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遵义市红花岗区延安路街道金狮山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举办了一场葫芦丝培训班。中心内十分热闹,音乐声丝丝入耳。几名头发花白的老人手握葫芦丝吹奏着小曲儿,用轻柔的音调演绎出别样悠闲快乐的晚年。
除了葫芦丝培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还开设瑜伽、太极和举行读书分享会等长者兴趣课堂,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充实了老人们的精神世界,加上可口的饭菜、邻里朋友间的陪伴等,都吸引众多老人成为了日间照料中心的“常客”。
2019年6月底,金狮山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投用,中心内建有理疗室、医疗保健室、书吧、心理咨询室、书吧等功能室,以“公建民营”的方式引入第三方养老服务机构运营,针对老年人制定了每周不重样的营养餐食谱,还提供免费代缴水电费、就医陪同等200项服务。
一开始,陈光富老人和退休同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这里,大家一起打打小麻将、学学广场舞,一天只需花8元钱就可吃一顿3菜1汤的实惠午餐,十分惬意。
“没想到这里环境干净卫生,饭菜清淡、合我们的口味,工作人员时常都关心着我们,还带我们搞一些节日活动、生日会,大家都开开心心、有说有笑的,真的很乐意过来。”
“早上9点早锻炼结束后步行20分钟前往,下午5点回家给老伴做晚饭,且来之前都会约上好几个同事朋友,大家找到了快乐‘根据地’。”陈光富笑说,她在日间照料中心又找回了“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
“有老朋友不住这一片区,早上坐公交车都要过来,在这里时间好消遣、互相照应有陪伴,为我们养老打造了一个好平台,大家评价都很好的。”
现在,陈光富老人每月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度过,子女们对此也非常支持,“孩子们都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我在政府建的机构养老,可以少给孩子添忧,我舒心他们也放心。”
每到中午饭点,万里路街道洗花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里, 坐着轮椅的老人、结伴而行的老俩口、街坊四邻“组团”而来的老人,放下手中的毛笔、书本等,涌向中心食堂,排队买票打饭,在精神娱乐之后填饱肚子。
负责人冉隆铭要一边进出各个活动室招呼老人吃饭,一边频繁接听客人的订房订餐电话,忙得不可开交。
4个荤菜、1个素菜、1个汤菜、8元钱,这是中心的午餐标准。因实惠方便,中心的午餐受到老人们的青睐,还把口碑越传越开,用餐的老人最多时能有上百人。
“我们社区内的老人都是一些老厂子、破产企业的退休职工,如果请保姆做饭,经济能力不允许。自己动手做吧,上点岁数的老人可没有那么多精力、用电用火的安全问题还让人担心。”冉隆铭介绍,洗花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公建公营”的,公益性、惠民性是其本质。但随着用餐人数的增多,投入成本也更大,如何才能实现入能敷出、持久运营?
冉隆铭拿出的一份财务报表显示,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去年收入36.7万、支出36.5万,盈余2000元。而这“归功”于她在中心运营中,还开办起私房菜馆,以一定的盈利弥补了“8元餐”开放的经费缺口。
“我们就是用这种‘自力更生’的办法,更多让利给老人,也保证中心运营,让社区老人更长久地享用到低价有质量的午餐。”冉隆铭说,中心还要让低价午餐更低价,以此惠及社区特困、孤寡、失独、空巢、重度残疾老人等,向他们发放补助,在“家门口”只需自费支付2-5元钱就能饱餐一顿午饭。
作为遵义市的中心城区,红花岗区人口老龄化形势随人口总量的增长而日趋严峻。据统计,红花岗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11.35万人,其中的城市老年人人口就有9.85万人。
对此,红花岗区近年已投入资金上亿元,支持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民办养老机构、敬老院等建设,解决城市养老机构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扩大城市养老服务供给,并对机构进行安全监管和服务事项的规范。
目前,该区现有城市养老服务机构26家,依托社区办公阵地、小区配套用房等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7家、今年将新建1家,以满足城市老年人的就餐、保健、娱乐等需求。
“城市中的老人,更多倾向于在离家近、有熟悉环境和朋友圈的环境中养老,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适合城市老年人的平台。”红花岗区民政局养老股负责人罗超说,部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探索施行了互助养老、文化养老、智慧养老、微型“医养结合体”、嵌入式养老等模式,迎合了城市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还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文/图 赵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