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有现代感也有烟火味 普陀海岛之夜秀出新活力

2020-07-22新闻23

普陀“520幸福街”人气满满。 浙报融媒共享联盟普陀站 陈逸麟 摄

太阳还有两小时才下山,普陀“520幸福街”已亮起了灯。

“没有吹着晚风吃海鲜,就没到过舟山。”三五成群的游客涌进夜排档内,被刚钓上来的虎头鱼、黄姑鱼等鱼鲜“俘获”。

繁华的普陀之夜,是市民们的骄傲。据统计,6月份约有241.7万人次的游客来到普陀,仅给夜排档、夜市街两处就带来2000余万元的营业额。

经历30余年的变迁,它更是观察城市的窗口——既是拉动当地消费的一个引擎,也是向外地游客展现普陀文化的名片;在精细的管理措施下,它有现代感也有烟火味,有秩序也有浪漫气息。

又是一年旺季到来,记者走进普陀,体验这座滨海城市夜晚的魅力,探寻城市里的新消费故事。

海鲜夜排档。

美味与品位 激活海滨夜

有人说,想要观察普陀,可以从夜里开始。夜晚7时,海风阵阵,人气逐渐集中在普陀一横一纵两条街上。一横,是5月18日开张的夜市街——“520幸福街”;一纵,就是延绵1公里的夜排档。

“吃在夜排档,玩在夜市街。”这样的夜间消费“双重奏”,普陀人盼望良久。3月25日,普陀的夜晚,沉寂一段时间之后,再次热闹起来。

30多年前,一辆辆手推车的出现,让夜里上岸的渔民可以饱餐一顿,开启了普陀的夜间餐饮。闯荡夜市江湖至今,这个滨海城市的夜排档已悄然变成一个旅游景点。数据显示,2019年赴普陀游客达4283万人次,吃夜排档已成“标配”。

普陀人并没有停止对“夜市”的追求,他们发现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仅为1.5天,比对岸的宁波少了1天。不少游客吃过夜排档后,宁可驱车百里,赶去宁波夜游。两年多前,普陀毅然关掉了一条陪伴几代人的老夜市,打造一条与夜排档相匹配的夜市街。有人发现,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普陀游记中,几乎都有这里的夜市点评。

体验过普陀新夜市的人们发现,这座滨海旅游城市的夜间消费、旅游被激活了。

晚上9时,“520幸福街”人山人海。行走在人群中,记者看到沿街一字摆开52辆特别设计的“大巴车”“小客车”“双层巴士”等车型店面,每辆“车”外饰霓虹灯,现代感十足;“鱿鱼爱上年糕”“造物坊”“阿婆塌年糕”……各家店名别出心裁,充满吸引力。

与炫酷的外观相得益彰的,是“一店一品”的经营业态。夜市街管理单位东港街道副主任钟磊在开市前特意组织了一轮面试,淘汰了100多个没有产品特色的申请,留下来的是地方特色美食和渔民画等文创产品。

“有烟火气,也有品位。”本地服装设计师戎峰雷这样评价新夜市街。他正在一辆“中巴”内向顾客介绍他以传统盘扣开发的文创新品。在此之前,他只在大商场展示他的产品。

“双重奏”释放的能量之大,让那些“老夜市”们都惊叹。

“阿大,对虾、青蟹还有吗?”64号业主陈娜趁夜市空隙,忙着跟活鲜供货商联系加货。她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新夜市街的美景后,马上有一批温州客人联系她预订位子。这样的电话她还打给了蔬菜、贝壳、米面等供应商。电话那头,销售链上的顺利合作,迅速传导给采购环节。

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夜晚有着不小的分量。“逛夜市应该是品质生活一部分。”普陀市民小李七八年前逛过上海、杭州等地的夜市后,就再也没有去过本地夜市街。如今,她终于又找到了逛夜市的动力,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去走走。很多市民甚至开始畅想不远的将来,普陀将恢复当年“小上海”的荣光。

新潮的普陀“520幸福街”。

厨娘变主播 刮起时尚风

在很多人印象中,夜市的业主以四五十岁的群体为主。但在“520幸福街”走一圈,你会发现,80后、90后才是这里的主角。

“这是我自己做的西米露,和西瓜很配哦。”4号车内,28岁的王郑正在推销自己的新品。凭借着对岛上青年口味的领悟,他开了一家水果捞,生意不错。但谁也未曾想,王郑为此放弃了一份让人羡慕的稳定工作。

一直想创业的王郑有过很好的设想,但都因启动资金不足而放弃。如今,普陀夜市街让他找到了人生舞台,还收获一批“粉丝”。前不久,他又在夜市街不远处盘下了一家小小的门面,雇了两名员工,用于白天营业。

在烟火气里过出红火日子,是普陀人的生动写照。夜市街上,租金根据淡旺季而调整,最多每月5000元。因新开市不久,五六月时租金甚至只要1000元。管理方还免费帮业主设计好招牌,做好内外必要的装修。

夜市街迸发出惊人的能量。据统计,普陀夜市街和夜排档能够提供的直接就业岗位有400个左右,旺季可以达到约800个。而因此衍生出来的销售、管理、环卫等岗位加起来,数量有1000多个。

“这里是老百姓的创业乐园。”钟磊说,曾有企业想承包夜市街的经营权,开出每年近千万元的高价,但被婉拒。相比有限的承包费,地方上更看重夜间经济的无限潜力。

“我要让游客品尝舟山海鲜的365种味道。”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普陀市民冯女士在夜市街搞起了创意菜——海鲜烧烤。芹菜烤鳗鱼、酒焗大虾、蒜蓉蛏子……各色菜品融入她对舟山海鲜30多年的心得,创意十足又蕴含浓浓的地方风味。从下午5时开始营业到晚上11时收工,生意好得让她几乎没有休息。她马上拉起同样待业在家的3名亲戚一同“上阵”。

