好、更有温度。11月的泰城,天空蔚蓝、层林尽染,行走在泰城的大街小巷,到处是整洁通畅的街道、焕然一新的居住环境、文明有礼的市民……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总抓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城市“颜值”显著提升,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创建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打通城市建设“难点”“痛点”,为便民利民美好新生活加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着力解决好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难点”“痛点”,不断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打通断头瓶颈路,有效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同时,我市还增加了多处休闲公园、智慧公厕等公共设施,积极创造宜业、宜居、宜游的良好环境,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8 年底,博阳路改造提升完成;2019 年底,环山路东延、学院路等 4 条道路全线通车;2020 年 5 月 1 日,擂鼓石大街中段改造工程贯通……对于旅游城市来说,交通发展状况的好坏、停车方便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形象和游客、居民的获得感及幸福指数。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泰城道路建设作为城市重点工程,高点定位、统筹谋划,全力解决断头路、停车难等问题,补齐城市短板弱项。“现在上班特别顺,用时比原来少了近20分钟。”32岁的张力家住科大社区,擂鼓石大街中段的贯通对他来说,“省时”是最大的变化。张力说:“原来需要走环山路,不仅路程远,还容易堵车,现在出家门一路向西,宽阔顺畅,每天心情都变得异常好。”2020年,市委、市政府将打通泰城部分“断头路”作为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之一,实施灵山大街东段跨辛泰铁路桥改造、泮河大街东延等工程建设,切实打通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难点”“痛点”。泰城城市路网的不断完善,使得困扰市民出行的难题逐一解决。
“以前每到下雨时,好多地方就开启了‘看海’模式,尤其是火车站桥洞子那里,一下雨就不敢走,现在,几场大雨过后,没出现以前严重的内涝。”市民张先生对我市雨污分流改造工作连连点赞。城市排水管网被称作城市的“血管”,是重要的基础设施。雨污分流改造更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是实现城市建设“表里如一”的惠民工程。2019年4月,我市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生态发展之路,持续探索“生态+”模式,延展“生态+”效应,将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纳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确定对北起环山路、南至泰新高速、东起博阳路、西至天平湖路,共11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目前,全市51处施工节点正加班加点紧张施工。
“停车难”是现代城市的“通病”,作为旅游城市,如何有效缓解这个难题,关乎游客切身体验。为改善这一问题,近年来,我市于国家法定节假日免费开放市政中心停车场,建成开放泰山景区游客换乘中心,方便游客停车;泰山红门游客中心将于12月完工,建成后将有效解决红门路北段拥堵问题,进一步提升泰山、泰安的旅游环境和游客满意度。“非常方便,停车后就可以直接步行上山。”国庆黄金周期间,来自菏泽的游客李明将车停放到已投入使用的红门停车场后感慨地说:“景点节假日停车难是普遍现象,要么没车位,要么停车场比较远,需要步行甚至搭游览车才可以,像泰山这样距离近又免费的停车服务,让我感觉特别暖心。” 在泰山景区的另一个入口天外村附近,一个处于城市“黄金地段”、占地56亩、投资2000万元的游客换乘中心早在去年便已建成使用,710个停车位对旅游大巴及外地游客自驾车辆免费开放。两处停车场的启用,极大缓解了泰山景区停车难问题。游客将可以从此处安检、乘车,进入泰山景区,有效缓解节假日游客激增、景区排队拥堵等问题。
城乡规划,民生先行。着力于打造生活宜居城市,市委、市政府在城乡规划建设方面优先安排民生工程。位于泰城中心的岱庙广场,凝聚着泰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精神底蕴,去年建成开放后,赢得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赞誉;今年,西湖景区、泰安老街等文化“新地标”相继启用,不仅让市民有了休闲好去处,也让大家浸润在浓郁的文化气息之中。12月底,泰山红门游客中心、虎山公园改造提升工程也将完工,红门景区将展现出崭新的光彩。随着城市面貌的逐步改善,城市“软件”加快补齐,宜居泰城更加美丽温馨。
2、把民生事儿办在群众心坎上,用实事书写群众获得感
