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伴君如伴虎,只有生性圆滑,懂得揣摩人心才可能在皇帝的身边长久待下去,特别是前朝的大臣,如果在朝政上没有政绩,那便会惹得皇帝不快,但如果政绩突出,那便很可能功高震主,遭到皇帝的猜忌,今天我们故事要说的便是两位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臣,皇帝在论功封赏的时候,他们两人所求不同,结果自然也就不同,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这两位大臣一个是乌尔登,一个是海兰察,都是清朝乾隆时期的著名将领,而两人能从众多将领中脱颖而出主要是因为准噶尔战争,这场战争确实打得很艰难,从康熙时期一直打到了乾隆时期,乌尔登和海兰察有将帅之才,在这场漫长的战争中一路从新兵成为了功臣,准噶尔之战胜利之后,乌尔登等人带着大军班师回朝。
乾隆皇帝依例对有功之人进行封赏,为了彰显自己对人才的器重,乾隆很大气的问乌尔登和海兰察想要什么,承诺只要他们开口要,自己就一定会给。虽然看起来是无上的殊荣,可其实里面还有很多讲究,因为皇帝也可以借机考察你的野心和志向。
乌尔登闻言精神振奋,恭敬的回答说想要更多的兵,因为他想为皇上征战四方,护天下太平,这话听起来虽然忠心耿耿,但听在乾隆皇帝的耳中就不那么舒服了,皇帝最忌讳的是臣子专权,乌尔登希望守护大清江山虽然没错,可乾隆可以主动将兵权给他,他却不能主动要,不过乾隆毕竟已经把话说出去了,所以最后只能应了他的请求。
而海兰察则不同,相对乌尔登而言,他更加稳重,也更加懂得君臣之间的相处之道,再加上前朝因功高震主被诛杀的大臣不在少数,因此面对皇帝的询问,他只说自己想要几个美人,趁着天下太平,好好的享受放松一下。虽然此话听着是有点不思进取,但有了乌尔登之事在前,皇帝只觉得他为人知进退,所以爽快的应允了。
两人各得赏赐,在朝廷上风光满面。3年后,新疆和卓又发生了叛乱,乾隆命乌尔登和海兰察一起带兵抗敌,只不过当时是凛凛寒冬,而京城到新疆的路途又十分遥远,行军途中的环境十分恶劣,再加上粮草等军需供应不足,又迟迟不见援军的身影,所以最后清军大败而归,去时5000将士,归来只剩800人。
乾隆大怒,当即斩杀了乌尔登,但与乌尔登同为领兵将领的海兰察却只是被骂了几句,然后贬了官,乾隆怒气消散之后便又将他重新启用了,他照样在朝堂上如鱼得水,就连深受乾隆宠信的和珅也得让他三分。
海兰察的后半生过得还算安稳,一直到1793年才因病去世,享年64岁,比乌尔登多活了20年,而且他去世后,画像还被挂在了紫光阁,谥号为“武壮”。由此可见,做事光有本领是不行的,还得学会了解上级的心思,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