时光流转,夜间餐饮、旅游已经悄然成为普陀经济的“风向标”。尤其是对新经济等“新时尚”的追逐,尽管当地位于海岛,但一点都不落后,甚至更见海洋儿女敢试敢闯的劲头。

“拥抱一座城,从一种味道开始”“一条鱼和我的一下午”……陈娜的微信朋友圈,每天都会展示新的食材、菜品的视频或图片,吸引远近食客争相订货、订位;食客的欢声笑语也会通过现场直播,激起网友心中的羡慕和向往。当了22年“美厨娘”的陈娜,决定化身“美女主播”,开启“二次创业”。

直播,如今成为普陀夜晚的一种常态。日前,“520幸福街”策划举办了一场直播带货大PK活动,带动线上销售的同时,撬动线下销售量提升了三至五成。钟磊说,夜间餐饮、消费与直播经济在这里碰撞,撞出了灿烂的“烟花”。

普陀夜市的创意手作。

“六章二十条” 管出情与理

“门口就是脸面,一定要干净。”凌晨1时许,送走最后一桌客人,尽管连轴忙了近8小时,陈娜还是把门口的过道清扫一遍才关门。这也是所有普陀夜市经营者的约定。

发展夜间餐饮、旅游,考验一地城市治理的水平。而多年前,这样的自觉与自律在普陀很难想象,“七八个大盖帽管不住一个破草帽”也时不时发生。

因为缺乏制约手段,沈家门一带的老夜市街一直存在交通拥堵、治安隐患、环境脏乱差等顽疾,曾上过当地的“网络问政”“电视问政”。

更严重的是这里曾出现宰客事件,差点“扼杀”了正在发展势头上的夜间餐饮业。陈娜至今回忆起来心中还有些不平。她说,其实不老实的就那么一家,但那家一出事,其他四五十家店也难逃被集体停业整顿。业主们敢怒而不敢言,只盼管理方“来硬的”。

多年“斗智斗勇”,让管理部门找到了门道:夜间经济,因为涉及千家万户,更需要柔性管理。

大约15年前,夜排档和夜市街开始“分而治之”。前者由区里专门成立的夜排档管理服务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后者主要由城管、所在街道等联合管理。

经济活力与市场秩序如何兼顾,这道难题先摆到了台面上。夜排档和夜市街都从流动摆摊变为固定经营。业主需获得许可、支付一定管理费和租金,方能在指定场所营业。他们一开始颇有怨言,觉得增加了成本且不自由,但没想到管理方提供的营业地外观统一美观,内部桌椅板凳乃至锅碗瓢盆等硬件俱全,还有保洁、业务培训等服务,夜市形象焕然一新,生意更为火爆,曾经无人问津的店面也成了抢手货。

这一办法“堵疏结合”,稳定了经营群体,也让管理部门腾出手来,聚焦如何让管理滴水不漏却又简易可行。

小到餐具不得随地堆放,大到海产品要明码标价,夜排档有了“六章二十条”的考核办法,以及“威慑力”十足的红黄牌制度:违反规定会被亮红牌或黄牌,三张黄牌抵一张红牌,一张红牌停业一天,情节严重的直接收回经营权。这看似简单但非常有效。夜排档管理服务中心管理员李路兵分析,停一天可能会给业主带来数千元损失,“谁会跟自己的收入过不去?”

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管理方也处处体现着“铁汉柔情”。在很多人眼里,城管队员都得年轻、有力量。但在东港街道城管执法中队,涉及夜市经营的事情,中队长武斌首选40岁以上的队员去处理,“因为上了年纪的队员处理起来更稳当。”

件件小事,却处处让人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善意。来自温州的游先生每年夏天都会到普陀待上三五天。他喜欢这里消费的环境以及营造这种环境的情与理。

“普陀,梵语里是指小花树山。你看普陀夜市中的灯亮了,那是普通人的生命之花绽放……”海风吹来,夜排档里飘出一首歌谣。

这个夜市江湖里,经营者守信经营,为放心消费铺上了底色。秩序井然的交易,焕发着勃勃生机,夜市正在为这个城市输入新的活力。

灯光下,这里正在有序守护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能,不断提升城市的活力。

记者手记:小确幸 大情怀

夜幕降临,烟火升腾,一到了饭点,普陀的路上行人已经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地往“520幸福街”走去。

“夜市”是普陀几代人的记忆。在上世纪90年代,位于沈家门城区的夜市,曾是普陀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时候,孩子们最喜欢跟着长辈,在夜市里边吃边逛。后来,东港新城热闹了起来,凯虹广场、欧尚超市、杉杉普陀寰宇……市民们有了更多选择,从业态到环境多年未更新的夜市渐渐冷落。2017年11月25日,承载几代人记忆的沈家门夜市街,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普陀夜市归来,唤起了人们心中的情怀,也向各地游客展示了普陀的餐饮美食和休闲娱乐文化,为普陀旅游业复苏注入持续动力。

卖舟山炒面的吴长兰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夜市人”。她11年前就在沈家门夜市做餐饮,“520幸福街”让她发现,原来夜市还可以这么干净漂亮、这么“潮”。

确实,普陀夜市不一样了。除了美食,吸引市民、游客的还有各色文创产品,尤其是那些富有渔家特色的创意产品。普陀的夜市业态正在从简单的吃、喝、娱乐消费,逐渐转向为游客提供城市历史、文化等多元体验。这既能让本地市民有认同感,提升其参与度,又能让外地游客有新鲜感,让他们“来得了、留得住、留得久”。

个人的小确幸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普陀美如斯。

#城管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