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乾隆最疼爱的皇后去世,乾隆伤心到枉杀大臣,甚至想随她而去

2020-11-26新闻6

乾隆最疼爱的皇后去世,乾隆伤心到枉杀大臣,甚至想随她而去

无论我们对清代如何评价,它都是中国封建史最后的一个浑圆的句号。尤其是清朝前期,将新疆收复并建立有效的地方管理制度,废除持续千年的土司制度,而不是继续采用半统治半独立的朝贡或者羁縻策略,清朝对领土,尤其是边境地区的管理能力在所有朝代中都可堪称翘楚。

或许是中央集权为皇帝带来前所未有的至高权力,清朝除了末代,几乎没有傀儡皇帝。皇帝们随心所欲地统治着帝国,个性也比前辈们显得更加突出。这其中,作为统治时间最长,野史传闻也最多的皇帝,乾隆在历代皇帝中也算得上是个另类。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这位皇帝虽然天资聪慧,但实在称不上是个多么出色的政治家。他继承了两代明君的伟大基业,自己却沉浸在骄傲和享乐中,可以算是近代百年耻辱的源头。他继续执行闭关锁国和文字狱,让国力走向衰微的同时,各地也民怨四起。在文化上,历史学者和艺术家们痛心地看到,乾隆收藏过的古书画上,密密麻麻盖上了“牛皮癣”一样的印章,简直是暴殄天物。

不过,尽管有那么多缺点,但大家都公认这位皇帝是个至情至性之人。乾隆有众多后妃,但他一生挚爱始终是他的皇后,至死不渝,可谓是既多情又专情。

孝贤纯皇后出身古老的满族大姓富察氏,她与当时身为皇次子的弘历的联姻,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婚姻。不过,向来诞生悲剧的政治联姻中,偶尔也会有真爱。富察氏并不像孝庄那样精通政治,但她始终以一个女性的温柔辅佐着丈夫,克勤克俭,孝顺长辈,稳定后宫,不给年轻的丈夫增加任何生活负担,“贤后”的评价并不过分。

也许是命运捉弄,在经历过嫡长子病逝的噩耗后,嫡次子又不幸夭折,这对一个善良温柔的母亲来说,打击无以复加。此时的皇帝皇后还在东巡泰山,皇后执意要去拜见碧霞元君,车马劳顿之下,本就身体羸弱的她在回京途中一病不起。尽管乾隆改换了相对平稳的水路,皇后还是没能熬到京城,在船上溘然而逝,年仅36岁。

本想着与爱人白头偕老,自己已经是九五之尊了,却接连遭受爱子爱妻撒手人寰的悲剧。乾隆皇帝伤心到声称想随她而去,至此性情大变,曾经勤勉政事的他再也没有过去的激情,脾气也越发暴躁,朝中宫里的群臣下属稍有不慎,就会遭来牢狱或者杀头的灾厄。虽然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乾隆不再胡乱发泄怒火,但再也没有一个女性能走进他内心深处。终其一生,即便是宠冠后宫的令妃,也没有孝贤纯皇后的恩宠之深。

按照本朝规矩,任何仪式都有固定的流程和规格,而乾隆则破例要求提高皇后葬礼的等级,并打算亲自穿着丧服为爱人送行。从康熙以来,为了奉行节俭,都没有要求外地官员服丧,更不需要他们抛下本职工作,进京吊唁。处理丧事的礼部官员非常发愁,如果提高等级,势必会遭来天下人的反对,而如果不听皇帝命令,自己脑袋也不保。这时,官员们突然想起,清朝的礼仪制度正是继承自明朝,于是他们别出心裁,按前朝规矩制定皇后丧事的仪式,这样既遵循了制度,又讨得乾隆开心。

通常来说,皇后的谥号是由大臣们商量后,取出几个备选名字,然后由皇帝从中选择。但乾隆把朝廷提出的名字一律抛弃,自己拟定了“孝贤”这两个字,并在谕旨中详细写明了命名原因,并对皇后的一生作出高度评价。从这史无前例的场面看,这位皇后实在是深得圣眷。

有了盛大的丧仪,花费自然也不在小数。史载乾隆亲自参与了每个流程,并大肆扩建停棺的临时存放处,动用近2万人力,耗资近10万白银。皇后的家人也备受恩宠,她的弟弟短短7年就从侍卫升到一品大臣,她的侄子更是从小就进宫被皇帝亲手抚养长大,视若己出。

皇长子和三子只因在葬礼上表现得不够悲伤,就遭到父亲的严厉斥责,后来更是被剥夺了继承权。乾隆翻看文册译文时,发现对皇后的称呼翻译错误,立即将礼部尚书打入天牢。刑部本来见到皇帝如此震怒,已经判了“绞监候”的重刑,谁知乾隆还不满意,认为刑部渎职徇私,又把所有刑部高官全部革职,倒霉的礼部尚书也加到了“斩监候”。后来,乾隆又借题发挥,把准备祭品不周到的工部、光禄寺官员也通通降职,五十多个外地总督、将军只因没有递上请愿进京的奏章(事实上乾隆也不可能批准这么多高官都丢下事务进京),全部被降职。

乾隆一生留下4万多首诗,绝大部分被认为文采太差。但唯有哀悼皇后的100多首,由于其中灌注了自己的一片深情,算是他诗歌中的精品。

#宫闱逸事#乾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