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11月27日电 (刘薛梅 杜萍)初冬的湟水河河水清澈,野鸭结队觅食。告别“单打独斗”后,现在湟水河湟水桥断面达到国家三类水质标准,水质状况良好。“作为黄河上游最大一级支流水质的改善,对黄河流域的水质也有很大的提升。”兰州市红古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王文江说。
湟水河、大通河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最东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游地区是青海省和甘肃省兰州市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有大中型工矿企业20多家,其下游河谷地区位于兰西城市群的中间位置,处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由于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分散、缺乏统一规划,一度形成了生态环境局部改善、区域总体较差的现状。
图为湟水河流域红古段生态保护海石湾污水处理厂。(资料图) 刘薛梅 摄
王文江说,“作为界河,上游来水最差的时候达到五类水质标准。”近几年,通过区域联防联控、部门协同联动、属地监督管理机制,红古区和河对面的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联合办公,加强湟水河红古段流域枯水期环境监管力度,整治违法排污单位,确保水质安全。
围绕黄河上游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实现湟水河红古段区域生态环境及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红古区提出了湟水河下游地区生态保护规划,统筹流域内生态保护、环境修复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线,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综合土壤、水资源、林地、草地、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要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连续性,谋划工程项目,全面解决下游地区生态环境问题。
兰州市生态环境局红古分局副局长朱雨说,以流域生态保护为目标,打破行政区域地方和企业分割局面,成立跨区联合监测小组和执法检查小组,对湟水河流域红古区及民和县辖区内重点水质监测断面、重点污染源开展水质加密监测,确保湟水河断面水质安全;对湟水河流域上下游重点工业企业、重点环境风险源、水电站和污水处理厂开展联合检查,查处各类违法排污行为。
对跨区域单方面无法完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时互通信息、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共同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图为甘肃兰州市红古区与青海省民和县之间架起的两地互通“连心桥”。(资料图) 刘薛梅 摄
王文江说,两地政府、环保、水务等部门形成合力,通过区域联防联控,把执行的标准统一起来,现在不管是入境还是出境水质,都是一个标准,通过这个标准就能考核水质的改善情况。
在联防联控协调能力 加大以后,以前偷排、乱排的点位已经全部消除,湟水河流域的水质好多了,自监管以来,境内没有发生一次违规排放。“吃着上游的水,应该保障好下游居民的生活用水。”红古区供排水服务中心主任孙建海说。(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