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都说魏忠贤贪污腐败,他的万贯家财到底藏在哪里?

2020-11-26新闻11

提起魏忠贤,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就是:魏忠贤贪污腐败无恶不作。

但在抄家的时候,却没从魏忠贤家里发现多少钱,魏忠贤的神秘宝藏到底去哪了?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一件事:魏忠贤到底贪了多少钱?

崇祯皇帝继位之初,有人对他说:“魏忠贤家里面堆积着金山银山,随便弄一点,咱们国家就吃喝不愁了”。

这种消息自然引起了崇祯皇帝的兴趣,他之所以迫切地想要收拾魏忠贤,主要原因当然是缺乏安全感,但谁敢说没有经济因素在内呢?毕竟在辽东进行了一场大型作战(宁锦之战)之后,此时的大明非常缺钱。

在崇祯皇帝看来,魏忠贤就是一头肥猪,杀了以后应该可以过几年好日子。或许在崇祯皇帝的设想中,从魏忠贤家中抄出千万两以上的白银,应该是毫无难度的。

这种推测完全有依据,广东税监李凤的地位远远比不上魏忠贤,但由于李凤喜欢贪污,所以在任职期间,家中的银两超过五千万,珠宝不计其数。

他贪污的白银达到五千万两的巨额,其它珍宝还不计其内。——樊树志·《万历传》

按照逻辑推论,魏忠贤的家底肯定要比李凤之流更厚实。

但东林党抄过魏忠贤的家之后,给崇祯皇帝的回报是:我们没找到大批赃款,只搜出几千两散碎银子。

崇祯皇帝一听就急了:当初是你们说魏忠贤家里有金山银山的,怎么现在又说找不到?金山银山可是很大的目标,怎么会找不到?

东林党对此的解释是:魏忠贤家里的确有金山银山,但由于您没有杀魏忠贤,所以魏忠贤离京的时候,把钱都带走了。

(魏忠贤自缢后),随从们急报知县衙门,远近为之震动,看热闹的人拥挤杂沓,四十辆的行李大多在混乱中散失,随从人员也逃亡一空。——樊树志·《万历传》

魏忠贤能否在失势之后,还带走财产和一千多随从,这一点我已经在前几天的文章中分析过了,根本不可能。

退一步说,就算魏忠贤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后来,魏忠贤自杀了,财产呢?东林党给出的答案是:丢了,而且谁都找不回来!

崇祯皇帝虽然天真,但他不是傻子,我估计幼儿园小朋友都不会相信这种鬼话,更何况是崇祯皇帝呢?

崇祯皇帝雷霆大怒:当初是你们说魏忠贤家里有金山银山,抄家的时候没发现,你们说魏忠贤带走了。现在魏忠贤已经死了,你们又说金山银山全丢了,你们以为我是傻子?再找不到魏忠贤的金山银山,魏忠贤的案子就结不了,到时候,别怪我拿你们是问!

有道是:捉贼捉赃。大家都说魏忠贤是巨贪,可搜不出证据,你们凭什么给魏忠贤定罪呢?

我们再退一步,就算是玉皇大帝派下天兵天将下凡,把魏忠贤的财产搬到天庭去了。可阉党成员那么多,总得有点收获吧?

比如说,吏部尚书周应秋就是阉党骨干之一,按照史料的记载,这位仁兄公然卖官,日均收入一万两白银,人送外号“周日万”。

崇祯朝吏部尚书周应秋,公然按官职大小,秤官索价,卖官鬻爵。他“每日勒足万金,都门有‘周日万’之号”。——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

按照日均一万的算法,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五万,魏忠贤执政三年多,周应秋家里的脏银应该过千万了吧?

当然了,如果我们认为史料有水分,打个对折,五百万总是有的吧?话又说回来,除了卖官,周应秋肯定还有其他灰色收入,这都没算在内。

被抓的阉党里面,还有几十个和知府同级别的官,以及好几个比知府级别更高的官,这些官僚加起来,怎么也得有个几千万脏银吧?

