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能当上皇帝,多尔衮功不可没,这让顺治理应感激多尔衮,但是顺治长大后,多尔衮还贪恋权势,不愿交权,这让顺治对多尔衮由感激变成了痛恨,多尔衮死后,顺治随即将其清算。
因为有多尔衮的擅权行为,顺治对辅政大臣是比较讨厌的,但可惜的是,他当皇帝时,才6岁,不得不需要辅政大臣辅政,但是顺治去世时,康熙才8岁,也是个少儿皇帝,需要大臣辅政。顺治为了避免多尔衮之事再次发生,这次他跳过爱新觉罗皇族,选择了4个外姓大臣辅政。
顺治为康熙选择的4个辅政大臣是索尼(正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遏必隆(镶黄旗)、鳌拜(镶黄旗),康熙的目的是让他们互相牵制,从而完成辅政任务,但可惜,康熙还是没能躲过权臣专权。
顺治安排了4个辅政大臣,就是为了让他们互相牵制,避免大臣擅权,为何最后还是变成了鳌拜专权?
这个问题,主要出在了4大辅臣身上,虽然顺治为康熙留下了4个辅政大臣,但这4个辅臣的能力和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这也导致他们之间无法彼此制衡和彼此牵制,以至形成了一家独大之事。
四大辅臣之一的苏克萨哈,他是正白旗人,也就是多尔衮三兄弟阵营的人,但是多尔衮去世后,他见风使舵,选择倒向了顺治,并帮助顺治搜集罪证,清算多尔衮及其党羽,这让得到了顺治的信任,还将他安排为了康熙的辅政大臣,但是苏克萨哈的背恩忘义,帮助顺治清算多尔衮党羽之行为,被清算的人多是两白旗大臣,让两白旗人对他恨之入骨,根本不支持苏克萨哈。
两白旗人不支持苏克萨哈,让苏克萨哈空有辅臣之名,但无辅臣之实。同时,多尔衮得势的时候,鳌拜、索尼等人始终没有向他屈服,所以鳌拜、索尼等其他几旗的大臣,很多都瞧不起苏克萨哈背叛多尔衮求荣的做法,这让苏克萨哈在朝堂上,也没啥话语权,这让他制衡不了鳌拜。
康熙长大后,苏克萨哈为了让康熙亲政,提出解去辅臣之职,甘愿去给先帝守陵。但鳌拜不愿交权,他为了保住权力,决定除掉苏克萨哈。鳌拜给苏克萨哈罗列了24条罪状,康熙明知苏克萨哈罪不该死,不肯杀苏克萨哈,但鳌拜攘臂上前,强奏累日,矫诏杀了苏克萨哈。苏克萨哈死后,鳌拜少了一个政敌,但是此事激化了康熙和鳌拜的矛盾,也为鳌拜带来了杀身之祸。
四大辅臣之一的遏必隆,他和鳌拜同属镶蓝旗人,鳌拜强势有利于镶蓝旗的利益,例如鳌拜曾强行和其他旗换地,就是为了镶蓝旗的利益,这让鳌拜得到了镶蓝旗大臣的支持。遏必隆在镶蓝旗中的影响力赶不上鳌拜,所以他不敢得罪鳌拜,和鳌拜作对,免得在镶蓝旗内成众矢之的。
还有,遏必隆性格懦弱,不敢和鳌拜正面对抗,即便康熙为了拉拢遏必隆,将他的女儿选入宫中纳为了嫔妃,但是遏必隆始终没有帮助康熙对抗鳌拜,反而处处依附鳌拜,让鳌拜更加权势滔天。
这让康熙对遏必隆心有不满,在扳倒鳌拜后,也给他安了不少罪名。虽然遏必隆本该处死,但康熙念他有功于大清,还是勋臣之子,最终饶了遏必隆,将他降职处理,让他仍以公爵宿卫内廷。
索尼是四大辅臣之首,也是四大辅臣中唯一一个有能力对抗鳌拜的人,索尼是正黄旗人,身后有正黄旗的支持。
索尼和鳌拜原本是非常亲密的战友,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想要争夺皇位,索尼和鳌拜在内的两黄旗大臣,站出来极力反对,最终搅黄了多尔衮称帝之事,顺利让皇太极之子继承了皇位。多尔衮做了摄政王后,索尼和鳌拜无一例外成了多尔衮打压的对象,但是就在这个艰难的阶段,鳌拜还多次庇护索尼,让索尼免受灾祸,但是鳌拜却因此而遭到了多尔衮的打压,数次被革职。
成为辅政大臣后,鳌拜和索尼很多时候看法一致,所以索尼也比较支持鳌拜,但是鳌拜渐渐变得张扬跋扈,擅权时,索尼已经年迈,没有精力和鳌拜斗争了,他为了避免和鳌拜较量,开始渐渐减少参与政事。索尼是个忠诚的大臣,康熙为了拉拢索尼,将他的孙女赫舍里氏娶为了皇后。
康熙这样做,将他和索尼家族捆绑在了一起。索尼自身没有精力和鳌拜斗了,所以他将希望放在了年轻一代身上,索尼让自己的儿子索额图辞去官职,入宫做了康熙的侍卫,保护康熙的安全。
索尼在去世后,他的儿子索额图为康熙训练了一批亲贵子弟,在鳌拜入宫没有防备之际,将鳌拜擒拿了。这也让康熙顺利除掉鳌拜,从他手中夺回了权力。从结局看,索尼的愿望也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