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极速上手”切中企业需求 KubeSphere容器平台加速落地数字化

2020-11-26新闻15

“云原生是个大话题,涉及的东西很多。它是解决客户在企业业务落地时适应数字化、互联网化趋势时,一个很落地的解决架构。可以说,这是云原生最好的时代,也是不得不云原生时代。” 面对云原生,KubeSphere容器平台产品服务于爽这样说道,“极简!成为KubeSphere对云原生下的新定义。”

云原生时代已经到来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工作负载迁移到容器中,应用在容器中被切分成诸多微服务,业务运行网格化了,资源随需灵活调度,应用进入容器后能适应更多的生产环境,容器正成为一种技术趋势,它将改变云计算的未来。

于爽介绍,容器是云原生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显然,它不仅十分贴近企业客户的云原生转型需求,还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构建云原生应用,从而实现DevOps和微服务的落地,加快业务创新迭代,最终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说到青云QingCloud (qingcloud.com)人们肯定会想到一个词:“纯”云原生。用其CEO黄允松的话说,青云的使命就是全面破坏传统ICT产业形态,在云端重新构筑面向未来的企业ICT的交付形态。

其实,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企业的需求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上云这么简单,而是需要向云原生架构转型,解放架构自由度,做到最大化业务敏捷性。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快,如果企业的业务只是停留在传统的形式,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的发展需求”。于爽表示,企业的业务需要变革,不断推进,而IT也在为了支撑这种变革。在数字化转型1.0时,大家开始迈出上云的第一步。企业会把一些硬件做软件定义、数字化。现在很多传统企业已经实现了数字化转型1.0,有73%的企业已经至少采用一个/一项云计算应用或者技术。

“快速上手”切中企业需求

“到了数字化转型2.0时代,是为了应对业务模式非常频繁的变化而产生的,从原来的云模式变成云原生的模式。”权威咨询机构Gartner的报告就称:“2020年,大概有75%的全球化企业将生产中使用容器化应用。”

那么,KubeSphere容器平台与传统K8S又有哪些区别呢?

“我们定义已经很明确——KubeSphere容器平台是K8S的发行版。”于爽介绍,在中国只有KubeSphere的定位是Kubernetes的发行版,我们希望给客户提供一个通用的分布式Kubernetes发行版,就像类比Linux发行版是Ubuntu一样。

此外,KubeSphere是全开源的,意味着它一定满足社区用户通用需求的发行版。用户不需要太深入了解Kubernetes,就能快速上手,且场景支持相对全面,CI/CD、微服务治理等,这些都是互联网企业非常需要的,KubeSphere控制台提供统一管理入口,细粒度的资源权限管理,支持所有K8S的上层资源管理。

除此之外,于爽进一步表示,协作流程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是很大的团队,开发、测试、美工、项目经理,所有人面对同一个项目、同一个产品,可能需要历时三个月甚至半年时间才发布一个版本,所有人都得参与上线过程。

而现在,大家开始往敏捷、DevOps方向发展,团队被拆解,微服务使得项目或产品已经被切割成很小的模块。比如购物车团队可能只需要一个全栈的研发,他不需要了解其他模块的业务,他跟其他模块的沟通是服务与服务之间的API、文档等,是一个很松耦合的团队组织架构。

企业开箱即用“大道至简”

为什么Kubernetes这么受欢迎?

“用户把KubeSphere称为云原生全家桶,因为KubeSphere提供了很多可选的功能组件,能够真正做的开箱即用。”于爽介绍,首先,核心功能开箱即用。即点即用的DevOps,面向开发测试人员,覆盖了开发测试全链条的发布。从提交代码、构建应用、应用发布到测试环境、测试通过发布到准生态环境及生产环境,这一套流程在KubeSphere平台上可通过可视化界面进行统一的管理。此外,不管是传统微服务框架还是主流的云原生微服务框架,在KubeSphere平台上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支持。

其次,健壮的容器基础设施。青云QingCloud主导的开源项目肯定会把自己擅长的技术同时输出到这个平台。青云QingCloud有自己的SDN、SDS产品,包括QingCloud云平台,都可以跟KubeSphere很好的整合。这个整合并不是强绑定的关系,KubeSphere既可以安装在青云之上,也可以安装在其他云平台、物理机或者VMware之上。

最后,企业级增强特性。极简人机交互,通过社区用户和商业用户的反馈,我们对KubeSphere的产品体验,信心是非常强的。在大型企业落地,多租户、运维友好和安全都是必须的功能。

“在新一轮数字化转型中,企业必然走向云原生,云原生是最终不得不做的事情。”于爽坚定的认为。

#技术编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