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人世间,有一种爱情,叫做“至死不渝”

2020-11-27新闻1

“蜀中四大才女”中,花蕊夫人的容貌当属第一,卓文君的勇敢当属第一,薛涛的潇洒当属第一。但若论及对爱情的不渝,三女均及不上黄娥。

黄娥的出身比较显赫,她的父亲黄珂官拜工部尚书。放到现在来看,工部尚书的只能应该和国务院副总理差不多。

黄娥德才兼备,自然离不开父母的影响。

为什么古人都讲究“门当户对”的婚姻呢?

就是因为高门大户家的小姐能够“富养”,大多见过世面,而且知书达理。黄娥成长过程中的物质需求,都是其父赋予的。

由于,父亲的工作比较忙碌,所以教育黄娥的重担便落在其母聂氏头上。聂氏出阁之前,曾是名动乡里的才女。在她的熏陶下,黄娥自幼便通读经史子集,且在音律、诗词上展现出超乎常人的造诣。

黄娥的文采,自闺阁时期便可见一斑,且看《闺中即事》:

金钗笑刺红窗纸,引入梅花一线香;

蝼蚁也怜春色早,倒拖花瓣上东墙。

仅四句七言,便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妙趣横生的闺中画面。即便是在寂寥的闺房之中,黄娥也能以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体察春意,将初春的景观描写的淋漓尽致,笔力不俗。

有时,才子的成名,只需要一个机遇。黄娥的闺中好友,无意间将这首诗带出黄府,一时间这首小诗成了坊间盛传的杰作,人人都说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写得别具韵味。

凭借这首诗,正值二八芳龄的黄娥,理所当然地成了显贵公子追求的对象。

黄珂毕竟是朝中重臣,他的择婿标准相当高。除了门第之外,他还格外看重女婿的人品和才学,希望能从京城的子弟中找寻一位良婿,给女儿下半生的幸福。

谁知黄珂精挑细选找出几名翩翩公子,均被黄娥一口回绝。

原来,早在黄娥十二岁那年,一颗芳心便早已暗许了。她的真命天子名叫杨慎,是首辅大人家的公子,亦是名动全国的“大明三大才子”之一。

遥想当年,刚刚在殿试中被点为状元郎的杨慎春风得意,特来世伯黄珂家中拜会。趁着父母与客人攀谈,黄娥悄悄来到堂前,被潇洒的白衣公子杨慎所吸引。

像黄娥这样的才女,与新科状元郎自然十分般配。只可惜杨慎不但比黄娥大十岁,且早已有了妻室。杨慎与发妻感情和睦举案齐眉,所以未出阁的黄娥根本没有机会嫁给他。

最令黄娥难以释怀的,就是自己的心上人被别人抢了先,谁能想到,爱情这东西竟也有先来后到,只是因为晚出生了几年,便与自己的心中所爱失之交臂。

父亲黄珂多次与女儿长谈,询问她为何屡次拒绝良人。当黄娥说自己想要嫁给杨慎时,黄珂沉默不语。许久之后,黄珂开始劝女儿,普天之下大好男儿比比皆是,何必要找那有妇之夫?可黄娥非但不肯迁就,还说自己非杨慎不嫁,此生不渝!

黄娥是黄珂的女儿,黄珂自然对她的脾气秉性心知肚明。不知这杨慎如何招惹了黄娥,竟让她如此念念不忘。他只能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这杨慎即便有万般好,可他已有妻室,总不能嫁给他当小妾吧?

哪知黄娥竟昂起头对父亲说,即便是嫁给杨慎当妾室,这辈子也值了!

黄珂被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连说了一通荒唐,拂袖而去。

随着黄珂的年事已高,已逐渐顶不住官场上的风浪,所幸挂印辞官,带着一家老小回到老家四川养老。黄珂十分庆幸,来到天府之国过那含饴弄孙的日子何其快哉?那京城的杨小侄也没机会再来招惹女儿了,岂不是两全其美。

殊不知,性子执拗的黄娥,始终记得杨慎。即便在距离京城千里之外的遂宁,她亦不肯忘却杨慎。看着清冷的故园,黄娥不由得想到熙熙攘攘的京城,想到风度翩翩的杨慎,写下了《玉堂春》:

东风芳草竟芊绵,何处是王孙故园?

