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捏泥人 “捏”成民间艺术家

2020-11-27新闻16

李白、杜甫、杨兰春等,古往今来,那些镌刻于嵩山上的文人墨客,用文字和艺术构筑起华夏辉煌悠久的文明。如今嵩山聚集更多优秀的文化人士,构筑了嵩山文化的风骨和嵩山文化现象。为此,本报联合登封市文联开设《文艺嵩岳》专栏。本期讲述登封市民协副主席刘永占的艺术人生。

生命因传承而精彩,嵩山有位“泥人刘”非遗传承人刘永占,用自己独特的技艺展示着非遗文化的魅力,践行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登封融媒记者 高鹏敏

登封时报文化顾问 王建松

凭一把竹刀和一块木板 他就把泥巴捏“活”了

1961年生于登封的刘永占,自幼受家传泥塑艺术的熏陶,酷爱泥塑艺术。一把竹刀、一块木板,几把嵩山黄泥,不到几刻钟的时间,一个表情呆萌、惟妙惟肖的小姑娘,就出现在了他的手中。卖糖葫芦的老汉、背柴归来的老妪、拉胡琴的艺人……这些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都出自于他的巧手。

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主要内容以人物、动物为主。刘永占的作品形象,大襟袄、棉裤、粗腰带、老布鞋,一切都散发出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些活灵活现的民俗风景画,是嵩山“泥人刘”的传承人刘永占对艺术的独特理解。

坚定信念

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16岁那年,村里偶然来了一位画像艺人,刘永占就在旁边仔细观看,回家后自己练习,渐渐地绘画技艺长进不少。“那时候年龄小,自己就想着去拜师学艺。”遂四处打听,打听到了就风尘仆仆赶去拜师,但往往事与愿违。

刘永占曾向不少人拜师,只身来到郑州,但依旧没有拜到师傅。一天,刘永占流浪到二七塔,在塔内被二七大罢工的雕塑给震撼了:“俺祖辈都是捏泥人、卖泥人哩,所以我就想着用泥巴把他们捏出来。”

回到登封老家的刘永占开始琢磨捏泥人,他的第一个泥塑,捏的是同村的一个老大爷。如果说有人称赞刘永占捏的泥人,给了他继续捏泥人的信心,那么第一次靠捏泥人赚钱,则算是给了刘永占极大的动力。“我非得把这泥塑做好,得在河南出出名。”而今,他确实做到了,凭借捏泥塑这门技艺,他已成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传承人。

嵩山“泥人刘”

让更多人了解嵩山文化

刘永占继承了清代乾隆年间“泥人刘”创始人刘文宗的技法,就地取材,用嵩山脚下的黄土抟泥,以生活中神态各异、活灵活现的百姓生活为素材,融入自己仁厚达观的生活态度,形成了独特的“嵩山泥人刘”——驼背的叼烟袋老汉、荷柴归来的村妪、仰天拉胡琴的艺人、憨厚愚顽的玩童等,或率真随性,或古拙纯朴,或仁厚良善,或开朗达观——眉眼欲动、神采飞扬,特别是独具特色的农人装束,无不散发出中原地域民风淳厚的乡土气息,件件成为他作品中的经典。

刘永占的“泥人刘”泥塑已被列为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说:“我想用这泥塑把登封和嵩山的文化表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登封以及嵩山文化,也希望泥塑这门手艺能发扬光大起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嵩山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