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北京将加快推进“接诉即办”立法及“接诉即办”移动端建设

2020-11-26新闻4

社区防控成为首都防疫亮点。街道、社区吹响“应急哨”,部门、单位迅速报到履职,全市160多万名街乡干部、社区民警、社区工作者、物业安保和在职党员等参与社区防控,疫情期间办理群众诉求161.7万件。26日上午进行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执法检查于今年4月至10月组织开展,检查采取实地检查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检验条例实施效果,查找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总体上,条例贯彻落实取得良好开局,部门围着街道转、街道围着社区转、社区围着群众转的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已经形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执法检查组副组长侯君舒介绍。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街道、社区吹响“应急哨”,部门、单位迅速报到履职,全市160多万名街乡干部、社区民警、社区工作者、物业安保、协管员、志愿者和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防控,疫情期间共办理群众诉求161.7万件。“首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社区防控成为亮点,基层治理经受住了疫情考验,条例实施成效显著。”侯君舒表示。

此外,各区政府明确了吹哨范围,细化了报到流程,探索出联动调度、快速办理、督办考核等工作机制。解决了一些多年积压、久拖不决的基层治理难题,促使一批菜市场、口袋公园、健身广场等便民利民设施的顺利建成。

不过,在执法检查中也发现了相关问题。例如,在“接诉即办”过程中,对私人诉求与公共利益混淆的问题,一些超出政府公共服务边界的事项,应通过个人和市场解决。有的街道因为考核压力,不加区别地投入了人力物力和财政资金解决,使不合理诉求占用公共资源。另外,有的街道反映,个别月份承办的不合理诉求达到30%,“接诉即办”分类处置环节的“过滤网”作用发挥不到位。因提交的材料多、程序比较复杂繁琐,有的工作人员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只能依靠电话反复沟通,以取得群众理解,使群众被“满意”。

按照条例规定,全市出台了社区职责清单,对社区协助政府工作任务作出界定。但实际工作中,仍有一些部门和单位通过会议或电话等形式给社区加派任务,内容超出清单范围。按规定社区能够开具的证明只保留3项,有的部门和单位却依然向居民索要证明,居民要求社区盖章,难题变相推给了居委会。

“接诉即办”到底该怎么干?记者从上午的会议上了解到,无论是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定位、受理范围、业务规范、办理标准,还是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的经验,特别是能够推动改革深化的做法,将有望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下一步,本市将加快推进“接诉即办”立法。同时,选择一批基层有效治理制度、模式和经验,适时上升为全市性标准,在全市推广应用,并推动“接诉即办”移动端系统的建设。全面优化和创新基层诉求办理方式,充分发挥政务微信的作用,打通“接诉即办”平台与政务微信平台。

执法检查组建议,加快制定市、区、街三级接诉即办工作规范,完善工作机制,厘清公共利益边界。严格落实社区协助政府工作任务清单制度,严把社区工作任务入口关。将部门信息资源和基层信息平台有效衔接,实现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方共享,方便居民办事。

#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