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商都,地处中原,历史上曾五次为都,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今日郑州,都市圈建设正成为新的风口,高昂“龙头”,起舞中原。
自印发《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以来,河南陆续审议通过了《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2020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等文件,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龙头,协同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共同书写一体化发展的“联考”答卷。
郑州都市圈将如何建设,建设节奏如何把握,有哪些优势和短板?近日,在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方塘智库举办的“你好,都市圈”云沙龙上,参会嘉宾表示,要通过做大做强核心城市,实现强核赋能,提升产业的外溢辐射;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要筑基绣底实现多点发展;通过建设产业新城,要加强资源要素的流动性,推动郑州都市圈的良性发展。
强核赋能 有效辐射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郑州大都市区,这为郑州都市圈建设打下了雏形,明确了“国家定位”。
数据显示,2019年郑州都市圈GDP总量达1.8万亿,常住人口1920万,以占全省9.6%的国土面积,承载了19.92%的人口、创造了33.16%的经济总量,郑州都市圈在全省的核心增长极地位更加彰显。
“一个都市圈的建设,离不开大的宏观环境。”在沙龙上,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张耀军表示,我国户籍制度的有序改革,为都市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新动能,人是都市圈建设的最大动能;2020年,国家层面提出双循环,为郑州都市圈创造了机遇,能够带动交通、信息、资金、人流的流动。
当前,郑州都市圈的发展,呈现哪些新特点?河南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王建国认为,郑州都市圈的人口,呈现向城市中心区集聚与向周边扩散并存的现象;产业机构从早前的同质化“同而不和”,向分工协调、特色发展“和而不同”转变;圈中的城市,从自扫门前雪各自为战,向联动发展过渡;中心城市郑州,由“全面虹吸”转变为“吸高疏低”,低端要素向周边疏散;城市发展由“生产经营”向“生态宜居”转变。
王建国说,“强核赋能”是郑州都市圈的发展趋势,“主核心”是郑州中心城区,及“次核心”开封、许昌、新乡、焦作四市中心城区。要形成核心城市由“纯集聚”到“有赋能”的跨越,通过形成核心城市特色化交叉重叠辐射的格局,促进郑州都市圈的同频共振。
“做大郑州中心城区,也要在区域面积上下功夫,通过核心城市的扩容来提高辐射能力。”王建国认为,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郑州市域面积偏小,要加快推进城市周边区域大规模空间的开发,以实现核心城市的超常规扩容。在更大的范围整合资源,增加中心城区的经济体量,提高动能和势能。
筑基绣底 构网畅流
推动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除了核心城市外,还有广阔的乡村腹地。在沙龙上,多位嘉宾表示,乡村既是市区的基底,也是城市发展的潜力所在。
王建国认为,要加强郑州都市圈腹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力度,打造城市的“后花园”“休闲地”“菜篮子”,使乡村与现代都市体系有机协调、平滑衔接、相映成趣。此外,在乡村面貌、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城乡间的联动性,加快推进都市圈的发展进程。
方塘智库创始人叶一剑说,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城市周边的县城及乡村,在都市圈的发展上,要有意识的突破,否则会错失发展机遇。
叶一剑认为,以往谈都市圈多是站在中心城市看,但都市圈不是“单点崛起”而是“多点发展”,要站在周边地区的角度,重新审视都市圈的发展。
都市圈多点发展,要构网畅流,增强内生动力,提高发展活力,增强运行效力。在沙龙上,嘉宾们表示,要搭建起连接不同城市、区域、城乡间的桥梁和纽带。
王建国建议,郑州都市圈要加快建设城际交通体系,完善城市间道路交通建设;以美丽乡村为基点,构建现代城乡体系;以郑州为“塔尖”,以汴、许、新、焦为“塔中”,以县域为“塔底”,打造分工合作的梯度产业体系。
“强化区域功能定位与人口协调,也是筑基、畅流的重要环节。”张耀军说,对于区域经济而言,产业和人口有些需要聚集、有些则要进行疏散。通过疏密有致,合理布局和区域功能定位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郑州都市圈的顺畅发展。
产城融合 助力一体化
张耀军说,截至201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达到了60.6%,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在44.38%,其间相差约16%。这意味着,尽管一部分人在城市工作生活,但在教育、医疗等资源的覆盖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产业发展与对人的关怀,是各界关注的话题。参会嘉宾认为,产业新城、产城融合是值得探讨的解决方案。产业新城多是布局到城市的周边,在产业、生活、文化上,都是对都市圈发展有力的支撑。
华夏幸福在郑州都市圈布局的六个产业新城,成为了沙龙上嘉宾们聚焦的成熟案例,探讨了产融结合发挥的产业中心、交通节点、生态中心等支点作用。在郑州都市圈的周边,有着广阔的建设“腹地”和区域经济成长的“土壤”。
“从郑州大学开车到武陟产业新城,只需要25分钟,产业新城在赋能都市圈发展的同时,也在享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红利。”叶一剑说,产城融合不是单向赋能,而是形成双向发展的闭环。除了核心城市产业对周边的外溢外,还要关注新崛起地区的增量产业。
武陟产业新城 阿里云创新中心
王建国说,按照1平方公里承载1万人口计算,上百平方公里承载的是一个中等城市。这有利于郑州核心城市在地域面积、人口规模、经济体量和市场容量的超常扩容,同时强化发挥华夏幸福在高端产业、高品质城建、高质量生态、高品位文化等方面对中心城市能级的赋能作用,也有利于连接次核心城市,形成产业阶梯布局和城市错位发展。
“实际上产业新城助推了都市圈的发展、提升了都市圈发展的品质、加快了都市圈发展的速度,我认为这应该是未来我国都市圈发展的一个趋势。”王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