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基督教文明在欧洲大陆的兴起促使欧洲文化传扬世界

2020-11-26新闻9

罗马帝国虽然灭亡,但是基督教的元气却并没有遭到致命伤害,并且随着蛮族的接触和接受,基督教还得以发展壮大。又由于基督教和罗马帝国有过一段"蜜月期",二者之间的文化早已水乳交融,所谓基督教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罗马帝国的文化,也可以称之为希腊文化。也就是在这种文化遗留的基础上,开出了一朵文艺复兴的绚丽花朵,从而使欧洲文化得以继续发扬光大。

罗马帝国全盛疆域图

基督教最早只是从犹太教分裂出来的一个小宗教,但是基督教徒抓住历史机遇,最终完成了从小宗教到大宗教的角色转变。其间,经过仅仅3个世纪的发展,基督教的势力就已经遍布整个欧洲大陆,连罗马帝国都不得不主动拉拢,希望基督信徒能够进入罗马行政机关任职,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是基督教信奉"一仆不侍二主"的宗教原则,认为宗教的"主"是上帝耶和华,不愿向罗马皇帝俯首称臣。

宗教演变示意图

尽管如此,基督教还是仿照罗马帝国的行政编制,建立了自己的宗教系统。比如罗马帝国最高统帅称皇帝,基督教的最高领袖就称为教皇;再比如罗马帝国的地方统帅称领主,基督教的地方领袖就称为主教等。此外,基督徒还仿照罗马人的长方形会议室,建造了自己的教堂。罗马帝国末期,很多地方领主都无法有效控制社会局面,而基督教凭借强大的宗教势力,则普遍能够维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善于教化人心的基督教

至于基督徒的世界观,后世学者普遍认为是继承了希腊和罗马文化,并且直接来自奥古斯丁的影响。在他们看来,整个世界由两个板块构成,即东部的亚洲和西部的欧非两洲。之所以把欧非看作一个板块,是因为奥古斯丁认为欧非之间不过是经过了一条海流,并形成了一片海洋。而罗马帝国正是围绕着这片海洋而屹立不倒的伟大国家。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人们还没有形成欧洲的概念,而且他们也不知道未被开发的世界还有很大。

奥古斯丁

当然,基督教对于罗马文化的继承,也做出了自己的修正。比如罗马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同样的物质所组成,并且所有物体都可以分解到最小的组成单位,即原子。而原子虽然已经是一个非常微小的个体,但是其内部构造却非常复杂和完整,或者说原子同样是一个集合物体。人死之后,整个肉身分解成为原子(包括灵魂在内),全部消失不见。基督徒对此显然持反对观点,他们认为人的身体和灵魂是永生的,今生是前世的果和后世的因。而今生受难说明前世有罪,用一生或者几生的时间赎罪完成之后,就可以在死后得到神的指引和爱护,从而享受永生的快乐。

实际上,基督教徒并不愿花费太多的时间研究哲学问题,在他们看来,一切哲学问题都不复杂,皆可以归结为人性问题。而人性有善有恶,并且是趋向恶的方向,只要让每个人都遵从神的旨意,人性就能够趋向善的方向,整个世界最终就能够充满温暖和爱。这一观念的形成,同时也为整个欧洲提供了普世价值,让他们对身边人及整个世界都抱有同样的看法。罗马帝国的统治崩塌之后,基督教的组织也受到影响,尤其是处于各地方政权庇护下的主教,很快感受到了来自教皇的压力。为了抓住手中的权柄,这些地方主教一边巩固神权,一边努力糅合当地文化,从而促成了基督教文化和罗马文化的一次大融合。如此一来,后世基督教文化和罗马文化便交融在了一起,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局面,共同为近代欧洲的文明崛起谱写篇章。此后,随着罗马帝国的销声匿迹,他们共同创造的文化也被冠以基督教文明的头衔,一直传承至今。

古老的基督教文明建筑遗址

罗马帝国灭亡的同时,也是诸多边境蛮族大举入侵的时期,这些蛮族虽然文化落后,但是武装力量极其凶悍,因此迅速占领了罗马帝国的大片领地。而这些蛮族在征服罗马土地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定居下来以后,也不可避免地被这片土地上的文明所征服。这些蛮族在罗马土地上建立起诸多王国后,无一例外地都开始接受基督教文明的洗礼,同时也在重复着罗马帝国的兴衰和灭亡。这样一来,诸多强大的蛮族政权虽然盛极一时,但最终都难逃衰落并融入整个基督教文明的命运。

蛮族入侵罗马帝国

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罗马帝国以及诸多蛮族部落的征战杀伐中,基督教乘着历史的风帆扶摇直上,最终在罗马帝国占据了绝对的宗教统治地位。应该说,无论是罗马帝国的统治者,还是诸多蛮族政权的统治者,都不是心甘情愿接受基督教的,尤其是一些有着坚定民族信仰的蛮族,底层民众甚至不顾其统治者的政令,执意信奉自己的宗教。但是由于当时的欧洲社会(蛮族社会)宗教众多,相互之间的矛盾此起彼伏,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必须选择统一的宗教进行思想统治,基督教的传播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公元403年,基督教思想家普鲁登修就曾经说过,罗马帝国的社会体制建设,为基督教提供了最理想的传播条件,这就如同大河为轮船提供航道一样理想。原因很简单,当时的罗马帝国环绕地中海而生,继承了希腊文明之后,便以边界为界限划定了一个文明圈,从而孕育出了伟大的地中海文明。但是罗马帝国在武力和文化上统一了这个文明圈,在精神建设上却乏善可陈,这就相当于给基督教提供了一片干枯的草原,一经基督教火种点燃,整个文明圈便燃起了燎原大火。在此之后,即使是蛮族大举入侵,最终也会被这里的文明所征服,从而变成这里的人。

