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南博这场新展“有颜”更“有矿”,镇馆之宝“金枝玉叶”多年之后再亮相

2020-11-27新闻7

扬子晚报网11月26日讯(记者 张可)时下网友常用“家里有矿”形容家底殷实且富有,而南京博物院这场新展更是“装满了矿”。11月27日起,《晶·华——矿物之至善至美》展在南博特展馆亮相,来自世界各地300多件矿物精品集中亮相,不同物质所显现出的五颜六色,以及亿万年造就的奇异形态,让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至美。

从科学、文化到艺术,矿物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那些肉眼可见的,晶莹剔透、绚丽多姿的矿物晶体是矿物家族中最“耀眼”的成员。《晶·华》展中的矿物晶体展品最夺人眼球的是其变化万千的色彩和形态。例如一件产地中国的“方解石花”,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造型犹如漂浮在水面上的多瓣莲花,“花心”微微发黄、“花瓣”白得纯正。再看一件产地为巴西的大型紫水晶,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通体碧紫,仿佛从科幻作品中而来。

方解石花

紫水晶

此次展览分为3个部分:“璀璨夺目”、“巧工呈美”、“文华生辉”,共展示约350件来自世界各地的矿物精品,以及近百件与矿物相关的珍贵的绘画作品与工艺品,如青铜器、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瓷器、紫砂器、金银器、珠宝首饰等。

“矿物是大自然的精华,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广泛用于医学、工业、艺术中,是人类科技与文化发展的推动器,也是人类文明和美好生活的重要见证。”南京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除了有天然的矿物晶体,更为观众展示、解读了人们如何利用矿物。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的明代“金枝玉叶”。这件工艺品上世纪50年代出土于苏州,属于女性装饰物,已经多年没有公开展出了,其长度约5厘米,造型为黄金铸造的知了横卧在玉雕的一片薄叶片上。知了的触角、树叶的茎脉及卷起的造型,通过高超的技艺,整个作品富有真实感,显得极为生动。

明代“金枝玉叶”

此外,展览中的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出土的铜鎏金喇嘛塔、卧佛造像,明洪武景德镇官窑釉里红寿石花卉纹盘,杨彭年制曼生铭井栏壶,乾隆御笔《淮源记》翡翠册,明代李士达《桃花源图卷》……都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和矿物使用的密切关系。

晶莹剔透、绚丽多姿的矿物晶体

晶莹剔透、绚丽多姿的矿物晶体

校对 盛媛媛

#矿物#馆之宝#金枝玉叶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