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尤吉屯乡:打造一村一业新格局

2020-11-27新闻2

初冬时节,睢县尤吉屯乡许堂村优质葡萄实验大棚内,葡萄挂满枝头。 本报记者 黄业波 摄

尤吉屯乡郜楼村晚熟无花果喜获丰收。 本报记者 黄业波 摄

11月25日,正值初冬时节,行走在睢县尤吉屯乡各村,到处是一派忙碌景象,处处焕发着生机。

在尤吉屯乡韭菜园村白蜡杆加工厂,50多名村民正在忙活。车间内,或压直、或抛光,把一根根形态各异的白蜡杆加工成武棍;车间外,或打捆、或装车,准备外运。村党支部书记郑学思介绍说,该村依托白蜡杆种植的资源优势,引导返乡创业人士建白蜡杆加工厂,目前已与少林寺武校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这批成品将要发往少林寺。

“近年来,尤吉屯乡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实施‘支部书记+产业’工程,确保群众稳定增收。”尤吉屯乡党委书记陶祥东说,每个村支部书记务必在本村打造一个特色种植、养殖、加工产业或培育一个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大户,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该乡已发展特色产业大户12户,引进中顺辣椒、安徽亳州药材、郑州肉鸡养殖、鹤壁花生企业等,形成韭菜园村白蜡杆、许堂村葡萄、郜楼村无花果、李范营村药材、小林店村养鸡、王吉屯村粉条、聂楼村肉类加工等一村一业新格局。

在许堂村葡萄大棚内,该村支部书记王正义正指挥着村民对葡萄树进行施肥和剪枝。据他介绍,该村已有40年葡萄种植历史,种植规模最大时仅本村就有1000多亩,并带动周边余屯村、刘营村、聂楼村也发展800多亩。由于品种老化和技术弊端,到2014年只剩许堂村的300亩。

2017年,睢县民政局干部张巍到该村任第一书记。扶贫干部和乡干部、村“两委”形成合力,把葡萄品种的改良和发展纳入重要议程。他们多次到江苏、山东、上海等地考察学习新技术,并与商丘农科院、郑州果木研究所等院校达成合作协议。

“有了新技术和新品种,没有群众认可还是等于一场空。”该村村委会主任肖俊奇说,通过乡党委扶持,在该村建起27座温室大棚,他带头承包23座,发展葡萄种植。

“我现在承包的4座大棚,今年每棚纯利润达1.5万元。”该村村民王新玉高兴地说,目前他的大棚内种植有阳光玫瑰、夏黑等4个品种。

谈起下步打算,王正义说,现在群众看到了效益,想发展葡萄种植的农户已有20多家,今年申请再建的50座大棚项目已上报乡党委,预计再发展优质葡萄种植面积300余亩。同时发展年出栏5000头的养牛场,实现秸秆、养牛、葡萄种植循环经济,并建设500立方米的冷库一座,全力发展葡萄产业。

与许堂村相邻的聂楼村则是另一番景象:鸡羊成群,大型养殖场、玻璃加工厂等生机无限。村支部书记马昌轩说起本村的发展,头头是道:该村是回汉混居的村,近年来除了在产业上发展有50座蔬菜大棚、3个万只以上的养鸡场,还发展了电商、屠宰场等,牛、羊、鸡等散养户达90%。

为全面推动产业的发展,尤吉屯乡利用土地资源优势,以补链延链强链发展战略拉长产业链条。

“我乡除了在项目资金、科技推广等全面落实国家政策,帮农增收外,还多措并举引导外出成功人士、乡村能人等回乡创业,并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尤吉屯乡人大主席程海说,为扶持郜楼村的无花果种植,乡村干部为返乡创业人士许班流转土地300余亩,今年再打算为其流转500余亩,利用项目资金建设冷库一座和反季节无花果大棚。

在田园梦无花果种植基地,许班介绍说,他毕业后十多年在外务工,2017年在当地政府优惠政策的感召下回乡发展无花果种植,由原来的5亩试验田发展到现在的300亩,品种也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8个,并发展成为无花果苗木发育基地,研发出无花果干、无花果醋、无花果酒等深加工系列产品6个,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年用工量1万余人次。

“农民富不富,在于产业;产业强不强,在于实干;怎样干,在于党员干部的领。”陶祥东说,今后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的“支部书记+产业”工程,把现有产业往现代化阶梯推进,带动融合美丽乡村、精神文明、社会治理等工作同步发展,全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