地中海文化圈

公元4世纪,最早侵入罗马帝国的蛮族已经定居下来,并且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基本已经完成了罗马化和基督教化。这些蛮族建立的王国,对后来侵入罗马帝国的蛮族持明显敌对态度,尽管对方可能和他们同属于一个民族。所以在这一时期,如果有新的蛮族入侵,罗马教皇就会呼吁那些蛮族王国共同抵抗,而这些蛮族政权急于得到罗马政权的承认,同时也为了保障自己的既得利益不被新来的蛮族侵犯,也乐于出兵相助。如此一来,就为基督教的传播赢得了宝贵时间,也为基督教提供了充足的生存空间,实际上就相当于基督教洗礼了一批又一批的野蛮民族。

当然,基督教的传播虽然孕育于罗马帝国文明圈,但是作为一种普世性宗教,他们的目标显然是全世界。因此,在原罗马帝国版图内完成传播之后,基督教随即开始向更广大的欧洲社会扩展,基督教文明也很快成为了一个更加广大的文明圈,直到整个欧洲社会全部受到基督文明的洗礼。

对于侵入罗马帝国的蛮族来说,不仅有罗马帝国的政治框架可以借鉴,还有基督教的宗教框架可以引用,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王国实非难事,法兰克王国(日耳曼人一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这种近乎复制的方法,又需要法兰克王国的统治者结合自己的民族需求消化一番,因此在建国之后进行了长时间的政治努力。比如当时的法兰克人没有自己的文字,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建立是非常致命的伤害,因为统治者的政令必须通过口头传达来完成。且不说传达的效率非常低下,即使是政令传播的准确性也时常令人大跌眼镜,往往一条政令传达到执行层后,已经没人能够弄懂最初的意思。

法兰克王国区域图

在这种情况下,法兰克王国的统治者便意识到,文字成了国家运转的当务之急。但创造自己的文字,并且培养充足的师资力量,对于法兰克王国来说又是不现实的。于是,法兰克王国的统治者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天然的好老师,那就是基督教徒。这伙人四处传道,好为人师,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能够熟练使用文字。就这样,基督徒成为了法兰克人的老师,而他们在教授法兰克人文字的过程中,自然也会传播基督教义。

法兰克文字

与此同时,由于基督教已经与罗马帝国进行了充分融合,也为法兰克人带去了先进的社会文化。比如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土地的政治模式,不但使法兰克王国建立了稳定的社会基础,形成了丰富的税收来源,也让法兰克人能够深入和细致地融入文明社会。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法兰克人作为征服者,不但没有把罗马人当成奴隶,反而对他们非常尊重,尤其是一些豪门望族,法兰克国王甚至会授予他们一定的政治权力,而且这种权力具有世袭特性。由此可以看出,法兰克王国的政治权力也开始下放到地方实权手里,这与罗马帝国的政治历史惊人相似,自然也埋下了法兰克王国灭亡的种子。

丕平三世国王

此时,在地中海文明圈内,罗马帝国的中央政府已经奄奄一息,随时有可能步入已经挖好的坟墓。至于那些纷纷兴起的地方势力,仍然在寻求更大规模的扩张,以便加强自己的政治势力,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被其他新兴势力吞并。在这方面,法兰克王国的做法还是值得一提的,而它的联盟方式也采用了罗马式的内部联盟。也就是将国家权力大肆下放到各地方政权手中,从而使他们大力支持中央政府的扩张行为,这让法兰克王国的领土一度扩张到极限,包括今天的法国、比利时、瑞士、荷兰、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大片地区,都在其版图之内。当然,法兰克王国在大肆扩张的同时,中央权力也被进一步架空,国家实权几乎全部落入地方政权之手。

如此一来,法兰克王国想要通过行政力量维系政权统一,就显得越来越吃力,对基督教的依赖程度也就越来越大了。与此同时,法拉克王国的统治者也皈依了基督教,并且认为自己追随了上帝的脚步,成为了上帝的子民。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法兰克人还以此为由,认为法兰克王国是罗马帝国的延续,能够得到上帝的指引和庇护。然而,法兰克王国此时最大的忧患已经从外部转向了内部,各地方实权都在窥伺国王的宝座,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过一把国王瘾。因而,尽管法兰克王国从外表看起来依旧十分强大,内部却早已是风起云涌,基督教也根本无法阻止此次历史暗流的涌动。

法兰克的分裂

如此一来,基督教为后世欧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些基督教文化成为了欧洲后来学术研究的重要史料,有些成为了重要的科研打击对象,甚至还有些欧洲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督教的发展至今仍然是欧洲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宗教信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