梦断魂萦人又远,对花枝空忆当年。

愁眉不展,望断青楼红苑,合离恨满,这情衷怎生消遣!

既然求之不得,那便用一生来等待!

黄娥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为之付出了青春。她从一个二八芳龄的少女,一直等到韶华渐逝。

面对父亲的逼迫,黄娥屡次以死相逼,以至于黄珂也没了主意,只能任由女儿继续耍性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连黄娥本人都觉得自己将要以老姑娘的身份走完这一生了。

但是,造化弄人,杨慎的原配夫人过世了。

黄娥听闻这个消息时,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般高兴。此时的她,惦念的是英年丧妻的杨慎,能否在这段夭亡的婚姻中解脱出来。

为此,黄娥大胆地给杨慎写了封信,安慰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起初,收到信的杨慎不以为意。不过,当他听同僚说这个大姑娘已经等待自己将近十年时,不由得为之动容了。

当年去黄府时,并没有见过待字闺中的黄小姐,她是怎么与我相识的?世间竟有对爱情如此偏执的小女孩,竟能为了一往情深耽误了十年的宝贵光阴。

此时恰逢杨慎仕途不顺,以养病为由返乡赋闲。听闻黄娥的故事后,杨慎立即启程前往遂宁,打着拜会黄世伯的幌子见见这位黄小姐。

谁知杨慎刚刚踏入黄府大门,老爷黄珂便迎上来,一把抓住杨慎的双手,激动的老泪纵横:“女婿,你可来了!”

看到老头的一把辛酸泪,杨慎更受感动。想来这对父女因为自己的缘故,曾经历过无数次对抗,以至于,向来刚强的黄世伯都对女儿服了软。

当天晚上,杨慎留在家中吃饭,席间黄娥落落大方地出现在了客人面前,就像与杨慎相识多年一样,丝毫不显拘谨。

两人在一块谈及文学,谈及理想,杨慎发现这个女孩才是自己命中的知己。

杨慎当即被这个奇女子吸引,当天便向黄珂表示:“世伯,若我想下聘迎娶贵府千金,会不会有些失礼?”

黄珂大手一挥:“不失礼不失礼,无需聘礼,老朽这就命人操办。”

嫁给杨慎这年,黄娥已经是个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了。仿佛做梦一样,她的守候终于有了结果。那个骑着高头大马的英俊男儿,正是她心心念念的杨慎。

杨慎是个雅致之人,他将桂湖旁的别苑榴阁装点成新房,牵着身着凤冠霞帔的黄娥迈进小院。一夜旖旎过后,黄娥来到石榴花盛开的庭院里,有感而发,创作了《庭榴》:

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

不为秋深能结实;肯于夏半烂生姿!

番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

黄娥觉得,自己就是那院子里的石榴花。她人生的意义,不是为了与其他香花争奇斗艳,而是用自己的真心,陪伴心上人一生一世。

婚后的五年,是黄娥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杨慎亦如是。

两人有相同的志趣,相同的情操。或许女娲在捏这对璧人时,只是将一团泥巴分成两半,捏作男女,他们身上的一切都是如此契合。

不知是不是墨菲定律在作祟,越是幸福的情侣,越是害怕别离。

可随着这份隐忧日深,别离杳然而至。

嘉靖是个不靠谱的皇帝,这是人尽皆知的。直言敢谏的杨慎,用一身傲骨挑战了帝王的权威,联合三十六名翰林奏疏,希望皇帝能变得清明。

只可惜,朱厚熜不是李世民,他继承了朱姓宗室最庸碌最暴虐的一面。杨慎被人在朝堂上打了几十板,直打得屁股血肉模糊。可即便如此,杨慎仍不改口风,怒斥庸君误国。

面对杨慎的倔强,嘉靖皇帝没有丝毫退让:“既然你想流芳百世,那我这个庸君就成全你!”一道圣旨将杨慎发配天南,终生不得遣返。

在牢狱里奄奄一息的杨慎,趴在地上接了圣旨,一阵苦笑:“这江山社稷无药可医,只可怜家中娇妻将来要守活寡了。”

黄娥听闻丈夫被发配云南时,如遭雷劈,几近晕厥。

三姑六婆都劝她:“趁着还年轻趁早与杨慎这个不识抬举之人划清界限,找一户好人家改嫁,或许还能享受几年幸福,何必为了一个将死之人守活寡?”

