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实习记者 闫 利
打开短视频APP,视频博主在分享自己奇特经历的同时也在介绍着自己想要推荐的产品。打开购物APP,商品界面总会有“正在直播”的窗口吸引消费者点击。互联网的发展让远方的“特产”唾手可得,商家的产品宣传也从二维平面海报转为三维立体体验。消费者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是否也发生了变化呢?
答案显而易见。相对于传统电商来说,直播电商更符合大众的心理需求,更能让顾客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面对主播的“买买买”“感谢大佬照顾”“我家人来了”等言语,本要划走的直播间,反而成功地让不少消费者掏了腰包。那些隔着屏幕的互动,正在一点点“融化”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从新客到熟客的转变,仅仅是主播的一句打招呼,也能让直播间“热起来”,产品库存“减起来”。要知道,做买卖需要吆喝,你来我往的交流更是交易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视频直播的方式,就为商家主播与消费者之间的良好互动提供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消费者看得见商家,商家亦“看得见”消费者,基于“面对面”交流下的交易,买卖双方的情感交流也在不断增长。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类的需求可分为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生理与安全需求之上,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在正成为消费者追寻的目标。三浦展在《第4消费时代》里曾展开讨论,新时代的消费理念已经从崇尚时尚、奢侈品,注重质量和舒适度,进而过渡到回归内心的满足感、平和的心态、地方的传统特色、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上来。也就是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早已经从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迈向精神层次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们购买商品开始为了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认同。
与之而来的便是商家推出各种与消费者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的广告、活动,体验式消费也成为主流。比如,来自商家主播节日的祝福,“感恩节到了,困惑如何表达感谢,不妨在送给对方的礼物上‘雕刻’心意。”对于纠结中的消费者而言,主播现身场景演绎的方式无疑为其提供了思路。一次效果不明显,但次数叠加之后,尽管消费者与主播并未线下见面,但他们已然成为隔着屏幕的熟人。“老铁来了,今天新上了一批货,给你留了你喜欢的,要不要看?”主播亲切的问候和特别为消费者留意的产品,让消费者感受到了被人关心和重视。双方的情感交流也不断升华。
各种各样的直播间在选择售卖商品时,首要做的就是吸引新粉,长期重点则是维护老粉。在看得见人的直播间里,情感消费成为主播带货的重点,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能不断地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有着广阔的消费空间。电商平台早已不是那个单靠速度就能赢得消费者买单的时代,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正在赋予情感消费更多价值。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背后,正在购买的或许是隐藏着的一份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