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深圳11月27日电 “第三届中国讲坛:深圳特区发展经验与启示”11月26日以线下线上方式举行,讲坛主会场设在深圳大学。本届讲坛由中国非洲研究院、深圳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主办,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协办,有来自中国和非洲多国的专家学者等80余人出席。
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在论坛开幕式致词时表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成功模板。40年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万倍,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诞生了包括华为、腾讯等一大批优秀的跨国企业。希望借助“中国讲坛”这一平台加强深圳大学与非洲各国专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李清泉介绍道,深圳大学创立于1983年,从批准建校到实际建成用了仅仅1年时间,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也是唯一一所伴随着深圳成长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
本届中国讲坛由中国非洲研究院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共同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是深圳大学与吴小兰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的民间智库。该院以“快速工业化经验推广”和“中国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分享”为沟通路径;以直接为“一带一路”项目落地提供智力和软实力支持为己任,目前已经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很多国家政府机构和智库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包括与非洲的交流与合作。该院与非洲开发银行共同为非洲国家制定过经济特区的操作手册。
中国非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新烽表示,深圳仅用40年时间,就实现了从边陲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完美蜕变,走过了其他国家的国际化大都市需要上百年才走完的历程,是中国人民在世界发展史中创造的一个伟大奇迹。深圳的奇迹系统全面地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与伟大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本届中国讲坛旨在向非洲专家学者就制度改革、创新等角度解读深圳经济特区40年来的发展成就与经验。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院长陶一桃在演讲时表示,深圳成长的历史不仅仅只是一座年轻城市的发展岁月,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制度创新的探寻轨迹,是一个民族寻求富裕与强大的奋斗历程,是中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而砥砺前行所昭示的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深圳以她年轻的发展历程,记录并承载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深圳经济特区以其自身成长的40个岁月,为中国社会提供了许多崭新并富有挑战意义的思想。
赞比亚学者斯泰瓦·塞沃在演讲时结合自己在深圳留学的经历表示,中国做什么事情都有规划,并且执行力非常强。深圳能够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绝非偶然,而是共同的目标和统一的执行力最终成就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奇迹与发展。深圳经验不仅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具有借鉴性,而且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赞比亚和非洲应该向深圳、向中国取经,学习如何应用科学技术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中国讲坛”是中国非洲研究院拟打造的品牌项目之一。中国的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对中国相关问题有一定研究的非洲专业学者,可以通过讲坛共同向非洲方面介绍、讲述有关中国的故事和事例,以及相关经验和教训等。(张梦颖、邓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