黄娥仿佛不认识那些人一样,默默地将行李收拾好,独自一人来到京师,准备陪丈夫走完这段发配之旅。官差不近人情,黄娥苦苦哀求,总算得以陪着丈夫徒步走完半程。

当杨慎被押解到江陵时,天气已转寒。杨慎看着妻子风尘满面,疲惫不堪,于是,填写了一首《临江仙》,词云: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

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何洲?

今霄明月为谁留?

团圆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这首诗,情辞凄楚,催人泪下。

杨慎再也不忍心让她向前护送了,力劝妻子回四川新都老家。最终,杨慎不得不以性命相逼,要求妻子尽快归家,黄娥不得不流着泪与夫君分别:

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

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杨郎,等着我,我会去探望你的。

留下一首感人至深的《寄外》后,黄娥依依不舍地辞别杨慎,回到家中侍奉公婆。

两人一个北上返回新都,一个南下发配滇南,人生最悲苦之事,莫过于有情人的生离死别。

杨慎来到云南后,因交通不便,所以写好的家书十有八九都无法寄送到夫人手上。饶是杨慎每月都会向家中寄递书信,可当第一封书信被邮寄到家中时,时间已过了半年。

黄娥在家中惦念丈夫的安危,好不容易盼到了杨慎的家书,读着纸上熟悉的字迹潸然泪下。为了向丈夫聊表相思,黄娥创作一阕《黄莺儿·苦雨》:

积雨酿春寒,见繁花树树残,泥途满眼登临倦。

江流几湾,云山几盘,天涯极目空肠断。

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

不停的雨酿就了春寒料峭,看那株株树上残花凋零。登高望远满眼苍茫,只觉心身疲倦。云山几重,江流几湾,极目天涯不见人空自断肠。书信难寄,那无情的征雁,根本飞不到滇南。

全曲九句,每三句可分为一层。

第一层写主人公所为。其中一、二句写“积雨”所造成的花木凋零、道路泥泞的景况,起到渲染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积雨” “轻寒”使繁花似锦的春天变得萧索凄清。第三句写主人公临途远眺、翘首伫立的场面,才触到作品的主旨。一个“倦”字,可见痴情的“她”不知已期待了多久,她就像一尊“望夫石”,沉默着,企盼着。

第二层写主人公所见。“云山几盘,江流几湾”,象征着阻隔在她与丈夫之间的万水千山。山远水遥,妻子牵挂惦念着苦谪的丈夫,望断天涯无觅处,“空肠断”三字,见出多少哀怨,多少失望,多少痛苦!

第三层写主人公所想。盼人不归,只有靠鸿雁传书了。古有鸿雁传书,雁历来是寄托思情的鸟类,黄峨喜用“雁”字意象。自古以来,便有“雁飞衡阳不到郴”之说,更不用说“滇南”那样遥远的地方。山高路遥,鸿雁难至,雁只能飞到湖南衡阳的回雁峰,无法飞到云南永昌,“埋怨”征雁“无情”不将自己的思念带到滇南,连诉说衷肠的机会也不曾留下。“无情”二字,真是痛极而怨,错怪候鸟了。

这三层之间环环相扣,情感层层推进,真挚感人。语言缠绵悲切,而又凝炼含蓄,代表了黄峨作品的主要风格。

据说,杨慎写曲以和,但却不能胜。

直到杨父病危时,杨慎终于得以借孝道返乡探亲。久别的小两口一旦重逢,便难舍难分。杨慎的归期有限,所以黄娥决定陪着丈夫一块去云南。

两人在荒僻且艰苦的西南度过了甜蜜的两年,虽然这里缺吃少穿人烟稀少,但杨慎与黄娥相互慰藉,流徒的日子竟被这对小夫妻过得甜如蜜。

怎奈,在杨慎的双亲过世后,黄娥不得不替丈夫回家守孝,两人再次经历痛苦的别离。相见时难别亦难,临别时,黄娥写了《罗江怨》散曲,与杨慎送别。

曲云:

青山隐隐遮,行人去也,羊肠鸟道几回折?

