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医有道 | 姜萍:拒绝痛风折磨 远离高嘌呤食物

2020-11-27新闻7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黄勇 吴宗昊 通讯员 魏峰 济南报道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痛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如今,许多人爱吃生猛海鲜、喝啤酒,因此极易招惹痛风上身。近日,山东省中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医师姜萍教授做客《中医有道》栏目,为广大网友普及痛风防治知识,以及与尿酸和高嘌呤食物之间的关系。

访谈中,姜萍教授表示,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导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疾病, 与嘌呤代谢紊乱以及或者尿酸排泄减少所导致高尿酸血症相关, 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一般所说的痛风特指急性特征性的痛风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 可并发肾脏病变, 严重的可以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受损,也常伴发其他代谢综合征,如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

导致痛风疾病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种:一是饮食。首先高嘌呤、高果糖饮食,能够导致尿酸生成增多。如肝、心等动物内脏,浓肉汁、肉汤、淡水鱼、大多数海鱼等,含果糖高的水果,甜饮料,蜂蜜,糖果和糕点等;其次大量饮酒,尤其是啤酒、白酒;二是遗传因素,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三是肥胖;四是与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关系密切。

据了解,95%的痛风发生于男性, 起病一般在40岁以后, 且患病率随年龄而增加。但是,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女性患者大多出现在绝经期以后。姜萍教授介绍,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发作期、间歇性痛风、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其次是肾脏病变:由于尿酸盐在肾脏沉积可发生泌尿道结石,出现肾绞痛、血尿、表现为慢性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表现。由于大量尿酸结晶广泛梗阻于肾小管导致急性尿酸性肾病:表现为少尿、无尿及迅速发展的氮质血症,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逐渐发展为尿毒症、肾功能衰竭。

众所周知,尿酸高是导致痛风疾病的主要原因。姜萍教授表示,嘌呤是产生尿酸的主要物质,在人体内经过黄嘌呤氧化酶以及次黄嘌呤酶的代谢最终生成尿酸。我们饮食摄入的高嘌呤食物,或者体内合成嘌呤增多,会导致尿酸增多。当人体尿酸过多就会影响肾脏的正常排泄,多余的尿酸未被排出,会使尿酸在血液中聚积,产生高尿酸血症;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可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即痛风。

从中医角度来讲,痛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也称为名“痛痹”“痛风”“白虎历节”等。姜萍介绍,中医中药治疗痛风疗效确切且安全,能稳定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尤其是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和间歇发作期的预防发作和调理很有优势。

中医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的患者, 给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整体情况。例如常用的四妙丸、萆薢分清饮等,治疗过程中注重中医“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的原则,调理体质和对多种代谢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保护其他脏器免受损害。

对于很多患者有胃肠疾病或者肝肾功能障碍,不能耐受西药治疗的患者,可以采用中药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中医外治法如中药外敷、涂擦,膏药外敷等、针灸等也有很好地辅助治疗效果。

一旦确诊痛风后,姜萍提醒在发作期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中药、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甚至糖皮质激素以及降尿酸药物等。

痛风患者应注意戒烟酒,适度运动,限制高嘌呤、高果糖饮食的摄入,始终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240~420μmol/L,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此外,需要定期筛查与监测靶器官损害和控制相关合并症如肾结石和慢性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

日常生活中,姜萍教授提醒,在痛风急性发作期,不要摄入酒精(尤其是啤酒和白酒)及高嘌呤、高果糖饮食;尽量选用含嘌呤少的食物,香菇、豆类(如扁豆)、紫菜和菠菜不宜大量食用,鼓励选择碱性食品,如新鲜蔬菜、丝瓜、马铃薯、奶类、蛋类、水果为主。在缓解期,可以适量选择含嘌呤中等量的食物,如肉类食用量每日不超过120g,尤其不要在一餐中进食过多。

不论在急性或缓解期,平时均应避免食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类、浓鸡汤及鱼汤等。尽量少食蔗糖或果糖、蜂蜜,可饮用适量红酒。尽量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的食物、调味品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咖喱、芥末、生姜等。坚持多饮水,坚持每日摄入量在2500-3000mL 左右,一般提倡在睡前饮水,不适宜在饭前短时间内和饭后后立即暴饮大量的水。

此外,还应该适当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规律运动,平时多做适量有氧运动,以微出汗为度,避免剧烈运动。

【专家名片】

姜萍:山东省中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师从全国著名风湿病专家张鸣鹤教授、尹玉茹教授,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周次清教授等。从事中医内科学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重视研习中医经典,辨治思维灵活,擅长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多种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及内科杂病。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产后风湿病、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复发性口腔溃疡、冠心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系统治疗及康复指导,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擅长中药结合浮针治疗疼痛。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等省部级课题多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项目多项。发表SCI论文5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等,发明专利2项。

#关节骨头#痛风#风湿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