但东林党做得很绝,他们直接告诉皇帝:这些人的钱都被魏忠贤找借口没收了,他们现在都是穷鬼,只能勉强交一点钱赎罪,再多的钱根本就拿不出来。

在互联网时代,之所以会有人试图为魏忠贤翻案,之所以会有人替阉党叫屈,主要原因就在于东林党嘴上没有把门的,逮住什么话就是一通乱说。

你们都说魏忠贤和阉党贪赃枉法,可实际上,这么一个祸国殃民的政治集团,被查出来的脏银居然都不到一百万两白银。请问:魏忠贤和阉党,到底是怎么“贪赃枉法”的?

这也不怪翻案党说怪话,魏忠贤和阉党到底贪污了多少钱?本就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话题回到崇祯皇帝身上,他听东林党的话,干掉了魏忠贤,又三令五申地抓阉党,一共抓了二百五十八个阉党,可上缴的银两却只够塞牙缝,与他的预想完全不同。

在这种背景下,崇祯皇帝自然怒气冲天,要找东林党算账。算账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字:钱!

东林党该怎么办?没办法。当时又没有全球一体化,你总不能说,魏忠贤和阉党把资产转移到美国了吧?那年头还没有美国呢。

但这难不倒东林党,他们本来就是靠清谈起家的。面对穷凶极恶的皇帝,东林党苦口婆心地劝说道:“您应该关心的是国家大事,而不该眼睛里只有钱。要是您这副财迷样被天下百姓知道了,他们会怎么看待您呢?他们会以为您是为了钱才收拾魏忠贤的,而不是为了正义。”

应该怎么评价这段话呢?这就是公然扯淡。

当初,就是东林党口口声声说魏忠贤家里有很多钱,现在牛皮吹破了,又拿百姓来绑架皇帝,让他别太看重钱。好话坏话都让他们说了,这不是扯淡是什么?

实际上,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阉党,都不希望皇帝通过抄家获得高额收入,因为这会危害官僚集团的根本利益。

我们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因为官僚赚钱最快也最省心,他们绝不是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父母官,更不是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说起贪婪,官僚如果认第二,谁敢认第一?资本家也就是贪财,官僚不但贪财,还恋权。

如果皇帝可以通过抄家获得高额收入,那么在皇帝眼中,这些官僚就是一头头待宰的肥猪。只要年成不好,就杀两头过年,长此以往,谁还敢当官?

官僚眼中的“暴民”或许会赞同皇帝抄家的观点,恨不得皇帝把官僚的所有收入全部收入囊中。可一旦“暴民”成为了官僚,他们也会自发维护“不让皇帝抄家发财”的光荣使命。

说到底,利益使然。“暴民”反对,只是因为“暴民”不曾因此获利而已。如果官僚眼中的“暴民”成为官僚集团的一员,他也会发自肺腑地拥护这一潜规则。

我写的是明末,可在明末的开篇中,我写的却是明初“空印案”,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个案件,让大家对官僚集团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为了攫取利益,他们一定会实现空前联合,谁敢挡他们的路,谁就注定不会有好名声。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谁提起这个名字都得竖大拇指,称赞一声“豪杰”。可只要一提起“空印案”,朱元璋只留下了一个暴虐的名声。

连大明开国皇帝都斗不过这帮官僚,崇祯皇帝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如果崇祯皇帝拥有朱元璋的实力和魄力,他肯定也会一查到底,最终或许也能赚得盆满钵满。但在史书中,他必然会因此留下一个贪财的恶名。

再联想一下任用张居正搞“一条鞭法”改革的万历皇帝,不也被大家认为是贪财皇帝吗?贪了谁的财?当然是官僚集团的财了。但为之叫屈的却是黔首百姓,讽刺不?