雁声不到,马蹄又怯,恼人正是寒冬节。

长空孤鸟灭,平芜远树接,倚楼人冷栏干热。

以冷与热的强烈对比,反映出了自己内心的一片深情,此曲凄婉动人,遂成千古名句。

回到家中的黄娥主动承担起一家之主的职责,教育子侄、操持家务,将杨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夫妻二人只能通过书信往来。

每一封感人至深的书信,都饱含夫妻二人真挚的情感。一句普普通通的“见字如面”,在黄娥与杨慎之间的信件中显得弥足珍贵。

那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说来轻松,似乎只要有情,就能长相厮守。殊不知,对于黄娥来说,与爱人长相厮守简直是奢望。

黄娥的爱情旅程,相当不易。

在她放弃了青春与尊严后,总算是换来了短暂的幸福。没想到,仅一起政治风波,便让她后半辈子的幸福付诸东流,一切甜蜜的守候全部化作爱别离的凄苦。

所幸这对璧人并没有被生活的恶意击败,他们仍顽强地守护着这份爱情。

流落异乡的杨慎,用所有闲暇时光进行学术创作,并在滇南开创诗社,将中原诗风带向西南。汉唐的文坛李杜并驾齐驱,宋元的文坛以三苏为尊。到了明代,杨慎独领“三百年来最上乘”之风骚。

在家中替丈夫完成家庭职责的黄娥,亦没有停止创作。在等待丈夫归来的三十年里,她创作了数百首诗词,每一首都是至情至性的杰作,名垂青史。

自嘉靖十二年之后,曾先后六次颁布过大赦天下的圣旨。然而普天下的有罪之人都被赦免了,唯有杨慎被嘉靖有意无意地遗忘了。天各一方,黄娥女这辈子只有独守空房了。

这期间,曾有大臣善意地提醒嘉靖赦免杨慎,谁知竟遭到嘉靖的处罚,被一并送往蛮荒之地。大家看到替杨慎说话的大臣遭了殃,以至于,未来数十年无人肯替杨慎说情了。

嘉靖三十八年,七十一岁的杨慎最终客死昆明。此时的黄娥,已是年过花甲的老妇了。听闻丈夫的噩耗后,她表现得十分淡然。

她与丈夫相离半生,该流的眼泪早已流干。如今的她,已是杨家的顶梁柱,不能在晚辈面前表现得太过悲恸。她不顾年迈体衰,带着子女徒步万里,赶往云南为丈夫奔丧。

杨家的子弟中,不乏地位显赫者。许多族人希望将杨慎厚葬,可却遭到了黄娥的制止。黄娥对晚辈们说:“虽说夫君已经解脱了,但圣上龙颜难测,难保他不会刁难杨家。”

根据《春秋》中的礼法,像丈夫这样生前犯过巨大过错的戴罪之人,只能薄棺浅葬,不可铺张。晚辈本想给杨慎办一场隆重的葬礼,却在黄娥的干预下改成了薄葬。

嘉靖四十年冬,杨慎附葬于杨廷和墓旁。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充分地见证了黄娥的先见之明。

杨慎下葬后不久,嘉靖便授意官差来到新都,挖开了杨慎的坟墓。在开棺验尸后,发现杨慎的棺中并无随葬品,且死时只是穿着布料的青衣,十分简陋。来使将这一情况汇报给嘉靖后,嘉靖帝终于不再刁难杨家人了。

十年后,黄娥过完了她的七十一岁生辰。或许,是她太想与丈夫“同期归土”了,所以在过完了生辰没多久,便在满堂子孙的陪伴下安详地闭上了双眼。黄娥临终前,给晚辈们留下遗嘱:“虽生前无法与丈夫同衾,但死后愿与他同穴。”

至此,这对苦命鸳鸯于九泉之下得以重逢了。

有两句俗话说“红颜薄命”、“天妒英才”,黄峨既是美女,又是才女,既有天资红颜,又有盖世英才,从21岁开始,仅仅过了5年的平静生活,直到71岁逝世,就一直活在夫妻分离、日思月想的状态中,命薄,天妒,好一个才女的悲剧人生呀!

#隋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