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冬季养心要“通阳”
中医学概念中的“心”可参考《素问·六节藏象论》里的说法:“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冠心病与中医“胸痹”、“心痛”病的表现相似,其病机属本虚标实。胸背引痛遇寒则发属寒邪,胸闷者多属痰浊,痛处固定不移者多属血瘀,窜痛胀痛或气逆者多属气滞,痛剧者多属毒邪。有气短、乏力、懒言、纳呆表现者属气虚,畏寒肢冷者属阳虚,心悸寐差者属神虚,伴口干五心烦热者多属阴虚。各病理要素往往同时体现在同一患者身上。
笔者参与课题的研究表明,寒邪、痰饮、气滞、瘀血、诸虚是冠心病主要的病理要素,情志和气(阳)虚贯穿病程始终。秋冬季节天气寒冷,血管收缩,容易引发心血管事件,冠心病患者往往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因此冠心病患者更要注重养生保健。
在起居方面,《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因此,冬季养心应当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对血管的刺激,待日出阳气生发后再适量运动。
在饮食方面,安养心神要调和脾胃,这是金元四大家中李东垣提出的。“胃不和则卧不安”,心病的食养有三禁三宜。一禁过饱伤正,“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饮食过多,吸烟嗜酒,饥饱无度,吃得太油腻和太甜都于心血管健康不利;二禁咸,《灵枢?五味》说“心病禁咸”,钠盐摄入过多引起血压升高已成为常识;三禁醉酒油腻,《内经》中提到“以酒为浆”会使人“年未半百而衰”,又说“膏粱厚味足生大疔”。三宜中,一宜食辛滑温通之品。“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麦为心之谷,可以养心气;羊肉可以温补阳气,心为阳中之太阳;杏味为苦,而“心病食苦”;薤白味辛,辛滑之物可以通利上焦阳气。二宜食酸,“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这是由于木能生火的缘故。”三宜顺应心脏象苦欲补泻,如“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此处的“咸”不是口味,而指芒硝、珍珠母、牡蛎、鳖甲、龟甲等咸味药。当然,宜心之品也不能多吃,比如“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这与“饮食有节”的道理是一致的。
在运动方面,心病的运动养生要注意不可不动、不可大动,以“不作劳”为度,避免劳累,根据个人的体质、身体状态选择合适的动养方式。适量的运动有助于通行阳气。五禽戏中熊戏有“摇头摆尾去心火”之效,这是由于心肾同源,心火下降,肾水上济,可以交通心肾。该法对颈椎病、腰椎病也有益处。
在调畅情志方面,养心首先养神,预防心病要做到条畅情志,心态平和,心静方能气清,气清方能神凝,神凝方能心定,神藏而不妄耗,则心本身也得到了休养。这其实也是现代“心理平衡”理念的体现。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症状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而加重,秋冬季节阳气收敛往往带来负面情绪,因此冠心病患者更要注意心情舒畅,正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作者: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李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