作为一个皇帝,崇祯肯定不是傀儡,他有足够的权力,去决定一个官僚的升降沉浮。关于这一点,如果有哪个官僚不开眼,想和崇祯皇帝叫板,那他死了也白死。

可在抄家这件事情上,崇祯皇帝的对手不是某个官僚,而是整个官僚集团。在这种背景下,崇祯皇帝能怎么办?其实没有任何办法。

官僚们为了升官发财的伟大梦想,一定是前仆后继,死了一个立刻顶上来一个。崇祯皇帝可以杀一个、杀十个、甚至杀一百个,但他没办法把所有官僚都杀光。官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话又说回来,如果官僚集团统一认识,把崇祯皇帝当成官僚集团最大的敌人,那么崇祯皇帝也只能被官僚集团玩弄于股掌之中。

尽管崇祯皇帝一再强调:赶快把钱给我交上来,但官僚集团两手一摊:没钱。在这样尴尬的僵持中,清理阉党的运动算是完全结束了。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静静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他赢了吗?好像是赢了,魏忠贤已经被他彻底击垮。

可崇祯皇帝感受不到一丝快乐,因为在魏忠贤倒台的过程中,出力最多的是东林党,弹冠相庆的还是东林党,崇祯皇帝突然有了一丝明悟:自己好像被东林党利用了。

再看看大难不死的阉党成员,东林党在野时大肆攻击他们,执政时却又对他们手下留情,这种做法也太魔幻了吧?

就是在这种魔幻现实面前,崇祯皇帝逐渐成长了起来。

魏忠贤到底贪污了多少钱呢?

答案是明摆着的,魏忠贤肯定贪了不少,否则他手下的那些虾兵蟹将(比如说李凤和周应秋)肯定不敢肆无忌惮地贪污。

他们之所以敢这样做,必然是上下都打点好了,往上打点,那必然是天启皇帝和魏忠贤。魏忠贤随便伸伸手,也不会是小数。

但要说明:魏忠贤贪污的数额,一定不会像东林党所说的那么多。要是魏忠贤家里真有金山银山,天启皇帝第一个就不会放过魏忠贤,因为这贪得有些过火。

有人说,魏忠贤喜欢利用建生祠的机会敛财,可事实证明:通过建生祠大肆敛财的人并不是魏忠贤。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替魏忠贤建生祠呢?这里面固然有想要讨好魏忠贤的意思,但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替魏忠贤建生祠可以获取重利!

对土木工程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这种涉及金额重大的工程,必然有许多上下其手的机会。在替魏忠贤建生祠的过程中,这种上下其手的现象更是恐怖:真正的建造费用,只是报销费用的20%-30%,剩下的70%-80%都被相关人员瓜分了。

按祖制:省直各有预贮银两以备急用,多者几十万,少者十余万:如蓟镇则有银八万五千有奇,贮遵化县库,名曰「备边」。江南有银十万两有奇,贮镇江府库。浙江有银十七万两有零,贮温州府库,名曰「备倭」。他省仿是。地方猝有变乱,不烦催科,不支官帑,事可立办。自魏忠贤生祠开端,咸取给于是,造祠者十之二三,余皆入抚按司道私囊中矣。——《烈皇小识》

魏忠贤倒台之后,阉党成员受到清查,但经济问题几乎无人过问。替魏忠贤建生祠多的钱去哪了?当然是被魏忠贤拿走了!

斯时若大臣有留心国计者,委曲详列其弊,并请严查各边各省,备边备倭,原额钱粮几何,生祠开销几何,即勒令建祠抚按司道照额补偿,遴选风力科道究竟其事,俾国家收士饱马腾之用,而氓庶免头会箕敛之苦,且使世之为贪吏,有余财者,知法制严明,不敢恣其溪壑,亦救世一策也。——《烈皇小识》

至于为什么没有搜到?那是因为魏忠贤把钱藏得好。反正魏忠贤已经死了,他也没法替自己辩解。

久而久之,魏忠贤究竟贪了多少钱,已经没有人关心了。

#明朝#太监#魏忠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