城市是人们集中生活的地方,承载着居于此的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现在小区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我们住得特别舒心。”看着改造之后“颜值”“内涵”双提升的小区,在泰山区上高街道郭家灌庄村北楼区生活了十多年的王新建说。 舒适、宜居的小区环境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设施老旧、功能不全、环境较差,这些曾是老旧小区的“顽疾”,久而久之,也成了居民的“心事”、城市治理者的“心病”。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惠民利民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聚焦群众呼声与关切,重点关注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眼下,冬意渐浓,然而位于望岳东、西路之间的生态绿地健身活动公园依然人气满满。“平时吃完晚饭后,我们一家人都会来公园运动,周末也会带孩子来玩。这里既有健身器材,又有适合孩子的设施,还有足球场、篮球场,老少皆宜,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市民宋先生说。2018年,市委、市政府将生态绿地健身公园的建设等确定为重大民生工程,拿出市场估值几十亿元的黄金地段建公园做服务,深得民心,被《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点赞。泰安生态绿地健身活动公园总占地约12.8公顷,总投资3000万元,位于泰安时代发展线上的黄金地段,公园以生态绿地为主,兼顾运动健身功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财政支出优先落实惠民政策,老城区改造优先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把发展民生事业落到实处,真正让优质资源起到便民惠民的作用。
在天平街道卧虎山花园小区,平整干净的柏油路上规划了停车位,道路两侧绿植修剪一新,粉刷后的墙体亮丽整洁,这个近20年的老旧小区展露新颜;同属于老旧小区的泰山区泰前街道农大社区也迎来华丽“变身”,路面平整了、“空中蜘蛛网”不见了、私搭乱建拆除了,整体形象有了很大提升。伴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市加快了老旧小区改造的步伐,兼顾地上与地下,既解决小区内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的问题,又补齐小区绿化、公共休闲场所、停车设施、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短板。“小区管理规范,我们很满意。”“小区不仅环境好,服务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在岱岳区粥店街道堰岭小区,几位围坐在一起打牌的老大爷发自内心地肯定了小区近几年的变化。堰岭小区曾是一度无人管理的“真空”小区,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如今走上了自治之路,不仅开发了智慧助老系统,还设立了党群服务中心、暖心餐厅等,呈现出一派文明和谐的景象。
初冬时节,位于泰城东部的魏家庄村改造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村民对迈向新生活充满希望。城中村改造既是城市发展的“面子”,更是群众安居乐业的“里子”,既是政策要求,也是群众期盼。近年来,我市将老城区、城中村、棚户区、老工业区等用地再开发、再改造,以人民为中心,努力盘活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品质。聊起如今生活的改变,五马社区回迁小区章家花园61岁的章西彬有说不完的话题,从拥挤破旧的平房到130平方米三室朝阳的楼房,从用液化气罐做饭到水电气全部齐全,从出门尘土飞扬到楼下花园郁郁葱葱,城市的变化发生在每一名居民的身边,更折射出我市提升宜居环境的决心与信心。
“有了电梯之后,我们的生活真方便了许多,平时抱孩子出门不用爬楼梯了,老年人出门也更容易,幸福感大大提升。”泰山区岱庙街道东湖社区的东湖小区23号楼居民沙建凤高兴地说。东湖小区建于1998年,今年小区按下改造“加速键”,加装了多部电梯。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是一项实打实的民生工程,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解决年老体弱住户出行难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泰城的老旧小区环境逐渐改善,功能设施日益齐全,服务更加精准到位,城市的文明底气更加彰显。
“一到冬季,七漏风八漏气,楼里楼外一样‘凉快’!”过去,迎胜小区的居民总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住宅。如今,“旧貌换新颜”,小区铝合金窗框、厚实的玻璃将寒风挡在了楼外,小小改变温暖了民心。在2018年11月份的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审工作推进会上,市委书记崔洪刚以老旧小区玻璃修复为例,提出“要始终抱着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出发点来开展工作,群众有所呼,我们就要有所应。只有这样,老百姓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才能不断提高”。在市委书记的关心推动下,有关区、街道、社区迅速行动起来,摸清底数,调配力量,倾斜资金,推进落实。2019年元旦到来之前,泰城所有老旧小区的破损玻璃全部修复完毕。
提升城市宜居环境,还要从细部美化入手。近年来,老旧小区线缆“蜘蛛网”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仅影响城市形象,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成为居民的“忧心事”。为了还给群众清爽的“天际线”,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办与三大环境专项创建指导组将凌乱架空线整治工作,列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要工作安排,凌乱架空线问题较为严重的小区成为整治重点,全面实施居民小区架空线改造工程,全力清除“蜘蛛网”。“以前各种电缆、电线乱成一团挂在空中,很不美观,还有安全隐患;现在整理完,利索多了,也没有乱线遮挡天空,我们看着心情也很舒畅。本来以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只是‘面子’工作,没想到政府真是在为我们办实事。”泰山区岱庙街道三友社区的一位居民说。
