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智能汽车安全吗?我们担心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

2020-11-27新闻10

曾几何时,汽车还只是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如今,它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越来越智能的汽车,实现了我们曾经无法想象的诸多功能,这其中,最让我们期待的无疑是自动驾驶。

然而,随着智能汽车的普及,其安全问题越来越备受人们关注。

汽车智能化加速,安全隐患日益凸显

伴随着汽车智能化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在满足人们日常驾驶体验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为其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这其中,隐私泄露最为常见。在我们实际用车过程中,汽车上的GPS会记录你的行踪,车内摄像头可以拍摄你的图像,麦克风也在收录你的声音。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将会被车联网默默记录在案。平时小心谨慎地守护着自己的隐私,在智能汽车时代,却一股脑地被“剥开”。

不过相较于隐私泄露,其实,智能化时代下如何保障车辆及人员安全才应该是首要攻克的难题。因为,我们曾经担心的问题,如今早已成为了现实。

近日,一名黑客针对特斯拉汽车成功开发了一种新的密钥克隆中继攻击,并且在一辆特斯拉Model X上进行了演示。整个过程用不了五分钟,一辆价值七十多万的车,就这样被别人给开跑了。

或许会庆幸这只是一个演示,又或许会庆幸这样的事件并未在国内出现,但其实类似被盗事件在欧洲时有发生,一些非常老练的盗车贼通过中继攻击的方式,成功盗取了多辆特斯拉汽车,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没有被追回。

当然,大家不用过于担心,因为特斯拉在确认存在安全漏洞之后,已经开始着手对安全漏洞进行修复,能够在第一时间保证汽车的安全。

网络安全一直是特斯拉的重中之重,特斯拉在2018年将每个错误BUG报告的最高奖金提高到15000美元,并且通过参加黑客大会加强其安全团队与黑客的关系。在过去的几年中,特斯拉将其车辆作为热门的Pwn2Own黑客大赛的目标。

其实,类似黑客攻击的事件早有发生。

早在2015年,两名白帽黑客远程入侵了一辆正在路上行驶的切诺基(自由光),并对其做出减速、关闭引擎、突然制动或者制动失灵等操控,克莱斯勒为了防止汽车被黑客攻击,在全球召回了140万辆车并安装了相应补丁。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首起因信息安全问题引发的汽车召回。

2016年,腾讯科恩实验室宣布他们以“远程无物理接触”的方式成功入侵了特斯拉汽车,从而对车辆的停车状态和行进状态进行远程控制。黑客们实现了不用钥匙打开了汽车车门,在行驶中突然打开后备箱、关闭后视镜及突然刹车等远程控制。

2017年,一家网络安全公司称现代汽车App存在漏洞,黑客能够远程启动现代公司的汽车,现代证实了这个漏洞的存在。

同年,软件安全工程师Jay Turla对马自达汽车展开了一项开源网络攻击项目,使得任何人都能利用一个U盘就对马自达汽车执行恶意软件代码。

种种迹象让人不得不在享受其舒适、便利的同时,加速对智能汽车安全问题的深入审视。

智能汽车时代,安全感从何而来?

回顾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便知,在互联网方面无论技术如何完善,漏洞是始终存在的。想要绝对的安全,在智能汽车时代似乎也是不可能的,即使,未来车联网的安全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备,但理论上漏洞还是会存在,想要无漏洞就只有回到传统汽车的封闭状态。

但科技总是向前发展的,就像人类社会不可能倒退回原始社会一样。那么,智能汽车时代,安全感究竟从何而来?

想必大家对防火墙软件并不陌生,我们在享受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防火墙充当着安保的角色,它能让我们免受黑客的攻击,隔绝木马病毒等侵害,但它也无法代表绝对的安全。以至于,我们还会安装第三方的杀毒软件,或是某某安全卫士等。

那么,智能汽车同样也需要“防火墙”,或是类似于“防火墙”的软件支撑,从而减少车辆安全漏洞出现,保障人们用车安全。

对于零部件厂商而言,在智能化产品设计开发初期就应充分考虑到产品的功能安全,同时在产品生产全周期中加强产品的安全性测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验证流程。

而对于处在产业链顶端的主机厂来说,更多的则是要对智能化零部件与整车的匹配度、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兼容性等方面进行更加系统化的测试和验证,同时要开发有效的汽车系统功能安全架构,确保能及时探测到潜在安全风险,并执行可靠的安全缓解机制,以提升整车的可靠性和安全系数。

此外,国家有关部门能尽快完善和新增与汽车智能化软、硬件功能安全相关的国家标准,进一步对相关企业的生产规范形成监督,为汽车智能化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马曰:

在很多科技产品中,智能化和安全是相爱相杀的,一定程度上算是一种矛盾关系,对于智能汽车而言也是如此。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程度的加深,人们实现了对汽车的更多控制,为生活带来了各种便利,但随之而来的远程攻击、恶意控制甚至入网车辆被操控等安全隐患也日益明显,如何保障智能车辆安全成为汽车智能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用车#智能汽车#tesla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