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银瓜,瓜肉白嫩,甜脆多汁,全国独有,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山东省第四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近年来,青州市将培育打造“青州银瓜”品牌作为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强化标准体系建设、提升科技支撑、注重品牌打造,聚力带动乡村振兴,让昔日“贡品”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11月23日,记者在青州市弥河镇大关营银瓜合作社看到,社员石有刚正在自己承包的大棚内打理秧苗,再过十天左右他的银瓜苗就要开花坐果了。
弥河镇大关营银瓜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10月,总面积1200亩,基地采取“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向租赁农户统一提供种子、统一管理标准、统一收购销售,并且采用统一品牌标识,解决了小农户生产质量不统一、单打独斗的难题。
熟知青州银瓜的人都知道,银瓜曾在明清时期被列为皇室贡品,大关营银瓜之所以好吃,与其特有的沙土密不可分。石有刚和青州银瓜一样,土生土长在弥河镇大关营村,从祖辈“继承”种瓜手艺后,已经和银瓜打了20多年交道。在2019年以前,石有刚一年只种一季瓜,2019年冬初他承包了合作社的高温大棚后,一年开始三季种瓜,让他惊喜连连。
由于错时上市和“踩点”上市,这种高温大棚里的银瓜更金贵。“我在合作社承包了两个高温大棚,2019年腊月栽的苗,清明前就上市了,每斤卖到了40元。我现在这茬瓜,年前就能上市,预计能到50元一斤,一个大棚一茬纯收益达十万以上。”石有刚说。
大关营银瓜合作社理事长郇延庆说:“实行智能控温后,一部分大棚12月底栽种,清明前上市,一部分七月栽种,十月一左右上市,普通的日光棚2月份种植,5月上市,基本全年有瓜。”合作社的统一运营降低了农户投入风险,也给产品谋求到了更高的经济价值。按照惯例,银瓜每年4、5月份上市,三个月后就没有了,仅此一季。而在大关营银瓜合作社,这里的银瓜一年中在市场上可占有8个月,实现了产品的周年供应。
郇延庆介绍,目前合作社统一了大关营村60家银瓜种植户,今年21个大棚都能全面投入使用,每亩地产量在2500斤左右,亩整体收益能提高30%以上,产品直供北京、上海、广州等高档礼品店,供不应求。
据悉,银瓜合作社充分整合了资源,为品牌建设提供了核心支撑。借助强大的社会资金流,银瓜产业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日光温室种植、智能温室、农业物联网等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加入,全市核心种植区年产量提高到60万斤以上。银瓜产业的“科技芯”在不断壮大,多年来,该市以创新型、科技型涉农企业为重点,支持企业与农业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等,提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目前,每年用于银瓜科技研发的资金在500万左右。
“银瓜”是青州市特色农产品的一块金字招牌,目前青州银瓜也已经有了日趋完善的产业标准。种植区域有标准,制定《青州市银瓜发展规划》,划定总面积7300亩的3大银瓜生产保护区域;生产、储存、运输有标准,制定《青州银瓜团体标准》及《青州银瓜标准》《青州银瓜栽培标准》两个企业标准。此外,“青州银瓜”还被纳入到该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重点农产品品牌培育库,银瓜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不断加快。2019年,青州市依托华盛农业成立青州银瓜研究所,针对银瓜品种退化、纯度降低、产量下降、品质下降等问题进行研究和品种改进,现已搜集银瓜优质种质资源30余份,成功选育5代弥河银瓜,预计2021年将成功研发出更加适合早春、耐热耐寒的新品种。
资源整合凝聚了品牌核心,产业融合则更加放大了品牌效应。近年来,银瓜产业“接二连三”“跨二连三”发展,与全市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实现互动、互融、互促;销售模式也实现创新,“互联网、微信推广、抖音直播+银瓜产业”比翼齐飞,冷链物流专区快速建成,实现在线下单、智能分拣、一链直达。
目前,“青州银瓜”品牌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成功创建山东省第四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2019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中,品牌价值达到5.35亿元。(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如宽 通讯员 刘芳芳 张伟莉 丁灏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