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很安静,突然响起一阵咕咕声,肚子饿,还是放屁?当所有人侧目的时候......
呜呜~~~冤枉呀!肚子不饿,也没放屁,人家只是肠鸣呀!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因为“肠鸣”而感到尴尬。让我们来看看为啥我们的肚子总是要“抗议”呢?
我们的胃肠道中既有 液体,也有 气体。液体主要是消化液和喝进去的水,而气体则包括吃进去的空气和益生菌发酵时产生的气体等。
当肠道蠕动时,里面的气体和液体就会随之运动起来,东跑西窜,不安宁,结果就会发出“咕咕”的声音。
在正常情况下,肠鸣声低弱而和缓,很难听得到,通常需要借助听诊器,或在安静环境下贴近肚皮听,才能听到。一般来说,咕咕声是胃给我们的一种进食信号,提醒我们该吃饭了。
但如果经常听到肠鸣音,且没有饥饿感,可能要注意胃肠道是否出现什么健康问题了。
正常情况下,肠鸣声低弱而和缓,每分钟4-5次,一般很难听到;当肠道出现病变时,肠鸣声音会变大,也会更频繁,且肠鸣大多不会单独存在,多与腹胀、肠功能紊乱、腹痛、便秘、大便不成型、食欲低下等交叉并存。
1.肚子饿得“咕咕叫”
当胃里的食物快要被消化完时,但胃液还在不断分泌。这就让胃出现了一种错觉,以为是自己收缩的力度不够,于是更加卖力地收缩。此时胃里面食物少、空气多,剧烈的收缩就把更多的空气挤入肠道,从而导致肠道发出咕咕声。这种肠鸣,其实是胃给我们的一种进食信号,无需担心。
2.身体无异常,不饿却也“咕咕叫”
● 消化不良
可能是因为进食速度过快,或吃了较多的易产气的食物,例如:红薯,土豆,芋头等。由于肠道产气过多,且不能顺畅循环,而产生肠鸣。平时注意饮食,在必要时,可适当吃点助消化的药帮助缓解。
● 乳糖不耐受
有些人在喝完牛奶后肚子会“咕咕”叫个不停,则是由于自身乳糖不耐受的缘故。此时可暂停喝牛奶,或另选针对“乳糖不耐症”人群的乳制品即可。
1.肠鸣音活跃
肠鸣音次数增多,约每分钟10次,声音变大但不高,随着肠鸣音的出现,能明显感觉到肚子里的肠子在活动。
预示疾病:这种情况多见于肠炎、胃炎、菌痢、阿米巴痢疾等频繁腹泻的疾病。
2.肠鸣音亢进
表现为肠鸣音次数有显著增多,每分钟达15次以上,音响明显增大,有时会出现“气过水声”,仿佛有股气流在水面上冲击而过时发出的声音。
预示疾病:这种情况,多见于肠梗阻。而急慢性肠梗阻容易产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无法排便等症状,还可能导致肠道组织痉挛、麻痹、缺血甚至坏死。急性肠梗阻属于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如果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3.肠鸣音降低
在前往医院就诊时,肠鸣音同样也有助于医生确诊。若医生听诊你的腹部,发现肠鸣音明显少于正常,或数分钟才听到一次,这就叫做“肠鸣音减弱”。
预示疾病:这种情况常见于老年性便秘、腹膜炎、电解质紊乱(低血钾)、胃肠动力低下等病症。其中,腹膜炎多是继发性的,如:肠道长时间梗阻,小肠与大肠都处于一个扩张的状态,肠道便会缺血,可能引起肠道破裂,粪便流进肚子,从而导致严重的感染。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发生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
4.肠鸣音消失
若医生持续听诊你的腹部3~5分钟还没有听到肠鸣音,就称为肠鸣音消失。
预示疾病:如果持续2分钟以上都没有听到肠鸣音,用手轻叩腹部仍然听不到,则可能预示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5.肠鸣音伴随其他不适
肠鸣的同时还伴随着腹胀、腹痛、便秘、大便不成形、食欲低下等状况,且时间超过一月以上。
预示疾病:就预示肠炎、胃炎的存在。而长时间的胃、肠炎,容易引起营养流失和必需营养素的缺乏,影响机体正常运转。尤其对老年人而言,轻则导致营养不良,重则可能出现脱水,甚至加重原有的疾病等。建议需要及时就医,做进一步的检查。
如果异常的肠鸣音与疾病相关,应积极治疗疾病。如果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单纯性肠鸣,为了避免它不合时宜地响,不妨试试以下几招进行改善。
1.吃点煮山楂
山楂酸甜可口,是不少人用来消食的食材。这是因为山楂中的多种有机酸能增强胃液酸度,促进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
但论起助消化的作用,熟山楂的功效比生山楂更好。消化不良的人可将山楂洗净去核,水开后放入山楂煮5分钟食用。
2.细嚼慢咽,吃饭少言
我们在进食的时候,空气也会随之进入胃肠道。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就容易导致吞入的空气过多,造成胃肠道气体增加,导致频繁肠鸣。
建议吃饭的时候细嚼慢咽、少说话,还要避免经常吸烟、嚼口香糖,少喝碳酸饮料等,以免吸入大量的空气。
3.少吃产气的食物
消化不好的人应该少吃容易产气的食物,比如猪肉、牛肉、大蒜、豆制品、高纤维食物、洋葱及其他含糖多的食物,避免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产气过多,增加肠鸣次数。可适当多吃粥、面食等易消化的食物。
虽然肠鸣异常可能伴随着疾病的风险,但如果你的肚子只是咕咕作响,并没有别的不舒服,就不要想太多了。
如果是特别饿的时候,肚子咕噜一声,没别的意思,就是单纯地提醒你:该吃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