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近年来,国家开展精准扶贫,针对扶贫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税务部门积极辅导落实,确保农户与企业精准享受税费红利,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税惠写“良方” 深山药草香
被誉为“中国木香第一村”的重庆开州区关面乡泉秀村距城区近百公里,山高谷深坡陡,这里曾经偏远闭塞,贫困发生率达21.8%。而如今,随着基础设施改善和木香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木香为代表的中药材种植业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产业,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826元。每到木香丰收时节,原本冷清的泉秀街就会挤满大大小小的货车。
据泉秀木香种植股份合作社负责人谢国友介绍,在泉秀村,大多数村民加入专业合作社。该村木香种植规模约2.1万亩,带动237户药农增收,其中贫困户76户,户均增收1万余元。
据悉,该合作社前期资金投入较大,资金回笼相对滞后。当地税务干部了解情况后,通过上门辅导和电话提醒等方式,宣传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优惠政策,讲解办理流程。“近年来,国家开展精准扶贫,针对扶贫产业出台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我们获益不少。”谢国友说,“减免的税费直接变成了利润,增加的收益成为村民脱贫路上的助力。就拿今年来说,我们已享受减税5389.7元,用这笔钱又买了一些优质的木香种子。”
村民唐大姐原本在外打工,听说村里致力于发展木香产业后,便和丈夫回到村里种木香,今年收入能达到8万多元。“现在政策好,我们村里外出打工的人陆陆续续回来种木香。这样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人,比在外面打工强。”唐大姐说,村里成立木香专业合作社,大家抱团共同发展,脱贫致富信心更足。谢国友介绍说,看着合作社蓬勃的发展势头,就连周边青蒿村等村子也有不少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通过入股,我现在每年都能拿到分红,再加上种植木香的收入,小日子过得很舒心的。”青蒿村的贫困户王合友说起这个,笑得合不拢嘴。
看着合作社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谢国友开始计划下一步发展:“种植木香如果仅仅停留在粗加工阶段,从长远看来,收益毕竟有限。现在国家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出台了许多涉农税收优惠政策,优惠力度大,所以我们决定延伸产业链,增加木香的附加值。”
在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开州区税务局等部门的帮助下,泉秀木香专业合作社与开州区百顺药业、康万佳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和天致药业等中药材企业进行合作,统一收购、销售木香。天致药业财务负责人王道奎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税务部门及时为我们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就拿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来说,我们实现了71万元的退税。税费优惠政策让我们得了实惠,我们在收购木香的时候在合理范围内适当提高均价,让利于泉秀木香专业合作社的村民。”据悉,天致药业已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每人每天收入达80元-100元。
11月的泉秀村,空气中弥漫着药材的清香,一辆辆装载着木香的货车开出深山,仿佛承载着村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为我们提供坚实的‘政策后盾’,我们对合作社的未来发展信心十足!”谢国友说。
税惠滴灌特色产业 家乡“柿”业红红火火
近年来,广西桂林市税务部门立足税收职能,主动落实落细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强化责任担当,因地制宜推动当地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村民种植月柿等特色农产品并形成规模,为特色产业企业提供“真金白银”的税费优惠支持,为乡村振兴注入税务力量。
在“中国月柿之乡”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月柿产业已成为当地重要经济产业,也成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2020年,全县现有月柿种植面积20多万亩,预计产量超过57万吨,产值20多亿元。
走进恭城丰盛园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厂房,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对采摘回来的月柿进行捡果、装箱、发货。公司负责人介绍,丰盛园是恭城月柿产业的龙头企业,有着二十多年的恭城月柿加工销售经验和全县唯一一个万亩果园无公害规范化栽培基地,年加工脆柿约3000吨、柿饼约500吨,产品远销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2019年享受出口退税100多万元。
“早在2018年,税务部门积极开展多部门联络沟通,指导丰盛园公司认定成为‘扶贫车间’,并辅导公司享受自产农产品免税等相关惠农税费政策。公司将吸收的25户贫困户安排在生产线各个岗位,月工资达3000元到7000元不等,目前进入公司就业的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对所管辖的果园实行统一育苗、种植、日常维护标准,惠及1500多户农户,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增收。2020年,税务部门又帮助丰盛园申请到政府补贴资金100多万元建成一座两间式冷库,冷库的扩大有效延长了鲜果保存期限,助力公司从月柿初加工向精加工发展。
十一月正值柿饼销售旺季,在同样作月柿生产大县的隔壁邻居平乐县,平乐县金森种养专业合作社法人邱伦喜笑颜开:“合作社发展得那么好,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支持。过去我们既没资金,又没好的路子,是税务扶贫干部建议我们搞农村专业合作社,并指导我们办理了免抵押贷款,‘一对一’辅导我们享受相关惠农税费优惠政策。”
邱伦给前来合作社宣传惠农政策的税务干部算了一笔“收益账”:“我们合作社种了几百亩月柿,年产8000—10000斤。今年1—10月,月柿生果和柿饼销售额达到114万元,享受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水果种植和农产品初加工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10万多元,让我们更有信心扩大经营,帮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
税费红利惠农企 “养”“植”产业更兴旺
扶产业、送服务,贵阳市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主动“出击”,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和落实一系列支持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派驻多名扶贫干部,立足当地实际,培育特色产业,用心书写“扶贫答卷”,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三江村位于贵阳市北郊,辖8个村民组,共有农户484户1946人,进入国标系统的贫困户37户75人。走进贵阳市乌当区绿源心怡农业种植基地,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基地内,浓浓绿意让人心旷神怡。“三江村是传统农业村,出产的蔬菜瓜果品质不错,但是地处偏僻,交通不畅,鲜果蔬菜无法对外销售,无法为村民带来收益”,村支部书记汤忠秀介绍道。
为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国家税务总局贵阳市乌当区税务局通过走访调研了解村情民情,与村支“两委”最终思索出一条立足三江、适合三江的发展之路,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村民利益联结发展模式,由村集体统一发放种苗,做技术指导,统一保底回收,使贫困户脱贫稳得住,不返贫。
从2018年起,该局为三江村建设食用菌种植扶贫项目,先后提供资金支持30余万元,用于打造食用菌种植、加工、交易集散地;发展三江村马二沟示范种植蔬菜基地260亩,首期示范种植的60余亩已投产,长势良好,已带动农户34户入股,其中低收入家庭16户,充分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问题。
扶贫工作中,“造血”比“输血”更重要。“一个村子没有集体经济,就意味着没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得想办法为大家搞点致富产业。”经过多方考察后,驻扎在开阳县新山村的税务干部刘虎,结合新山村实际情况,决定建设生态富硒养殖基地。目前已经售出鸡蛋5万余枚,收入8万余元,成效初步显现。
而在白云区牛场乡石龙村,驻村干部陈兴波则带领农户先后发展了石龙长生椒、林下生态土鸡养殖等产业。如今,开阳县花梨镇十字村的优质大米已形成自有品牌,田兴村的食用菌种植规模已扩大到50亩,小坡村的香猪养殖红红火火……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贵阳市享受扶贫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119万户(次),减免税收72.7亿元,涉及“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蔬菜流通环节免征增值税”“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39项税收优惠项目,真正使减税降费“红利”直接惠及广大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推进扶贫领域各项产业高质量快速培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