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人生活中都能接到各种骚扰甚至诈骗的电话和信息,究其根本,就在于已成为网络“毒瘤”的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问题,随之而来的是精准的网络贷款诈骗。如此,环环相扣,“陷阱”遍地,稍不留神就可能遭遇经济上的损失。我国司法部门在严打网贷诈骗的同时,强化打击个人隐私泄露的法律和规范也在逐一“亮剑”,多管齐下共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本期“域外之音”和“权威曝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报道。
随着欧盟2018年出台了号称“史上最严”的隐私保护法案后,国外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被提上了一个新高度,尤其是平台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而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目的同样在于从源头上遏止个人信息的泄露,为后续可能发生的网络违法行为建一堵“防火墙”。
尽管在网络诈骗中,最直接的因素源自个人的贪婪以及信息的不对称,但如果能切断个人隐私泄露的链条,违法犯罪人员就很难精准定位目标,从而降低相应的罪案发生数量。同时,网络犯罪尤其是网络诈骗大多形成了产业链,而链条的下游就是如何把个人信息层层倒卖给犯罪团伙。
在打击网络贷款诈骗等新型犯罪过程中,只有保护好个人的网络信息,切断这些黑灰产业链,才能真正地维护大众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记者 |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