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汉之飞将军李广别传(三)· 民夫之苦

2020-11-26新闻18

良家子,是陇西人氏李广,得以投身行伍,建功立业的出身条件。西汉时期的良家子,并没不是指代性别。像李广这样世代习学射术的武夫,良家子的身份,不仅意味着李广具备了从军杀敌的技艺,同时也道出了李广的清白身世。六郡良家子,可以看做汉代选取精良军事人员的人才来源。良家子,顾名思义,他们绝非游侠豪强,也非乱法的恶少,更加不是商贾、赘婿。须知,在遥远的汉代,赘婿的身份一点也不光彩;而行商坐贾之人,自汉高祖时期,就被剥夺了穿着华丽衣裳的可能,“贾人不得衣锦绣绮縠絺纻”,“重租税以困辱之”,就是高祖刘邦,对商贾的严格训诫。

李广的故乡陇西,位列边地六郡之一。六郡良家子与普通民夫不同,因为修习战备武技,是他们标准的生活方式,他们不仅是汉帝国的优质兵源,同时也是国之良将的备选之材。虽说六郡良家子在本质上也还属于民籍,但相对于平庸乏能的民夫而言,良家子获取富贵的渠道,显然要更直接,也更具风险。

高祖刘邦的一些善举,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乍看起来,似乎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使方兴未艾的汉帝国得到了相对良好的发展。但也不要把这时的社会动态过度夸张,因为《汉书》说的明白,汉帝国所沿袭的,还是秦代的制度。翻开东汉士人荀悦的《汉纪》,这位高门大姓的名士,只承认汉帝国“乘秦之弊”,却并未剥夺秦代的权威与合法性。由此可知,汉高祖时期释放囚徒和奴婢的善举,并不会给民人带来特别实在的便利。对于正在积攒实力,谋求更大事功的汉帝国来说,国富民贫才是当时社会的写照。民人对于汉帝国而言,生息劳作的刻板规律,是他们终身的存在价值,汉廷时而作出的善意之举,恐怕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民人所能获取的实际益处。

即便在鼎盛时期的西汉,农人的生活状态亦十分艰苦

在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中,这位颇具慧眼的智者,道出了当时民人的艰苦:“社会上一般生活,都起了绝大变动,只有农民,还比较呆滞在陈旧的状态下过活。”在这种生活眼界的苑囿之下,民人是否会认识到良家子的存在,尚属一种不可知的变数。况且,习惯了呆滞陈旧的生活状态,即便看到良家子可以立功疆场,他们也不大会产生心理的艳羡。原因非常简答,因为普通民人在重农的思维惯性中,即便没有形成虚抬自己身价的集体潜意识,也应当明白,他们即便投身军旅,也不会像久习战备的良家子那样如鱼得水。

汉代的民人,要承受繁重的负担。首先,他们必须通过耕种的收获来缴纳租税,这些租税更多是以粟米的实体形式来完成。其次,他们还要为汉帝国服役,这里请不要误解,当时的服役,并不局限于兵役;对于民夫而言,更多的乃是力役。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耕种于王土之上的农夫,需要在种田之余,按照规定的天数,为封君从事劳役,诸如疏通河渠,修筑城防,营建坟墓,修建宫室等重体力劳动。劳役的艰苦,以及粮食、布帛、禽畜的恒时供给,民人的生活既是一眼望得到头,同时又被细化到周而复始的税赋劳役不断催迫。

历经文景之治的汉帝国,其民人生活依旧艰辛不已

尽管从汉惠帝、汉文帝,一直到汉景帝时期的努力,税民的赋税由十五税一,减少到三十税一,但由于当时的汉帝国并无绝对实力,可以对地方豪强加以削夺,并且汉帝国有求于豪强的财富输入,也希望豪强能够协助汉廷管理民人,于是经由豪强盘剥的民夫,很难感受到文景之治带来的直观福利。正如武帝朝的名臣董仲舒所言:“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供;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矣。”钱穆先生也在《国史大纲》中感叹过,“此种负担,在当时已为极重”,“农民在无可聊赖中,首先是出卖耕地,出卖耕地后,生活不免更苦。”

那么,这些勤苦的民人,真的没有和良家子一同建功的机会么?其实从原则上来说,还是有的。历史的魅力,并不在于文人如椽妙笔的渲染和写意;而是在于敢于直面时代真实性的求是精神。西汉时期,并没有专门从事军事活动的职业军人,但熟悉战备的良家子,显然要具备这方面的素质和职业倾向。而普通民夫,恐怕不会像良家子那么好运,因为他们并没有常年修习战备的基础。尽管他们在繁重劳动的同时也要从军,但从文献来看,民夫所从事的,主要是屯戍、更卒这类不从事一线战斗的守备和杂役工作。

西汉的兵役制度中,组成汉军主要战力的是正卒,年满二十三岁的成年男子,要服一年的正卒兵役。之所以将二十三岁最为正卒的待选年龄,是因为二十岁的男子,才能正式成丁,成为汉帝国的合格劳动力。成丁之后,才会被授予田亩,准许其耕种和蓄养禽畜,二十到二十三岁之间,就是丁男熟悉耕种技能的时期。二十三岁开始,丁男就要为汉帝国服正卒之役。帝国中央的南军、北军,分别由郡国和京畿地区的男丁编入,其中材官(步兵)、骑士是正卒之中,颇为重要的基本兵种。

相较于繇戍、更卒,正卒是汉朝男丁所能从事的最具战斗力的兵役组织

除此之外,屯戍、更卒也作为汉帝国延续秦制度,而继承下来的守备力量。屯戍又叫繇戍,凡是天下男丁,都要前来服役。顾名思义,繇戍就是为国戍边,承担警戒一类的准军事活动,即便是丞相之子,也不能免除此役。但繇戍的服役期限非常短暂,只有三天。秦末的陈胜、吴广,就属于繇戍之人,汉帝国为了避免繇戍人员过于集中,因此允许用出钱的方式免去戍期。这样一来,不能免去戍期之人,基本可以窥测出其家境和见识,因此这里出现陈胜、吴广的概率,就大为降低。

良家子的家学武艺,是李广从军立功的先天优势

不论是正卒还是繇戍,其装备物资均由自家和所在郡国提供,汉廷为此可减免大量的养兵和训练费用。这样一来,良家子的家学武备,就比普通的农家男丁要精进勇猛得多,良家子跻身良将之列的先天优势也就更加明显。因此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本就有着良将基因的李广,猿臂善射的武艺和六郡良家子的出身,只需要一个从军作战的机缘,就可以一显身手,成就人生中的第一个目标。

#楚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