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1919中国作为战胜国 1919年巴黎和会为什么中国是战胜国

2020-11-26知识10

阅读下列材料: 答案:解析:答案:①五四运动。性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意义: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显示了伟大力量,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从此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②山东地处我国北部沿海,靠近津京地区,扼渤海进入黄海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列强控制了山东,便于控制京津战略要地,便利的交通便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解析:此题是一道跨学科的综合题,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学生只要明确山东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即可。

1919中国作为战胜国 1919年巴黎和会为什么中国是战胜国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 (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分)(2)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3分)(3)爱国、团结、彻底的斗争精神等。(2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4)新民主主义革命。(3分)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事实的准确认识,由材料中“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政府提出的合理要求…遭到和会拒绝…五四运动爆发”及已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爆发五四运动。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图片中的口号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等,由此分析可知口号反映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精神的准确认识,解答时可以围绕“爱国、团结、彻底的斗争精神”等方面分析理解归纳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第(4)问,主要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准确认识与理解,材料主要强调了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等上历史舞台,由此分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中国作为战胜国 1919年巴黎和会为什么中国是战胜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什么说中国是战胜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确产生了一个回响,推动中国制定如今的外交政策目标。一百年来,中国饱受不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6303761平等条约的屈辱,包括结束一战的《凡尔赛和约》(Treaty of Versailles)。但作为一战战胜国,中国一无所获,仅得到一个教训:要自强不息。一战结束后,德国在山东省的租借地并未交还中国,而是由日本接手。扩展资料:战争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陲的俄罗斯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罗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1919中国作为战胜国 1919年巴黎和会为什么中国是战胜国

阅读下列材料: (1)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五四运动。1919年。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2)英美想从中国获得侵略权益,反对日本独霸中国。对帝国主义国家而言,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3)山东地处我国北部沿海,靠近京津地区,扼渤海、黄海之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交通便利。列强控制了山东,便于控制京津要地,便于对我国的侵略掠夺。(4)弱国无外交。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必须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5)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所以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919年各国列强在什么会议上,不顾中国属于战胜国的事实和中方的强烈要求 巴黎和会 五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

1919年巴黎和会为什么中国是战胜国 运气好,没法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是英国、法国等国家是同盟国,所以中国是战胜国 中国是同盟国成员之一 而一战同盟国是胜利方 同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