改造的是环境,温暖的是人心。秉持“把创城与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的工作理念,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老旧小区改造问题,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变化。2018年至2020年,全市老旧小区居民楼新安装玻璃29.35万平方米,粉刷楼栋破损墙面1536.8万平方米,小区整修破损路面37.63万平方米,整理小区凌乱架空线600多公里。所有这些,均给群众生活带来了便利,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让群众共享到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红利。
让群众住得舒心,更要让群众住得安心。市委、市政府站在“抓历史遗留问题就是抓发展”的战略高度,以“不把历史问题再留给历史”的担当,把全力解决房地产开发历史遗留问题作为为民服务解难题纾民困“第一号问题”。围绕“给群众办证”这条主线,我市成立房地产开发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整治“7·9”工作专班,集中解决房地产开发历史遗留问题,经过艰苦努力,全市集中整治了346个项目、848万平方米,惠及7.5万户家庭、近22万人,众多家庭久盼的不动产证终于拿到手中。
3、全方位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火起来”群众“乐起来”
在泰山景区下港镇“百姓大舞台、欢乐乡村行”的活动现场,一支支由村民自编自演的广场舞争相斗艳;在徐家楼街道大官庄村的文化小广场上,戏曲的优美旋律不断传来……2020年是我市文化生活满意度提升攻坚年。今年以来,像这样的场景,时常在我市各个街区上演,文化娱乐活动呈现出遍地开花、遍地繁荣的景象。
丰富多样的“文化下基层”活动、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我市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大家爱听、想听,就是我们表演的动力。”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业务院长田信刚说。仅10月12日至10月31日,连续20天的时间内,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送戏下乡31场,前十个月便超额完成2020年泰安市“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任务。
“文化场地增多了,文化娱乐设施也很丰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感到非常幸福。”作为文艺爱好者,刘萍说起社区里的文娱活动室时笑容灿烂。图书馆、文化馆、老年大学分校……我市通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升级,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展示、学习的场地,也为市民心中的文艺之花找到了生根发芽的土壤,有力推动了文化阵地“强起来”,文化活动“火起来”,广大人民群众“乐起来”。
在泰前街道傲徕峰社区,科普知识讲座、文艺演出、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每月都会定时开展,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时,更让居民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文明素养。“垃圾分类、科学养生等等,在科普小课堂学习到了非常多的东西。”居民李发说,之前不懂,想做很难,现在明白了,一定在生活中做一个遵守者和践行者,用自身行动去感染影响更多的人。 “我们日常的演出,在曲目创作方面有侧重的与当下热点工作相结合,比如我们创作的《创城从我做起》快板、小品《人口普查》等,把相关政策以脍炙人口的方式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大家了解并参与其中。”徐家楼街道文广电中心主任展翔说,“效果非常好,不少社区都要求我们去演出。” 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让老百姓在展示才艺的同时,愉悦了身心,也满足了精神文化需要,更是成了文化惠民政策的传播桥梁。
民生民愿重千钧。我市始终坚持把为民、惠民、利民作为文明创建的第一追求,把落脚点放到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痛点、堵点上,把有限财力投入到民生事业发展上。近年来,我市民生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79%左右,全力解决老百姓心坎上的问题,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从教育到就业,从住房到医疗,从公共服务到民生配套,泰安的文明城市创建处处切中群众所思所盼,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创”新为民,“城”全美好。一件件实事、一件件好事,写在了一切为了群众的文明成绩单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现了城市发展与民生提升交相辉映,让市民真切感受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成效和变化,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成了城市最强音!
来源:泰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